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挂面村

凤卿

<p>2022年5月11日早上8点多我们一行二十人就来到了挂面中江觉慧村(挂面村)。当我们进入一家作坊时,面窖里已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早上六点就做好的挂面。</p> <p>上棍与第一次分面是在晚上和早上进行的,我们没能有条件观摩到其操作过程。</p> <p>在我们早上8.30到之前,主人们已和好了明天的面,并已切条,正在进行盘大条工序。</p> <p>盘好大条要抹上菜油防止粘连</p> <p>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发酵时间要根据气温决定)主人们开始盘中条。</p> <p>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开始盘小条,你看夫妻俩配合得好默契。</p> <p>太阳出来的时间就是晒面的最佳时机。今天老天很给面子,昨晚下雨,我们生怕今天继续下雨,九点多太阳就高挂了。主人开始将面窖里的挂面移除挂在5~6米高的架子上。</p> <p>挂面时要进行第二次扯面,第一次扯面是在作坊上棍时。</p> <p>上架之前再扯一下,而且还有一定的花式,左一甩、右一晃,甩的同时将面又扯了扯。</p> <p>我也体验一下扯面的感觉。</p> <p>挂面上架后要迅速检查每一挂是否有粘连的情况,趁着面还软的时候用竹棍将粘在一起的面分成一根一根的。</p> <p>随即,一道道瀑布般的面墙迎着阳光普照蒸发掉水份,2~3个小时后就晒成了挂面。做中江挂面的最佳时机是头年的十二月至来年的五、六月份。</p> <p>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晾晒,要将挂面快速收进作坊,过干的面会不利于包装。</p> <p>当我们端起这碗纯手工面的时候,感觉面很软糯、丝滑,不糊汤,值得各种口味的朋友一起来品尝。</p> <p>挂面村里家家都是一个做面的小作坊,因为工艺的特殊,机械化生产不能替代;挂面的软糯不糊汤也受到很多人喜欢。</p> <p>中江挂面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的代表,具有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有助于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