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插队桃花湾④

雪峰

<p class="ql-block">文 / 肖恒东</p><p class="ql-block">图 / 网络</p><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系列小说 连载】</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晚饭是队长领我们到队上贫协组长家吃的。</p><p class="ql-block"> 农村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贫协组长叫刘远富,怕有六十多岁吧。据说,他家祖祖辈辈解放前都给地主打长工,是个老贫农根子,根红苗正。解放后一直当队上的贫协组长,因资历和根子因素,没有谁去抢他这个职位。</p><p class="ql-block"> 听队长讲,贫协组长一年要比别的劳力多300分工。桃花湾的工价七、八年来一直都稳定在每10分工4.5-5.6元之间,在当地算高工价。这样算来,贫协组长每年就要比别的社员多挣135—168元不等。年底队上分红时,贫协组长家不仅不超支,而且还要进上几百元钱。自然,他家的情况就比一般家大口阔的超支户要强的多。</p><p class="ql-block"> 我就悄悄问队长:你一年要比社员多几百分工?</p><p class="ql-block"> 他咯咯地一笑,露出满口黄牙,说:反正不敢贪污!</p><p class="ql-block"> 我总算没搞清楚他到底比别的社员多多少?</p> <p class="ql-block">  等我们到贫协组长家时,饭菜早已端上了桌。</p><p class="ql-block"> 我拿眼瞟了瞟桌面,一黑炖钵白萝卜块,里面夹杂着少许腊肉片,一碗炒鸡蛋,还有就是咸菜、豆豉之类,统共一钵加四碗。 这在当时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困难时期,能吃上这样的菜肴就算够奢侈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就听彭启明问队长:</p><p class="ql-block"> 弄这么多菜,贫下中农该不会提我们意见吧?他满口汉腔。显然他也瞟过桌子上的菜。</p><p class="ql-block"> 不会,不会。你们刚来,是稀客。队长吧嗒一口叶子烟,吐出口水和烟雾,接着说:这餐饭不要公家出,我和刘组长平摊。</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感到肚子确实饿得慌。胃酸便开始在肚子里像倒腾猪苕水。我才记起,今天我们还只是在出发前过了点儿早,算是在城里“最后的早餐”。白天光顾着赶路,根本就没想过顾及肚皮,也就挺过来了。确切地说是忘了。 但忘了也好。不是有位哲人说过,忘掉一切可以使人飘然吗?但肚皮的事终究是不能彻底地忘掉的,就象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样,不论任何时候,总会有一定的形式提醒你牢牢地把住这根弦。</p><p class="ql-block"> “咕咚咕咚”的胃酸这时就用它固有的形式——在肚子里响亮地撞击肚壁——一遍一遍地提醒我,该进食了。其实,这种撞击早就有过。 那是在老农人告诉我们“到了”时,我拿眼扫了下整个湾子,看到社员们屋顶上弥漫着烂絮般的炊烟,就知道是农家开始做晚饭了。 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城市三餐制,农民两顿饭。农村人羡慕城里人长得肥,说靠的是一日三餐像喂神猪般喂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是偏见。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们还不懂得从营养学和膳食结构的角度去学会享受生活。一日二餐只要有,而且只要能填饱肚皮也就满足了。人长得黑瘦也就有了一定的答案。 怪不得有时在城里碰上农民时,就有人私下嘀咕:“乡巴佬、瘪三”。似乎黑瘦是乡下人的特殊身份和专利,与城里人无关。</p> <p class="ql-block">  不过,胃酸现在的撞击声比到达队上时强烈多了。大成、“小碟子”和彭启明似乎与我的感受相同,我们开始不请自便地坐到了桌边,刚准备拣筷子时,贫协组长却对我们进行制止:</p><p class="ql-block"> 等等。先学毛主席语录。</p><p class="ql-block">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红色小本本,那时都是随身带的。我知道那东西叫“八万八”,也叫“红宝书”,里面全是毛主席教导和语录。他叫我们都站了起来,当然包括队长,面向堂屋泥墙上方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高高地举起了“八万八”:</p><p class="ql-block"> 下定决心,</p><p class="ql-block"> 不怕牺牲。</p><p class="ql-block"> 排除万难,</p><p class="ql-block"> 去争取胜利。</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他读。读完语录又跟着念祝福语:</p><p class="ql-block"> 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p><p class="ql-block"> 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像学徒拜师,只差没跪先生。我估计这也是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内容之一。礼仪结束,这才让我们坐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就发现,贫协组长向领袖致敬的虔诚不亚于一个死心塌地的信教徒。他领着我们念祝福语时,那高高举着红宝书的右手向前一上一下地弯曲就像鸡啄米。我们却傻站着,只是机械地重复他念过的话。</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场面我是第一次经历。据说农村都这样。早请示晚汇报是人们饭前必做的工作。不行此礼,不足以表现爱戴和尊敬。虽感到新颖,但又不觉新奇。因为在城里我见过红卫兵小将占领学校和机关。那天,我正在给学生上课,一群臂箍红袖章,气势汹汹的红小鬼冲进我们学校,揪出了老校长。说他只知道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是典型的走资派。拉到学校操场就开批斗会,直折腾得老校长当场就昏厥了过去。红小鬼们才满意地离开。</p><p class="ql-block"> 我想,现在的场面同我过去的经历,目的都一样,只是形式不同罢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革命。一种净化人灵魂的革命。</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4768kja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上集】</a></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 本小说反映的是70年代知青生活的真实,无关任何政治要素。即便涉及某些时代背景,也属小说题材需要而无意触及,不含任何褒贬。全文约30余集,10万余字,约需半年左右撰稿刊发。敬请期待和关注,谢谢阅读陪伴与赐墨留香!🙏🙏🙏🌹🌹🌹☕️☕️☕️</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雪峰,原名肖恒东,男,20世纪60年代中叶生,大学文化,湖北荆州人。先从事教育工作,后调入行政工作,现供职于政府机关。一直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及情感职场问题的研究与服务。可代写各类文书。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小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300余篇,市作家协会会员。TEL:135938164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