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的美篇

王志强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三大奇塔世界著名佛塔</p> <p class="ql-block">历史就是一座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匈奴、鲜卑、突厥,一个个草原民族在短暂的绚烂之后退场了。而一个从青牛白马传说中走来的民族开始了他们辉煌的生命征程。</p><p class="ql-block">当踌躇满志的契丹人,欢喜地捧着“澶渊之盟”和“重熙增币”后从大宋迫胁而来的金币,以及他们实行南北分治而日渐殷实的国库,开始构想着一个个伟大的宣示时,应县,收拢了他们热切的目光。</p><p class="ql-block">应县地控雁门关绝险,距辽兴宗设立的西京大同不过百余里,是辽帝国的西南门户,具有重要的军事与政治地位。而兴宗皇后萧挞里是应县人,是一位狂热的崇佛者。在她的家乡建一座无以伦比的佛塔,更是众望所归,顺理成章。</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高木塔快塌了,因为结构太复杂,无法维护,看一眼少一眼,不用一钉一铆,却一千年不倒。</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建筑宝库:山西为何拥有如此众多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木塔,融合了太多的民族文化,与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一样,从遥远绵长的历史走来,耸立在苍茫的塞外。</p><p class="ql-block">木塔的位置布局,显然保持了南北朝风格;塔的身后,大殿建在高台上,用甬道与塔相连,在大殿檐下恰好看到塔身后檐,则属于辽代设计的一个特点;而构架原则,采用内外槽制度,在结构上的“叉柱造”,又是唐时期木结构楼阁建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虽然是佛塔,但同中国上古两大文化主流道家与儒学不无关系。塔平面的八角形、木制藻井的二龙戏珠、塔高九层之九,其明五暗四,以及六檐之六这些数字都与《周易》文化密切相关。纯木结构建筑也是表示木德参尽天地之化育。中国道家把五行学之“金、木、水、火、土”配以“义、仁、智、礼、信”五伦五德而一一对应,木居首。木塔表里如一的高度统一,更有其道家学术思想在兼容并蓄儒释道三家文化以及其不可分的精髓内涵,《周易》的理、法、像、数,以及周、秦到两汉、魏、晋,用在天文物理学原理与原则的五行、干支、罗经,这些形而上、形而下的玄学阴阳原理,一齐融入贯注在这座古老神奇的塔中。</p> <p class="ql-block">木塔中的佛造像,则继承了唐朝的典雅与端庄,吸收了南宋造像写实的手法,同时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技法,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展现出辽代造像独特的文化艺术风貌。如塔内一层彩塑大佛,双目微启,鼻梁清秀,唇边却蓄着石绿色的卷曲胡须,两耳不像一般佛像耳垂垂肩,则是戴着耳环,是典型的辽风格。但大佛身披的三爪龙袍,又是典型的汉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高高悬挂在塔檐上的辽铃,与我国现存的辽钟外观极为相像,基本传承了西周甬钟和战国乐钟的外貌特征。</p><p class="ql-block">这一座塔的诞生,使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止的民族交融瞬间被具体地体现了出来。这种交融不是一个契丹王朝所能承载起的,而是应县漫长历史文化的一点一滴汇聚。每一个王朝都功不可没;每一个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由于保护不善以及一些愚昧的人拆除了塔各层的隔泥墙而改成了木隔扇,导致塔的荷载</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高的木塔——释迦塔,永远的神!</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建在佛宫寺内,位于大殿前的中轴线上,属于楼阁式的木结构形式。</p><p class="ql-block">塔的基座是外包砖石的夯土,台基下层为方形,上层八角形。塔身五层六檐,各层之间又夹设暗层,实为九层。整体用24根明柱支撑,底层除外圈明柱外,墙里还有24根暗柱,里圈也有8根大柱,这32根不为人见的柱子承受着木塔的主要重量。外圈每层24根柱子组成一个筒,里圈每层8根柱子组成一个筒,然后用梁、枋、斜撑把这两个筒连接起来。底层的柱头上由梁、斗拱组成一个铺作层,上一层的柱子十字开口,叉骑于下层柱子上。</p><p class="ql-block">木塔的外形雄壮安定,舒展的屋檐、挑出的平坐和透空的门窗格子则丰富了立面和外形轮廓,斗拱飞檐,手法变幻多样,设计之精湛又让木塔尽显了玲珑,那54种斗拱是集斗拱形制之大成,被梁思成称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木塔价值远高于其知名度。木塔高67.31米!西安的大雁塔去过的多,木塔比大雁塔还要高出3米多。 公元1056年开始修建,差不多1000年前!朝代对应的是辽。</p><p class="ql-block">塔之雄奇不在于高度,而在于内在的文化,狮子最酷天。现在只开放一层。</p> <p class="ql-block">人类世界再找不到一个相同的它,应县木塔,如此孤傲地存在着。</p><p class="ql-block">塔内的每层都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塔顶。五个明层的内槽都供奉着佛像,外槽为走廊,塔顶是八角攒尖式,顶上的铁刹以砖砌仰莲两层为座,上置铁莲一层,承托铁制覆钵、相轮、宝盖、圆光等。在木塔每层八角之上都挂着风铃,每有风起,铃声回荡,或低沉,或清脆,带着远古的风尘,也尽显了佛的禅意,这无疑成为了点睛的一笔。</p><p class="ql-block">若是夜晚,信步来到木塔前,远远就看到它沉重地矗立在苍穹之下,高耸的塔刹直指星空。如果所站位置适当,则会发现塔刹的顶尖正好和北极星粘连在一起,整个天空是绕着刹顶旋转,故而古人赞塔为“天柱地轴”。</p><p class="ql-block">“日光沐佛”“秋水倒影”“百尺莲开”等等,都是木塔留在岁月里的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金元年间,骑着一头笨拙毛驴的元好问来了,他说,“平野风埃接戍楼,边城三月似穷秋。人家土屋才容膝,驿路旃车不断头。随俗未甘尝马湩,敌寒直欲御羊裘。十年紫禁烟花绕,此日云山是应州。”他连住十日,豪饮醉诗,乐在其间,于是又有了“缥缈层檐凤翼张,南山相望郁苍苍。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的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1933年,又一个骑驴人寻访到了这里,他叫梁思成。他惊奇地叫道:好得令人叫绝!他迫不及待地和他的同伴们测量着木塔的每一处,竟至双脚悬空攀上了塔刹,他内心的欣喜连着林徽因的心率,惊动了整个世界建筑界。</p><p class="ql-block">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随着梁思成的步伐,把求索的脚印留在应县。陈明达、李世温、张畅耕……为应县木塔的前世今生,他们几乎奉献了毕生精力。</p><p class="ql-block">多少伟人名流,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应县木塔,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p><p class="ql-block">它的神秘,至今无人能完全解读。就像“洪武元年四月初八日,塔顶佛灯,连明三夜,比昼尤光,烨烨不散”。即是近年,亦有人看到塔顶放光。还有那些终日绕飞木塔的麻燕,从远古一直孤傲地完成着一种自身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作为中国古建艺术的杰出典范,不仅体现在它的构筑宏伟,更体现在它历经风雨巍然屹立的顽强生命力。</p><p class="ql-block">元大德九年,大同路地震,震毁房屋5800余间,压死1400余人。元顺帝时,应州大震7日,明成化三年五月初八、明成化二十年、明弘治十五、正德元年、正德八年,以及1966年邢台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还有1991年大同、阳高地震,不管震区在应县还是波及应县,木塔一直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1926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军方振武部与晋军在应县交战,木塔上下被炮轰二百余弹。隆隆炮声穿透了历史的天空,伤痕累累的木塔依然挺立。而当狂热浮躁席卷全国的时候,稚气未退的红卫兵拉倒佛像、掏空佛肚,一把大火烧掉的不仅是经卷,熊熊烈焰中我们看到的是佛的孤独、佛的眼泪,以及人类文明的阵痛。</p><p class="ql-block">要有多少的坚强才能抵挡了这密密麻麻的灾难?要有多硬的骨头才能扛得住这么沉重的岁月?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解读这座饱经了风霜的木塔,该用几万分的真诚跪倒在它的脚下,去聆听它千年的喘息?应县木塔,显然已经疲惫不堪,沉疴缠身。塔身下部柱额枋木受压严重挠曲,多处劈裂折断,二层明层局部严重倾斜……</p><p class="ql-block">自建塔之日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应县木塔在未改动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共经过6次大维修。其修理间距最长214年,平均约150年一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省文物部门面向全国征集应县木塔维修研究成果,形成了就地现状加固等多种大修方案。特别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怀着大国工匠的历史情结,全力推动了应县木塔的修缮疗伤。</p><p class="ql-block">满怀信心地憧憬,不久的将来,应县木塔将以强壮的躯体和崭新的容颜出现在世人面前;在此后绵长的岁月里,应县木塔将仍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活体标本。</p> <p class="ql-block">台湾学者赖祥兴称:应县木塔是一部全世界仅有的立体佛经,是一座曼荼罗坛城,其建构空间及佛像布局象征胎藏界与金刚界所包裹的全部十方世界及时空。</p><p class="ql-block">木塔第一层造像,以“信”为中心。背景壁画为过去世之诸佛。佛教所言,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经历成、住、败、宁的阶段,这些在过去世中的诸佛就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样,因应当时的世界,成全教化的使命。与释迦牟尼佛前后呼应,以此代表佛法生生不息的传承。正面,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身披通肩式袈裟,宽袖低胸衣裙。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予愿印,即寓意诸佛菩萨内心所集结的意念。每幅画像上角又各有飞天画一幅,精美绝伦,可与敦煌莫高窟飞天画媲美。飞天、金刚护法、弟子及信众围绕着正在说法的佛陀,这个场景正是佛陀为迷惑苦难的大众演绎生命解脱之道,许多人因此解脱了受有限生命时空约束所产生的苦难,得到大智慧与大自在。佛家有言,众生皆有佛性。释迦牟尼以自身证明了以人证悟成佛是可以成就的。而成就之法便为佛法,佛法需要他的弟子传承下去。内门柱上就是佛的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p><p class="ql-block">第二层造像,以“解”为主题。正中是一方形坛座,围有木栅。坛座上是释迦牟尼佛和四菩萨塑像,都是坐北朝南。释迦牟尼居中,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是文殊菩萨,各自盘膝而坐,后边各有二胁侍菩萨俱谦恭侍立。诸佛说法修行,各司其职。中间释迦牟尼佛,右手触地降魔印,左手为禅定手印,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悟的代表印相。</p><p class="ql-block">第三层造像,表达出佛已将学到的佛法转变成了一种智慧。殿堂中端坐于莲花座的是五方佛,又称五智如来。五智,其实就是如来一智一分为五而已。从东南西北到中央,依次表示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钢心,证金钢身和佛身圆满。而着眼处,坛上只有四尊佛像相背而坐。东方是代表不生气无恼怒的身着蓝色的阿閦,他被称为不动佛,通达觉悟,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永不为俗人种种无理行为所动。南方身着黄色的是代表巩固、增加意志的宝生佛。手结予愿印,代表满足众生愿望之心,调伏骄狂傲慢,将其转换成平和的心智。西方则是人们常说的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他身着红色,代表确立禅定中而沉湎于冥想的世界,从冥想中启发慈悲,其心量遍及无限时空。北方身着黑色的是不空成就佛,又称天鼓雷音如来,代表粉碎烦恼之力与理想世界实现的感受,统帅五部中的业部,座下的大鹏金翅鸟是一切罪恶的克星。本该在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在此层没有显现,而是移到了第四层,意即发心直至成佛。</p><p class="ql-block">第四层造像,终于功德圆满,成就了报身佛,又称卢舍那佛。佛的左右有两菩萨文殊与普贤,各乘坐骑青狮与六牙白象,两位弟子大迦叶和阿难随侍其后。表明世间生命生生不息,佛法亦会永远传承相续下去。</p><p class="ql-block">第五层,共塑有九尊佛像,高居于中心的就是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表现出佛从应化身、报身进入到法身佛的境界,已进入了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周围是四大古佛和四大菩萨。此时,这是一个庄严完整的佛法无边的最好的表现,佛将他的智慧与法力向周围辐射,带来无限的生命力。大日如来两手于胸前结智拳印,智拳印是以左手金刚掌,象征众生生命,以大右拳象征绝对者,法身大空的智慧。左、右拳结合,表示个体生命与整体生命融合为一。九尊像代表人心的九种作用。这些力量都被开启、运用、融合为一的时候,即是开悟。这也就是真正的“毗庐真境”了。</p><p class="ql-block">这五层佛像,形成一个完美庄严世界的缩影,产生教化的力量。而每一层所示现的境界要一层一层专注感受那个时空,置身于那个场景中去相应,将整体融合为一。</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以一种生动、具体化的形式将佛教文化精髓呈现出来,继而升华成一种精神理念,教化世人。</p><p class="ql-block">文化的力量,尽在了塔中。</p> <p class="ql-block">应县与“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遥相对应,与历史上的军事要塞杀虎口也不过隔了巴掌大的距离而已。古朴、庄重而神秘的云冈石窟、横亘塞上、巍峨耸峙的北岳恒山,还有奇绝险绝又巧绝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悬空寺,以及佛教圣地五台山都久负盛名,它们各成风景,自有风骨,各具风蕴,别具风情。而应县木塔,不偏不倚,恰在了中央。</p><p class="ql-block">随意地走,随心地听,在这里,兜兜转转,哪里都是景,哪里都成画。冽冽的朔风,把古往今来的故事迎来送往,或粗犷,或豪壮,或神秘,或庄严,这里总是一个故事连着另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从应县城往东北,龙首山上的传说传了又传,无论是一个花甲的老人还是一个黄口小儿都能说出三三两两。再往南,北楼口、小石口、茹越口的土长城,带着最原始的粗涩,带着直抵灵魂的野性,裸露在大地之上成全着一片土地的厚重与深沉,让走来的每一个人读出历史的沧桑。白马石的跑马梁上隐隐约约还见李存孝的模样,那里森林和野花相映成趣,是一种天然的返璞归真。梨树坪的石柱山上,大约四、五千万年前由火山爆发自然形成的国内罕见的地质奇观更是叹为观止。往西,黄花梁上遍地都是故事,赵武灵王北击匈奴的豪情壮志,拓跋珪游猎捕熊的意气风发,还有扬家一门忠烈的悲怆与豪迈都书写着风云一时的岁月。</p><p class="ql-block">这里长出多少棵树,就有多少的耐人寻味,这里一定会让每一个来者大饱耳福。净土寺、烈士塔院、辽代旧城墙都在那里等着,它们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木塔的故事。就会像一缕清风拂过了心头。</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把中华文明看遍,也可以把塞北风情看够;可以领略到历史的深刻,也可以目睹现代的欣欣向荣。在纵横交错的时空以及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中,感受着这一方土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曲折和缓急都无法阻止它的一脉相传。生命的意义,除了缔造,还有传承。锲而不舍,继往开来。</p><p class="ql-block">应县,正遵循朔州市打造“古代军事文化、北方民族融合佛教文化、现代工业文明和塞外绿洲生态文明四大主题旅游品牌”的旅游总体定位,实现木塔旅游的特色化与价值最大化。这里会增加木塔景区旅游纵深,会加强“宗教、古建”两大文脉的融合,在限制木塔客流人数的情况下,形成木塔、木塔文化宫、塔北迎宾园三大游览处。还会开展如朝拜佛牙舍利、夜游塔院、释迦塔观日出、绕塔祈福等旅游活动。这里,会向人们叙述着古城的足迹,让人穿梭在木塔历史的时空长廊中。这里,也会让人深切感受到宗教的严肃、古建的神奇。</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正走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路上。它集古建文化、佛教文化、军事文化于一身。木塔是给予应县的莫大恩赐,把它的一切分散于大地之上,在绵长亘古的岁月里生生不息,才算永不辜负,才会让它具有持久的生命温度。</p><p class="ql-block">近千年了,木塔的历史冗长得一言难尽,而它自身是沉默的,它知晓一切,却从不轻易点破。</p><p class="ql-block">斟一杯梨花春酒,敬往事,敬岁月,再斟上一杯,敬木塔!恍若一下就回到了九百多年以前,萧太后驾幸木塔开光盛典,州官呈献应州陈酿老窖,她朱唇微启,轻轻一饮,只觉香沁五内,飘飘欲仙。那时,她抬眼望去,满树梨花盛放,灿烂如雪。</p><p class="ql-block">梨花胜雪,一开千年。木塔的韵,绝不止千年。</p><p class="ql-block">木塔,为应县而生,应县,因木塔而兴。</p><p class="ql-block">千疮百孔之后,抖落历史的风尘,从往事的惆怅中抽离。张开应县的翅膀,向更高更远的天空飞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木塔的美,让应县独特的地域文化闪耀出灿烂的光芒。短暂的停歇,是为了更有力的飞翔。</p> <p class="ql-block">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p><p class="ql-block">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p><p class="ql-block">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p><p class="ql-block">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p class="ql-block">介绍:</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释迦塔</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Pagoda of Fogong Temple</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角</p><p class="ql-block">气候条件:</p><p class="ql-block">温带大陆性气候</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全年 08:30-18:00</p> <p class="ql-block">大约几万年前的应县,是人们称之为大同湖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受自然气候以及自然现象的影响,经历了多次变化,慢慢,石匣山口被切割开,湖水泄尽,湖底露出水面,大同湖的遗水形成了一条桑干河从中蜿蜒而过。</p><p class="ql-block">在距今大约8000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人类便来到应县的桑干河畔生活。边耀与岑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与鸵鸟卵化石,以及夹沙陶真实地证明了他们的存在。至此,人类的脚步便在这片土地上不曾停歇,然而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应县一直在多民族的矛盾与交融中走过。</p><p class="ql-block">从夏商到战国的鬼方、土方、林胡以及楼烦的频繁活动,到汉武帝时下令从关中一带移民70万口充实塞外,再到北魏时期,应县作为重要的战略据点,也一度成为与魏都平城并驾齐驱的都市级区域,应县始终在多种文化中缓缓而行。到了后唐时期,沙陀人又以烈马豪情之势踏进应县大地,他们把根扎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应县,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散发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应县木塔,就是应县历史文化的最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及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为应县木塔专修志书,堪存堪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