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致我亲爱的爸爸 ——生日快乐 </p><p class="ql-block"> 好多次提笔想写写我亲爱的爸爸,却不知从何写起。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想对您说:爸爸您永远是女儿的楷模,女儿永远是您贴心的小棉袄,爸爸我爱您!</p><p class="ql-block"> 爸爸虽然已经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但仍然营务着他那二亩三分地,干起活来像个小伙子。爸爸虽然是位朴实的农民,但他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我就觉得爸爸是个能人,因为别人家孩子吃不到的“干粮”(现在的零食)我能吃上。在七、八十年代,我家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因为爸爸是个手艺人,会盖房子,经常领着一帮徒弟到城里包个小工地,盖那种传统的“起脊房”,隔个半月二十天的爸爸就会抽空回家一趟,回来一趟那个被混糖饼子油过的帆布包里总会有我们姐仨的喜欢吃的“干粮”,有水果糖、饼干、饼子、麻花等。那些年,每天在期盼中度过,在算着爸爸快回来的那几天,我总往房后那条路上瞭望着,看见山顶顶上露出人头,再看见有人骑着自行车,我就激动地爬上墙确认是不是爸爸回来了,如果确认了是爸爸,我就会跳下墙头抄近路狂奔向爸爸,边跑边喊,这时候爸爸就会等着我把我放在自行车的大梁上,爸爸那胡子拉碴的脸就会靠着我的脸,我一边嫌弃一边还靠近着摸摸爸爸的脸,很快到了村口,然后会路过爷爷家,三爹家,我就会大声通知他们爸爸回来了。那种开心可能只有我懂,因为家里除了我,姐和哥都不敢凑到爸爸跟前翻包里的“干粮”。</p><p class="ql-block"> 我就读的小学初中,是一所民办学校,方圆几十里地就那么一所学校,我家距离学校有8里路,上学期间还是特别艰苦的,一放学制,早上吃了饭,晚上回来才能吃饭,有条件的人家家里给带点炒米、干馍馍,没条件的就的硬撑着了。我是那个相对条件好的,因为我有个精明能干的爸爸,上小学时候我家那开始修建铁路,爸爸又置办了拖拉机开始运输修建铁路的石料等,有那么一年多吧,我现在都不明白,爸爸是真的非要走我们学校那条路去拉石料吗?总之他经常会在我们课间操那段时间,开着他那豪华拖拉机路过我们学校,然后停在小卖部跟前买上两个饼子,随便找一个老师甚至是校长就让人家把饼子给我送到教室了,那段时间,我基本每天都会收到爸爸放在我桌洞里的提浆饼子或混糖饼子,那时候的我就是现在人们说的那种被宠坏了的小公主。有的时候妈妈的早饭做的晚了,我怕迟到就生气的走了,爸爸总是追上我给我塞上几毛钱让买个方便面吃,要知道小时候我认为方便面是人间美味,要比肉香得多,爸爸也真没少给我买方便面的零花钱。</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我要上初中了,我懂得了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因为我从小体质虚弱,加上比较懒一点,所以村里人都说我干活没力气,将来讨吃连棍子也拉不动。可内心倔犟的我暗自下定决心要考中专,将来去城里工作。下定决心后,我把我的想法和爸爸说了,也和老师说了,那个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思想还是有的,女孩子上到初中也就差不多了,随后老师就这事还来了一次家访,没想到爸爸特别支持我,帮我制定学习计划,家里活不用我干,我就负责学习就好。之后村里就有了那个夜里挑灯、清早转山的苦读女孩。</p><p class="ql-block"> 初中三年,我坚持不懈,爸爸更是大力支持。1992年我参加了中专考试。永远不会忘记备战的那些天,考试的前一天,爸爸仍然骑着那辆28自行车,大梁上驼着我,后座上拉着妈妈,要带我去城里看考场。出了村走到房后那个山顶爸爸停下车,我们都回头向村子望去,像告别、像留恋。经过了山路、沙地、河道,爸爸一路负重前行,终于到了考场。认住考场后,爸爸说领我和妈妈下馆子,那可是我第一次下馆子,我们到了文化馆旁边一家温州面馆,一进门就有一股子特别香的味道,那是放在桌子上的一小碟菜的味道,我好奇的问爸爸,这是什么东西了咋能这么香呢,爸爸说:“这叫“芫荽”(香菜),就着面吃的”随后我就吃到了另一种人间美食—温州面,我才发现原来还有比方便面好吃的面了。</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我晕晕乎乎地补了好几天觉,开始着急等分数了,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更不便的年代,也不知道成绩能几天出来,十来天后,爸爸每天骑车往城里跑,我着急在家等消息,几次跑过了都是还没出来,我开始怀疑爸爸是不是在骗我。一天午后,我就在爷爷家门前的大树下等着爸爸回来,终于看着爸爸了,他骑着自行车要比平常速度快很多,一路下坡也没有刹车的意思,看到我也没停车,直接就骑到了村头二爷爷家,等我追过去爸爸盘腿在炕上,假装一副疲惫的样子,摇摇头说没考上,我当时就眼泪出来了,然后模糊看见爸爸小心翼翼拿出来一个信封大声说:“考上了,考上了,录取通知书都来了,考到呼市了呢......”,当时的我激动地抱着爸爸又是哭又是捶打,我的爸爸严厉的背后还有那么一点调皮。</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可以说我带着全村人的嘱托要去上学去了,送我去学校任务当然非爸爸莫属了,父女俩乘坐着当年的豪华直达呼市的大班车,每人25元的票,一路颠簸,一路呕吐,躺在爸爸怀里历经6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大城市——呼和浩特。爸爸安顿好我,要返程时,我和同学送他到2路车,爸爸上了车又挤下车说我再住一天吧,说着就哭的说不出话,父女俩谁也离不开谁,哭着互相安顿。正好同学父亲和我爸爸同行回家,在叔叔的劝说下,父女俩有了第一次长时间的分别,我知道爸爸不放心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我呢,从小没离开过家,爸爸就是我的参天大树,离开爸爸的保护我能不能行?......说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回忆着有爸爸陪伴的每一个阶段,都觉得很幸福,也很幸运。</p><p class="ql-block"> 爸爸在我的成长中有宠爱、有陪伴、有引导,但唯一缺乏就是打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