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玄奥的扎什伦布

易水

<h3>( 人们居住的城市是被修饰的野地,淹没了原有的模样,雪域高原则挽回了渴望和默想。)<br><br>大凡来日喀则,没有人不去驻地的扎什伦布寺,靠尼色日山而筑,傍年楚河谷而建,雄伟之势可媲美布达拉宫,曾经吐蕃王朝的政教中心,业已成为日喀则的精神高地与象征。<br>离开拉萨,山脉连绵起伏,深褐色苍然扑面,大地掩埋了生命的色彩,尽致地裸露出原始的底色,风马旗在垭口山梁飘曳,吉祥的音韵在季风中荡漾。万物生生不息,在纷纭无绪中寻觅永恒的存在,完善的让人不可思议,渐渐靠近了一个巨大的身影。<br></h3> <h3>(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韩红歌颂家乡的演唱深沉悠扬。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后藏曾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后藏生态,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br><br>日喀则是后藏的粮仓,一块块的青稞田激荡着珍贵的生命色彩,绿色覆盖了荒凉,把后藏大地妆扮得有了生机。日喀则又是以精神引领而完美入圣之地,普渡入世,真实神圣,标志着藏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br>在日喀则,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市区,扎什伦布寺高耸的殿宇和展佛台最先进入人们的视线,吸引礼佛者炽热的目光,就像一位沐雨经霜的大师爱恋的抚慰信仰的子民,历代班禅大师灵塔殿的金顶被高原阳光照得光彩透亮,展佛台洁白如雪巍峨壮丽,寺院宏伟旷达的主体建筑极其醒目,又何等殊胜。<br></h3> <h3>( 扎寺依偎厚藏山,紫光驻锡殿檐澜。聆听佛塔悠然作响的铃声,感受空灵静谧的独特氛围。)<br><br>扎什伦布是汉语“吉祥须弥”的意思,扎寺始建于1447年,3500间房屋占地15万平方米,就像一座安静祥和的小城,白色的僧舍星罗棋布,褐红色建筑为佛殿,红白相间多为扎仓。每座殿,每扇门,一处门槛,一个台阶,每个僧侣都像是曾经的缘分,会点亮你心灵的火花。对缺少藏传佛教信仰的人来说,扎寺不该构成吸引,也许是寻找心中的自由,也许是为了忘却过去,也许是期愿找回生活的意义,扎寺月白风清的高致氛围,让我瞬间喜欢上这个地方。<br></h3> <h3>( 西藏分前藏和后藏,前藏泛指拉萨东南部区域,日喀则属后藏。历史上政教合一的体制,达赖喇嘛首府设在布达拉宫,后藏由班禅大师统辖,驻锡地设在扎什伦布寺。)<br><br>当怀揣新奇、敬畏与爱好走进日喀则,随处可见身着筒裙的藏族僧众左手提着长垂的念珠,右手不停的转动经筒,十分虔诚的默默咏诵经咒,徜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跟随藏族同胞慢慢环绕扎寺的转经道,平和安然的心态与豁达超然的感觉油然而生,别样的清新瞬间拂去身躯所有的凡尘,完全融化了自身的肤浅与弊见。</h3> <h3>寺内五座硕大的殿宇一字排开,强巴佛殿、十世班禅灵塔祀殿释松南捷,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灵塔殿、措钦殿和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寺南捷,都值得远道而来的游客礼佛与朝拜。<br>沿着扎寺导览的线路,强巴佛殿的台阶亮着时代的光影,拾阶而上,迈进高高的门槛,满目慈容的强巴佛端坐莲台,安详的垂着眼帘,清澈妩媚,沉静优雅,微笑着俯瞰众生苦乐,赋予虔诚的僧众所意所愿。整座佛像30米高,使用紫铜12万公斤,黄金300公斤,镶嵌钻石、琥珀、松耳石、珊瑚等珍宝1400余颗,堪称当今世界第一鎏金铜佛雕像。藏地寺院的佛像造型传自古印度和尼泊尔,表现出睿智生动,力量旷达,形象多样,随时可以与你沟通,满足你的欣赏心理。<br></h3> <h3>(佛经记载,强巴出身古印度婆罗门家族,一生追随释迦牟尼学经习道,由于早于释迦牟尼圆寂,强巴佛成为掌管未来生死之佛,深受藏区僧众尊崇。190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锻造强巴佛雕像,仅一个手指的长度就达1.8米。)<br><br>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被认定为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强巴佛)中的未来佛,也称作弥勒佛,是释迦牟尼钦定的未来接班,其外观与汉传佛教弥勒佛形象大相庭径。内地寺院的大肚弥勒佛袒露前胸笑古笑今,容天容地,寓神奇于平淡,显庄严于诙谐,智慧幽默,和善宽容,布袋和尚玩世不恭的形态流布于天下。扎寺的强巴佛雍容华贵,娴雅盈然,显示了大乘佛教慈悲为怀的宗旨,安详的让人肃然起敬,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温馨的气氛,同样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和向往。<br></h3> <h3>( 西藏博物馆展出的强巴佛鎏金铜雕像。)<br><br>沿着胡同向东,连接三座大殿,分别是十世班禅、四世班禅灵塔殿和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建筑灵塔源自印度,佛经记载两千多年前,印度的阿育王为释迦牟尼的数万颗舍利分别制作了各种材质的宝函分送世界各地建造灵塔,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法苑珠林》、敦煌壁画均有同样的记载。释迦牟尼灵塔的建树逐渐沿袭得以传承,积习传入西藏,历代班禅、达赖喇嘛圆寂后法体安放灵塔祀殿成为规矩,藏区的僧侣信众崇佛敬法,转经礼佛成为日常生活的要事。<br></h3> <h3>释松南捷是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灵塔祀殿,年纪稍大些的人们不会不熟悉这个名字,额尔德尼是班禅的统称,确吉坚赞是十世的名字。全国解放后,十世班禅同共产党和衷共济、休戚与共,引导信众弘扬佛法心虔志诚、利乐有情,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呕心沥血、风雨同舟,被誉为新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89年十世班禅走完忠诚佛教事业的一世路程而圆寂,国家拨款七千余万人民币,在扎什伦布寺修建灵塔祀殿,前来朝拜的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缅怀十世班禅爱国爱教的光辉业绩。<br></h3> <h3>(十世班禅灵塔祀殿。灵塔高12米,使用黄金白银800公斤,塔身镶嵌钻石、猫眼、玛瑙、松耳石、珊瑚、琥珀、翡翠等宝石7000余颗,塔内安放袈裟、藏装、金汁书写的佛经等物品,四周墙壁绘有普陀本尊和坛城壁画,金光闪闪,雄伟壮丽。)<br><br>在灵塔祀殿前,藏族导游给游客讲述十世班禅的故事,听到一个小学生提问,班禅和达赖哪个厉害。其实,班禅和达赖都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两个支系的大活佛,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两个称谓均为清代皇帝所赐,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藏传僧侣信奉达赖是观世音的化身驻锡布达拉宫,崇尚班禅是无量光佛化身,西方极乐世界的创造者,扎什伦布寺是班禅的驻锡地。从不缺失信仰的藏族同胞忠贞不渝的为普度众生朝圣拜佛,是他们终身的执着追求。<br></h3> <h3>( 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灵塔祀殿。)<br><br>四世班禅灵塔祀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班禅罗桑曲吉坚赞护法习道60载,确立格鲁派在西藏的数百年政治地位,开创班禅驻锡扎寺的先河,深受藏区民众爱戴。皈依佛门的僧侣信众毫不吝啬,情愿投入巨资建造心灵的神圣,11米高的灵塔流光溢彩,至臻华贵,耗费黄金白银1700余公斤,紫铜4万公斤,塔身镶嵌各类宝石7千颗,成为扎寺价值最高的灵塔祀殿。四世班禅圆寂后法体进驻祀塔,受到历代信众虔诚的朝拜瞻仰。<br></h3> <h3>(扎寺南捷是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祀殿,曾遭毁坏,80年代重修合葬灵塔殿取名扎寺南捷,意为吉祥天国。1989年,十世班禅从北京回到日喀则,主持了合葬灵塔开光典礼,因操劳过度在驻锡地圆寂,实属非功德无量大师之莫有。)<br></h3> <h3>(错钦大殿建于明代也称大经堂,是寺中最早的建筑。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镀金佛像,殿门前由回廊围成院落,作为讲经辩经场地。) <br><br>日喀则海拔三千八百米,后藏可谓缺氧,但绝不缺少信仰。扎寺的转经道环绕整个寺院,每到清晨转经筒最先吱吱呀呀地滚动起来,转经的信众人流不断,煨桑炉,磕长头,吟诵六字真言,不知疲倦地驱动着沧桑的经筒,把成全和尊崇当作一种习惯,以极大的信心皈依顶礼,信仰支承着她们生活的全部。当转经者的身影从视线中逐渐消失的时候,周身会激荡起莫名的感动,焕发生命本源纯洁的光辉。<br></h3> <h3>( 转经道从扎什伦布寺的晒佛台背面穿过。)<br></h3> <h3>( 在转经道俯瞰日喀则的全貌,天地一派祥和,每个角落都是美学。)<br><br>在转经道上,有幸邂逅日喀则的地标建筑桑珠孜宗堡,这座伫立宗山巅的宫殿遗址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因为外观类同拉萨的布达拉宫,当地人称她小布达拉,现已开辟为日喀则博物馆。河北承德也有一座小布达拉宫,乾隆皇帝为祝贺崇庆皇太后80寿辰,在避暑山庄外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普陀宗乘”就是布达拉的音译,尽管很难理解藏民族专用词的涵义,相信这个世界有一种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宽怀、慈悲、善良和关爱。<br></h3> <h3>( 日喀则“小布达拉宫”桑珠孜宗堡。)<br></h3> <h3>( 承德“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br></h3> <h3>( 拉萨布达拉宫。)<br><br>扎什伦布寺是个清净的世界,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酱红色的僧袍走到哪里都是一片鲜亮,他们心揣利众的菩提心,胸怀忠贞不渝的信仰,始终荡漾着普度众生的那份情怀。走出扎寺的大门便是尘嚣凡俗,清净的寺院会影响你,会感染你。祝愿扎什伦布寺,上行佛道,下化众生,祝愿众生闻得佛法信受奉行,离苦得乐成道成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