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文转载一一007</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7日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h3></br><h3>研究历史的人总喜欢说历史的必然,个人只是被历史推动。这种观点得看国情,至少特别不符合中国国情。</h3></br><h3>有一种说法,认为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只是历史的偶然,假如当时没有邓小平,其他领导人也会搞改革开放。</h3></br><h3>这样的看法以前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跟当下我们面临的局面做一个推论,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h3></br><h3>虽然是顺应大势,但不可忽视巨大的官僚体系和惯性,改革是否必然,是否会有那样的力度魄力,是否会用这种形式,这个速度、规模,那就不好说了。</h3></br><h3>以前根本无法想象文革刚结束时整个社会思想僵化到什么程度,现在似乎明白一点了,就是精英层都被禁声了,谁有胆量和气魄打破常规?当时如果没有小平出来,最多就是回到50、60年代文革前的路线,当然会比文革10年务实,小修小补,但今天这种全面开放、市场经济那是想都不用想。</h3></br><h3>再合理的历史趋势,假如没有人以坚定意志强力推动,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h3></br><h3>历史大潮,稍纵即逝,奔流不回。小平的可贵,就是对内不折腾,对外韬光养晦,死死抓住这几十年难得的国际环境,果断把中国推上了一个台阶。</h3></br><h3>小平的意义恰恰是超越了僵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他是个注重实际的人,他知道中国最关键的不是说,而是做,为老百姓要的是里子,而不是面子。</h3></br><h3>有些事情是争论不出个所以然的,是争论不出生产力的,是争论不到综合实力的。</h3></br><h3>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打嘴仗胜利的。</h3></br><h3>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小平做了一个讲话,题目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h3></br><h3>历史是合力,但历史也需要杠杆。</h3></br><h3>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三句话有着丰富的潜台词、高度的政治智慧、无穷的后续可能性。就这三句话,除了小平,别人想也想不到,想到了也不敢说,说出来也没用。</h3></br> <h3>1977年8月3日,小平主持科教工作座谈会,会上当时教育改革的勇将温元凯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高考恢复方案:“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h3></br><h3>小平听后当场说: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h3></br><h3>不需要领导批准。这简直是破天荒,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领导不批准,这事怎么办?会不会犯错误?领导不批准,领导的权威在哪里?党委的权威在哪里?</h3></br><h3>对不起,有些事情就是个人的权利,真的还不需要领导批准。领导操心操的太多了,有时候是需要休息的。</h3></br><h3>小平就是这样豁达而明朗。</h3></br> <h3>停止上山下乡,让知青回城,当时城市没有工作岗位,很难一下接受那么多人,无法安置怎么办,搞出大乱子怎么办,谁敢拍这个板?邓小平。</h3></br><h3>包产到户,阻力重重,大多数干部都不同意。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负责同志作了一次谈话,在关键时刻专门表态支持阻力重重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录了这篇讲话,定名为《关于农村政策问题》。</h3></br><h3>一个能真正推动历史的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眼界、意志、威望。三者具其一,在1977年的中国并不少,三者具其二的,也有。三者俱备的,只有小平一人。</h3></br><h3>但小平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具有宏大构思,思想深刻,满怀理想远景的人,今天批评他的人,常拿“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论”说事。其实,他们完全说反了。不搞宏大构思,摸着石头过河,恰恰是最了不起的地方。历史上,各种各样空头支票、漂亮口号把人害惨了,小平不愿意那样做 。</h3></br><h3>最令人敬佩的,是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没有什么想法,就是让下面的人解放思想,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先干起来再说,错了再改,别太出格就行。</h3></br><h3>这里面体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治国理念,最上层是无为而治。上层无为,调动的是下面人积极作为。</h3></br><h3>邓小平曾说:“我们的政府管得太多了,要尽可能少管。”</h3></br><h3>有人少管,就会有人多干;上面的多干是添乱,下面的多干才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h3></br><h3>他还对金庸说:“政治家不要主意太多”。</h3></br><h3>没有那么尽事皆知的圣人,领导更不可能主意多多,诸事皆管,讲话必重要,指示必英明。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h3></br><h3>所谓“不折腾”,就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为,恰恰相反,无为而无不为,给老百姓空间,给社会大众选择,这是思想解放的精髓所在。</h3></br><h3>邓小平是睁眼看世界的人,心里装着国家,眼里看着世界,不封闭,也不乱来。他在世时,老有人嚷嚷要跟美国全面对抗。邓小平说:我是会打桥牌的,不要以为你有四个K就了不起了,别忘了人家还有四个A呢。</h3></br> <h3>对于一个领导人的评价,有三个维度:使命、担当和“局限”,从这三个维度来评价小平同志。</h3></br><h3>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问题,而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一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进行破题、突破、解决,就是当代领导人的使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才是符合历史决定论的。</h3></br><h3>那个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苏共已垮台,如果中国人民再穷下去,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能不能认识到这一主要矛盾、能不能看到这一历史使命,是对领导人的第一个“大考”,毫无疑问,邓小平始终清醒。</h3></br><h3>使命在肩,但未必每个人都敢于担当。在担当的问题上,小平同志是没有丝毫犹豫的。</h3></br> <h3>对于改革开放,党内的阻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面对阻力,小平同志不是“小步慢走”,而是“大步快走”,以至于连西方世界都对中国产生了误判(以为中国已经“和平演变”)。这样大步子的改革,对于邓小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同志们的不解,可以说,没有小平同志的担当,今天的中国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h3></br><h3>最后我们要谈到“局限”,之所以要打上双引号,是因为这个局限,并非领导人个人的局限,而是历史的局限。</h3></br><h3>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主要矛盾也必然由量变到质变,产生新的一个个问题,从而形成新的主要矛盾。在这旧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新的问题,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有待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条件下,予以解决。</h3></br><h3>可以说,他的历史使命已经超额完成,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当代的执政者,需要好好读一下《邓小平理论》,我们需要的是有邓小平的智慧与胆略,来解决好当前的问题。</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7PACJ6S6GjjoY6Hdpc9FW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