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ff8a00"> "人生或许没有那么多能够借力的东风,但终有一天你会依靠阅读,飞向更高的天空。"读书能给我们带来知识;读书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享受;读书就是一种幸福的享受。</font></b> 根据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坊工作安排,为进一步营造专业阅读与交流分享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优秀教科研团队和工作坊教师学习共同体,在第27个“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青岛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全体成员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激发教育智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专家导读</font></b></h1><div> 首先,李家栋老师对《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进行了推荐和导读,李老师认为在新课标的落实下,此书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学习要求,同时通俗易懂的体例和语言也适合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深度阅读,教师通过掌握自身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课堂模式,引领学生思维提升。</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名师分享</font></b></h1><div> 接下来,由山东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坊东营群组成员围绕《学与教的心理学》进行线上阅读分享,老师们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共生,让在线教师深受启发。</div> 郭冬美老师以"做行走的智者"为主题,分享了本书的第一章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与学生如何交流,同时也必须了解教师自身的心理,掌握专业成长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刘美富老师,从"关注心理,尊重差异"的角度入手,认知不同性格学生的心理个性差异,坚持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区域、心理结构。 李翠芝老师,在阅读中领悟到学习应该让其在潜移默化中生成——让学习真实发生。李老师以"学习是什么"为引,分享了书中学习的定义,学习知识的种类,学习效果的发生等内容,结合教学中的事例分享了他对"究竟怎样学习"这一话题的感悟。 李飞飞老师分享了本书六、七章节,与老师们畅谈了学习的技能,从技能的分类、概述和理论支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学有规律,教有优法,说服法、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教师应用有效的方法与学生沟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开卷有益,交流生慧</font></h1> 《学与教的心理学》让我们意识到教与学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必须通过学生,各样教学手段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强化了教,教师讲解以作品与作者为中心展开,分析课文的主题与篇章结构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了阅读过程中文本与儿童读者经验的关联,教师只是让学生接受作品与作者的信息,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主动的构建者。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是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它们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徐慧颖</b></div> 让学习真实发生,就要正视传统教育存在不够融合的顽疾,要分析和研究学生学习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动因,就要正视课上有可能的每个数据、事件背后的真实。就要变革思维方式的点状、割裂、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等,从而导致各种教育之力的相互抵消、相互排斥,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难以产生书中说的的“系统教育力”的情况。<br> 所以,在有了“混融”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之后,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推进研究学校各项教育元素中的关联度、衔接度,把各育自身的推进方式、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式进行融合性革命性发展,重新建构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真正实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课程在整体观的理念下构架。这本身,真的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br> 追求真实的路很长,追求真实的起点就是不回避不好和不够好,这也是我常常陷入的困惑甚至困难,但是每一次逼一逼,突破一次,都感受到自己距离想成为的样子更近了一步。<br>基于真实,敢于打破自己,重构课堂,回归教育原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于真实,敢于突破舒适,重构教育,学会倾听学生真正的声音和需要,生动发展每个孩子;让学习真实发生,敢于选择,勇于打破,教育科研,我还一直在路上……<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太平路小学 王冬宇</b></div> 今天听完名师工作坊东营小伙伴的分享,引起我深思的还是“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在比较了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之后,这本书引导我们思考:概念的学习,程序性的学习是我们真正要帮助学生学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类型的学习,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从而真正形成学习能力。这让我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更新对学习的认识,统整教学。以是否寻找到本课的学习能力,用什么方法来达成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中也要以是否形成该种能力作为目标,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知识点是否记住。<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莱芜一路小学 刘晖</b></div> 初读了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收益颇多。本书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通过阅读这本书,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r> 教学包括教与学,教与学的关系是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主要关系,由这对关系构成的问题就成为教学论和教学改革的一个永恒主题。学习过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的共同走向,强调学习、倡导学习方式变革一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学会一点一滴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中心课堂是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在创建学习中心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学习中心课堂的建设。 <br> 总而言之,看了这本书,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效果呈现最佳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的。<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 赵赟伟</b></div>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br> 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其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更加深刻的让我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br> 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态度和品德学习的过程,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我还须将我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市南)海信学校 于雅静</b></div> 皮连生教授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从“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三个角度,准确地解释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将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有机整合,指导教师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的教师教学能力。本书强调,教师教学时要以生为主、以学习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本质属性在于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一体两面,只有教与学交互共生,才能让教学真正发生。但究其内在关系,我认为学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要服从于学,即学生的学是教的目的;学生的学是教的依据。因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以学生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设计,使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进行多轮互动,给予学生进行自我探寻与构建的机会。<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南京路小学 刘默晗</b></div> 阅读本书,首先我问自己的是:我真的了解自己熟悉的教学对象吗?有很多时刻,我们认为的学生与不同情境、不同家庭环境教育下的学生是不同的。我们所应施行的教育应建基于对学生自身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 书中所提及的激发学习内部动机的方法,包括开拓学习需求,控制焦虑,正确认识学业的成败,都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学生、推动学生的发展。而外部环境中的学习任务、反馈与评价、课堂活动的组织,则可以帮助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与教的心理学》,真的可以让我们变为教学中的智者。<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南京路小学 徐思思</b></div> 《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br>通过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学内容应注意分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大脑中的习得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这种区别设置学习任务,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时注重运用特定的问题引导形式,如:由浅入深的设问形式,进入主题,或者给予刺激物(教具、场景),让其发散型思考,然后用问题纠其思路,引向主题方向。在概念的学习中可以借鉴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来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将问题分析细化,做好设计计划,并有效执行。<br> 有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知识的习得细化为每一个小的任务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问题都是为小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地恩地希望小学 冷文凤</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从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聆听了几位领学人的分享,又获得了一些感悟,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他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才会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嘉峪关学校 贺芳</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其内在的规律。皮连生教授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带给我很多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作为独立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和学习过程既有共性的规律,也具有独特性。这也如同我们的教学。真正的教应该面向全体的同时,又面向个体。应该注重真实情境下的师生互动,不仅注重知识的讲授,又能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现真正有意义的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表象到实质的这种不断的转变。在学中做,在学中实践,在学中提升综合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学。<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青岛莱芜一路小学 李晓</b></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