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我的懵懂童年……

<p class="ql-block">  我有人生记忆确切地说是四岁那年。那时我家住柘皋。那件有清晰记忆的事情是某天下午我坐在我家大门口的门槛上,突然听见柘皋中学宿舍大院外的街上锣鼓喧天,好多人在游行,随后有舞龙舞狮的,人们欢呼:打倒四人帮了……那是1976年。这件事印象很深,在当时也算是举国大事。一个四岁的小毛孩坐在门槛上懵懵懂懂地被撼动,于是定格成我人生最初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时光真是魔幻一般,转眼青丝已露白发,平滑的眼角也平添几条鱼纹。岁月的痕迹爬满周身角角落落。当然时光也如同老电影,生命的某些片段因为岁月的浸染变得诗意而美好…… 我在柘皋镇出生,生命最初时光(1岁—6岁)就是从柘皋这个千年古镇开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柘皋老屋</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回忆一下我家的老房子。我家在柘皋住的是国家分配的公房,在柘皋中学宿舍大院里。这个老房子很有趣,就是现在说的那种四合院。大门是两开的木门,门上有铁的门套,门后有木头的大门栓,大门口有青石门槛,一进大门是个天井(即内院),然后就是堂屋,内房,厨房,左边和右边还有各一个厢房。房子后面是个菜园子,园子很大,里面种满了四季蔬菜。房子的左边也是一个园子,由于没人侍弄,经常是杂草丛生。这个院子左边是柘中男生宿舍,前面是女生宿舍。据说,这个院子以前的主人是个地主,公有制以后为国家所有,柘中分配给我家和另外两户老师住,我家人口多,住主屋。那俩位老师是单身,就住在左右厢房。我就是在这个老房子里出世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宝出世了</span></p><p class="ql-block"> 柘皋的童年记忆懵懵懂懂,一部分是我母亲帮我记忆并告诉我的,一部分是我自己有印象的。我诞生于1971年6月16日凌晨两点,正所谓良辰吉日。我妈说我生下来时粉雕玉琢,饱鼻子饱眼睛,就像一个小观音,非常讨喜。我在婴儿时期非常受宠,乳名“小宝”。爸妈心疼,哥姐稀罕。据说有段时期父母工作忙,就找了附近一个阿姨带我,可我在她家只呆了几天,就被哥姐领回,因为他们都想我,舍不得我离家。我妈说我是有菩萨佑护的小孩,幼时曾有三次大难,都逢凶化吉(此处不细说了)。总之,我是个快乐的宝宝,幸运的宝宝。</p><p class="ql-block"> 我有印象的是我小时候的经典着装,我记得我总穿着一个白色的兜兜(罩在外套外),上面是红色丝线绣的“小朋友”三个字,兜兜旁边还有别针别着一个小手绢。这是那时快乐宝宝的标配。就如同当时年轻人都有的白色假领子、海魂衫、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绿色挎包一样,是时装。由于我出生在70年代初,那时国家生活水平好起来了,我营养很好,按我妈的话“小宝是吃肉吃蛋长大的”(60年代不少人是吃糠咽菜长大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小宝是宝</span></p><p class="ql-block"> 小宝在柘皋镇的童年是幸福的。不仅吃饱穿暖,而且由于父母都是国家干部,我们家生活水平超越当时平均值,很傲娇。据我妈描述,我小时糊涂胆大,上幼儿园时就敢趁老师不注意一个人偷偷溜回家。柘皋中学举办运动会时我常常在赛事结束后和小朋友也别上用过的比赛牌号在跑道上模仿比赛开心疯跑。我妈当班主任的班级毕业照里我也堂而皇之坐在前排中间,看起来呆萌可爱。据我妈说,我小时不惧人,长得像个皮娃娃,她的学生都喜欢带我玩,把我当宝。我大哥小时有点调皮,经常被爸妈责备。他每次想出去玩就把我扛在肩头,美其名曰:我带小宝出去玩了……有了我这个护身符,大人就不会挑他毛病了。 由于我家旁边是男生宿舍,放学后的住校生们就喜欢带我玩,有个叫蒋卫德的男生非常憨厚,性格开朗,很喜欢我。他放学后经常将我扛在肩膀头“宝子,宝子”地亲热唤我,逗我开心。每到下晚吃晚饭时,我妈就会在家门口大声喊:小宝哎,ga来七饭喽——那时大人喊小孩回家都是这样,后面的尾声拖得长长的,悠扬动听……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学校大院里,在爱和呵护中懵懂成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件糗事</span></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在柘皋住除了我妈描述的婴儿期有三件大难不死之事外,还有三件糗事让我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是看电影惹出的事。上世纪七十年代看电影是件稀罕事。那时候一般都是露天放电影。如果哪个地方晚上放电影会吸引周边很多人。大人小孩早早带着小板凳去电影场占座位。没带凳子的就站着看,小孩看不见就骑在大人脖子上看,电影场热热闹闹,大家四面八方赶来,兴高采烈。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姐带我去隔壁村子看电影,电影记不清是《地道战》还是《列宁在十月》,反正那时就那几部电影看来看去也看不厌。散场时姐怕回家太晚挨骂,就驮着我在人流中匆匆往家赶。那时候是没有路灯的,黑咕隆咚一不小心,我俩一起跌倒。我的小脸讚破了,我姐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用手绢胡乱在我脸上擦擦。等回到家一看,我鼻子上一块皮居然被她擦掉了,我哇哇大哭,姐被父母一顿责骂。我妈心痛地说:小宝要是破了相怎么办喲。这件看电影惹出的事让我耿耿于怀,五官端正的鼻子上永远留下淡淡的疤痕……后来我和姐常常回忆那个漆黑的夜晚,那个露天电影时代的糗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糗事是我和小伙伴玩闹造成的。我家住柘皋中学大院时夏天傍晚特别热闹,家家户户都把凉床搬到大院里,吃过晚饭洗过澡,小孩们就在凉床上玩。我和李长林、胡月英老师家的雷红(弟)、薇薇(姐)年龄相仿,住得近,常常一起玩游戏。有天傍晚乘凉时,我和雷红玩游戏大概是嫌他动作不对,就鲁莽地推了他一下,雷红一下子从凉床上栽下,鼻子流了好多血……过了几天,他姐李薇薇放学时将我拦住,说要替她弟报仇。于是在撕打中她在我脸上挠了七个创口。回家后家里人赶紧送我去医院在小脸上一边打一个纱布巴子。谢天谢地,纱布拆掉后,未留疤痕未破相。可是雷红后来经常淌鼻血,让我一直心存歉意,痛恨自己曾经的莽撞冲动……</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糗事是游泳引起的。那时候柘皋没有游泳馆,只有柘皋河和附近的小池塘。柘皋河只有大胆的健将们才敢下水,一般人就在小池塘里过过瘾。有年暑假的某天,天热,我爸就带我和姐去家后面一个小池塘游泳,说游泳其实就是戏戏水,打打水仗,纳纳凉。爸爸胆子大点,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姐胆子小,只敢在池塘边浅水区游一游;我胆更小,蹲在池塘边,只要水能没过肩头就快乐无比。在烈日骄阳下,父女三人玩了一下午。傍晚回家吃过晚饭,那俩人没事,唯独我起了一身疹子,又红又痒。我妈急得不行,不停地责怪爸爸和姐,说他俩不该带我去玩水,妈说:小宝细皮嫩肉的,哪有你们抵抗力强啊……我躺在凉床上浑身涂满药膏,好几天才退疹消痒。自此之后,我再也不敢野游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忆这些童年糗事无比温馨,满怀惬意。时光清浅,岁月婉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哥姐的手足之情,感谢曾经的故人故事……回眸往昔,童年的小宝甜甜地向我微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童年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 我在柘皋时候很小,大部分时光都是不记事的。但记忆中的趣事也不少。</p><p class="ql-block"> 趣事之一是玩灯。柘皋镇不但有过年玩灯的习俗,我感觉政治运动来了需要宣传时也有玩灯的习惯。镇上很热闹,经常有扭秧歌,踩高跷,敲锣打鼓的活动。过年时玩灯最热闹,有玩龙灯的,玩狮子灯的,还有模仿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的。我最喜欢看歪歪精(河蚌)灯,俩个大贝壳一煽一煽,里面的小娇娘看起来好漂亮。踩高跷也好玩,非常有技巧 。我爸爸也会扎灯笼,过年时,他会扎个彩灯让我拿着加入游灯的队伍里,非常有趣。</p><p class="ql-block"> 趣事之二是春天放风筝。七十年代时人们非常纯朴,既没有过多的物质干扰,更没有现在的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人们玩的吃的都要自己动手。那时候,小孩们玩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春天时能放风筝就算是高级娱乐了。我爸爸会扎风筝,我记得他亲自动手糊过老鹰风筝带我们去玩,风筝线很长,放飞时要看风向,慢慢放线,才能越飞越高。如果扎得不好,头重脚轻,飞一会儿就会掉下来。阳光明媚的春天在田野里放风筝真是一件快乐的事……</p><p class="ql-block"> 童年趣事还有跟在哥姐后面拾二碳,搞得两手乌黑,讨爸妈冲;还有跟在哥后面寻找蛐蛐,放在盆里看他们干仗;还有姐采摘指甲花给我指甲染色;还有看哥姐们拿着竹竿粘知了,看他们下塘逮鱼摸虾,粘黄鳝……</p><p class="ql-block"> 也许回忆是时光的过滤器,筛去了杂质,留下的都是纯美的好时光,懵懂懂懂,快快快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柘皋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 我在柘皋生活时太小了,模糊的记忆里最清晰的是柘皋中学,柘皋小学,柘皋医院、还有镇政府。我记得镇上有东河街、西河街,西街、北闸街、玉栏桥、柘皋河……小镇古朴安静,很有韵味。街上不少铺子都是老字号。我记得东河、西河街上铺的都是大青石板路,油润透亮,年代久远。那时候店铺大多是卖杂货的,一般叫“南货商店”。有种纸袋包装的甜面包很好吃。不是软的面包,是硬硬的,一咬直掉渣的土面包。那个时候它就是美味了。我还记得柘皋小学旁边是人民剧场,需凭票进场。有时候演小倒戏,是小镇的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听我爸妈说,我家在柘皋住了22年,但我出生后就只住了6年。我6岁那年,父母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巢城,于是,柘皋就成了我童年懵懂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四季蝶变。生命的小河奔流不息,柘皋镇的童年应该算是我生命小河的源头吧。只愿记忆历久弥新,愿时光永远清澈,照亮生命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6日晚随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