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吐鲁番市迎来了又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政史地组及湖南援疆领导在教研组长陈琰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下欢聚一堂,以“践行教师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用研学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感受民族团结,不断巩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让人人心中都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位于天山山脉南麓,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当地年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干燥炎热的气候特点,帮助大量珍贵文物穿越千年保存至今。政史地组老师第一站来到了吐鲁番市博物馆,感受跨越千年的文物古迹,这些珍贵藏品也是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有力诠释着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体多元的新疆历史,生动讲述着团结统一带来幸福、民族分裂伴随苦难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政史地组老师第二站来到了交河故城,交河一词最早的由来见于班固《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故城外观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叶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最长165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因四周河谷环绕,让人觉得它更像一艘被搁浅的历史巨轮。</p> <p class="ql-block"> 根据学科特点,优秀历史教师陈森钢老师带领历史组的老师们参观交河故城,讲述吐鲁番历史,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在交河故城,向湖南援疆教师讲述了交河故城的历史由来、军事防御功能,以及千年前居民的生活情况、玄奘西行、丝绸之路的开通等史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育引导各族教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五个认同”</span>。</p> <p class="ql-block"> 优秀历史老师杨光老师也用渊博的知识向同行的其他学科的老师讲述了历史上交河故城的居民生活场景,大佛寺等佛教文化的传播,那生动鲜活的语言,让在场的老师们都纷纷感慨“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也更加坚定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维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政史地组老师第三站来到了坎儿井。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p> <p class="ql-block"> 根据学科特点,优秀地理老师谷麦艳老师向地理组学科的老师们讲述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竖井、暗渠等,同行的老师也了解到,坎儿井的水年年月月流,日日夜夜淌,无穷无尽。坎儿井的水来自天山上的积雪。雪水融化后一部分从地面上流走,被称为径流;另一部分从地下流走,被称为潜流。坎儿井就是将潜水引出地面,进行灌溉。尝一口坎儿井的水,清凉清凉的,那种凉爽的感觉直沁入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湖南援疆的两位领导—谢校长,宋校长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他们来到这里,从一开始的不熟悉,不适应到现在的依依不舍,充分感受到了吐鲁番的热情和一中人的热情,尤其是政史地组老师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谢校长也特别指出在这里不知不觉中政治觉悟有了质的提高,对新疆和民族团结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此次特色教研活动在政史地组的欢声笑语和湘吐老师的互送祝福当中接近了尾声。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吐鲁番浓重的历史底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以历史为基础,以文物为教具,充分体现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