小切口真情实意,大主题波澜壮阔——海口日报社记者部读书会(16)

美友95349934

<div><h3>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实做细市委宣传部对于新闻业务的指导,结合报社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际,5月13日,海口日报社记者部第16期读书会举行。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通讯《“探索试验蹚出来一条路子”——记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调研》和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通讯名作100篇》,并结合平时采访工作实践谈体会,让新闻更有现场感、更生动、更有温度,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讲好海口故事,进一步提升新闻宣传报道写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br> 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丁宁参加记者部读书会。</h3><h1> </h1></div> <h3><b>坚持“大主题小切口”</b></h3> 记者部负责人光明和大家认真学习了《“探索试验蹚出来一条路子” ——记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调研》的写法。他说,这是一篇通讯经典佳作,无论是布局谋篇,主标题及小标题制作,还是写作手法上的综合运用,特别是细节描写、短句式短段式写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他认为,好的通讯成于现场描写。现场感从何而来?这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而具体的描写也是产生现场感的重要手法。在平时新闻写作中,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复句;多用短段落、少用长段落;倡导一段一个意思,一段一个事实。<br> 好故事来自于基层、出自于真情。他要求大家,要坚持“大主题小切口”。以小见大,寓大于小,见微知著,把重大主题转化成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的、最熟悉的新闻事件,用典型的细节和真实的小故事来说话,揭示小视角中隐含的大主题。“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为社会增添温暖、给人们提振信心。<div> 记者部副主任童言表示,稿件从高处着眼,小处着手;题材意义重大,语言平实感人;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读了让老百姓没有距离感,很亲近。<br></div><div> 小标题制作上,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的足迹,通过标志性的数字巧妙地串联起来,对称整齐,既能直观读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核心要义,且又通俗易懂。<br> 文章用短句式、短段落讲故事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掌握并运用。</div><div> 记者部主任助理谢大强认为,记者巧妙运用三组数字、三个“度”来布局,将重大时政题材报道写得生动、轻松、可读。我们可学习借鉴这种报道手法,运用到日常的综述、通讯写作报道中。他认为,在今后的采写实践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采访,比如“看海口”“看看我们身边的变化”等专栏写作,对采访对象的背景和业绩、某个地点的历史变迁等相关情况提前搜集准备,列出采访提纲。只有采访充分,才能写作起来更轻松。<br></div> <h3><b>精准发现“新闻点 ”</b></h3> 该报道见人见事,有现场,鲜活生动。在此次读书会上,记者们纷纷针对该报道的采访和写作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该报道的谋篇布局、小标题制作、文内的细节运用,以及各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等都成为记者讨论的重点。<div> 记者史瑞丽认为,要学习这种从众多采访素材里精准遴选新闻点的能力,牢记新闻第一现场的重要性,用心揣摩学习优秀稿件的构思和写法,把稿子打磨更加精准更加贴近群众。<br></div><div> 记者赵莎说,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入手处,“以小见大”,能让新闻更加出彩。要学会把“以小见大”引入新闻采写技巧中。<br> 记者陈丽园认为,要继续钻研新闻业务,提升业务水平,“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做有温度的记者,记录有温度的人,讲述有温度的故事。<div> 记者周慧称,要注重事实新鲜角度新颖,形象生动,应当要注意挖掘写作素材里一些有意义或者是比较特殊,比较典型的部分。<br> 记者赵汶认为,工作中,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感受,扎扎实实采访,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学会以点串线带面。<br></div></div> <b>用心观察挖掘鲜活细节</b><br> 用“小切口”讲好“大故事”,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该篇报道的立意、深度、叙事手法等也成为记者们的讨论重点。多位记者认为,新闻写作,不仅要注重事实的讲述,还要注重角度的选取,要到新闻现场挖掘鲜活的细节。<br> 记者龙易强认为,新闻写作要巧用好细节,一定要去现场,在采访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仔细研究报道目的,在采访时敏锐抓到细节。<br> 记者梁冰表示,扎实的采访是写好通讯的必要前提。在采访中要擅于观察,留意细节,挖掘故事,在采访的过程中找寻写作的切入点,要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br> 记者符海心说,文章虽有较强的政治性,但通过将宏大叙事融入现场和细节,让人读起来可亲、可敬。<br> 记者马誉嘉认为,需要加强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增长自身的业务能力,写出更多鲜活、有现场感的好新闻。<br> 记者陈晓洁认为,要学会运用数据,在采访过程中更要学会细致捕捉采访对象的一言一行,努力写出、写好接地气带泥土的稿件。 <b>短句短段式更耐读</b><br> 地基牢固,高楼稳固。在新闻写作中,语言能力、知识储备是记者写好稿子的必备条件。在此次读书会上,多位记者对该报道的语言文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纷纷表示,要不断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写作水平。<br> 记者李银说,记者平时要注重自身知识储备。应多加强各方面学习,提升文字能力。<br> 记者陈歆卓表示,该篇稿件标题及小标题生动且创新,每一小节中都从一个具体的场景、对话切入,且都有背景回顾、有未来展望,值得反复研读,对标学习。<br> 记者高潮认为,该篇报道多用短句,引用转折、上下启承,还有对话,都需要学习。平时要加强知识储备量,多学习新词,多更新知识储备库。一定要深入基层一线。<br> 记者张熙宇称,作为记者,每篇稿子都要深入基层采访,要多用动词,多用短句,多用短段落,并坚持一段一个意思,一段一个事实。此外,稿子完稿后要仔细检查与打磨。<br> 记者祝勇认为,要写好稿件,要善于贴近生活、更扎根社会第一线,要善于运用数据、让读者读起来不会枯燥,要善于用短句、用最简洁的话把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br> 记者陈钰婷说,这篇稿件以短句短段的形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现场所见所感。文字功底深厚,值得潜心学习。 <b>把新闻“四力”落到实处</b> 丁宁说,学习一篇好文章,要从学语言、学表达,到学结构、学立意、学思想。这样才能学到一篇好文章的灵魂。<br> 这篇稿件记述集中,不枝不蔓,层次干净利落。语言紧致,汤水不漏。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录做串联,深入总书记调研各点位,以此勾勒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风貌。希望大家借鉴此文写法,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的“眼力、脑力、脚力、笔力”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脚踏实地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做实做细市委宣传部对于新闻业务的指导,写出一批生动、灵动、有情有意有温暖的好新闻。<br> 丁宁表示,下一步,报社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突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和时政报道;改进新闻宣传内容和传播手段,适应传媒变革需要,讲好海口故事;创新体制机制,调动队伍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报道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组织“好新闻、好标题、好评论、好图片”评比、“日报之星、业务之星”评比;加强人才引进,建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和流程管理,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发生。 据了解,自2020年8月10日开展首期读书会活动以来,海口日报记者部结合读书会活动,组织新闻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新闻采编知识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解,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加强经典名著阅读,把读书活动与部门业务培训相结合,激发团队阅读兴趣,形成读书热潮,创建学习型团队。目前读书会已开展16期,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到学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报社主要领导及分管副总编现场指导,特邀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了活动效果。 <div><br><div>图/潘雅琪</div><div>文/赵汶</div></div>

新闻

记者

采访

学习

写作

记者部

读书会

报道

短句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