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书如书名所说分为了课堂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研究三个部分,重点围绕教师的行为,探讨了教师将外授的教学理论与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一话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第一部分中,围绕教学原理,对教学理论和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b>针对教学的规定性定义,本书认为教育理论是关于教的理论,以“教的行为”为中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研究者的身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并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就是一种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探究行为。 其次,本书探讨了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didactica到pedagogy,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书中罗列了拉特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学派等教育大家的思想理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与发展,当代教学理论流派分为了哲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最后,在教学的基本问题方面,本部分探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由于师生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发挥自己教的主体性,其次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除了主客体关系之外,师生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另外师生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处理师生人际关系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坚持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好的期待与信赖,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对于维护良好师生关系做出努力,譬如尊敬教师、理解教师等。除了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一大基本问题,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也是学校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必须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不能并列地、平行地进行,不能采取一边掌握知识,一边发展智力的做法。教学中的智力发展目标,也要通过掌握知识才能实现。企图离开掌握知识来进行纯粹的智力训练,那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教学的基本问题也包含着教学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完整的人,认知与情感都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目标的教学都是不合理的教学。具体地说,在教学中,既要具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智力,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等的明确目标,又要具有形成学生积极的个性倾向性,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的明确目标。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第二部分中,围绕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进行了阐述和分析。</b>在教学准备策略上,教师在教学活动前的计划分为两种取向,一种是“整合计划”模式,另一种是“目标一手段详细计划”模式。在教学的准备阶段,第一步教学目标的叙写尤为重要,一般包括行为主体——学习者、行为动词——学生可测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和表现程度——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用以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四个要素。所以说,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思考和计划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也有助于评价某些类型的教与学的效果。在准备阶段的第二步是教师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包括教学大纲的处理,教科书的研析等。第三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适当的,教师需要了解教学行为的分类,以及各种教学行为适用的条件、优势与劣势。与教学行为方式紧密相联的,还有教学组织型式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往往要同时考虑。教学组织型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在主要教学行为策略上,本书列举了呈示行为策略、教学对话策略和指导行为策略。教师课堂呈示行为依照使用手段不同,主要有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和动作呈示四类。呈示行为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性。呈示行为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基本的教学行为。如果说,呈示行为主要是由教师控制的话,那么教学对话可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本书中着重讨论了两种最重要的课堂对话行为即问答行为与讨论行为。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的任务并没有改变,但是教师实现任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它是一种独立的教学行为方式——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因为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增强以及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在学校学习中逐步走向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行为也会从呈示走向指导。在辅助教学行为策略上,本书主要讨论了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在课堂管理行为策略上,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它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最后,在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上,对一个完整的有效教学过程来说需要有最后的评价阶段。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课堂行为是否恰当,教学结果是否良好等等都要根据评价的结来才能判定。本部分主要论述了教学评价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堂行为的评定以及家庭作业布置情况的评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第三部分中,围绕课堂行动研究和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b>行动研究强调的是教师对他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再反思,强调的是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对不同的教师而言,课堂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会不一样,而且行动研究强调教师对教学活动及其问题的不间断的反思、试验与再反思,作为一个完整单元来讲,行动研究包含着计划、实施与反思三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本书论述了三种教学研究的类型即:移植研究(包括经验移植和概念移植)、教历研究(一份教历中包括过程记录、时间分配记录、调整记录、课堂管理与教学辅助行为记录)和比较正规的课题研究(指经过论证和规划、实施规划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包括了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综上,《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以三块清晰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完整地向读者展示了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让读者感受到教育教学的魅力,同时也让读者领会到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新人来说,书中提到的教法、策略、研究方法等等为教师的决策提供实证依据,也让教师作出决策时丰富了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在我看来,本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