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民族自信之花尽情绽放,马岗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我是今天的讲述人许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风格多样的各类音乐中,我偏爱极富东方神韵的中国古典音乐。我喜欢笛子跳跃的灵动,喜欢箫略带伤感的低沉,喜欢古筝空明的宁和,也喜欢琵琶的塞外风尘。那韵味独特的旋律在一片热闹的喧腾声中,以唐诗宋词所描绘的意境,静静地守护着自己的圣乐和净土。</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中国古典音乐是流动着的诗词,而唐诗宋词则是永久固定下来的圣音。用心聆听,你便会发现,中国古典音乐所追求的境界不是醇厚秀雅,极尽苍茫之致,就是古意磅礴,充满雄浑之气。无论《广陵散》还是《大浪淘沙》,无论《汉宫秋月》还是《夕阳箫鼓》,那弓弦上流淌出来的是诗词一般的境界。那种音乐与诗词的交融,是自然的,融合的,犹如开花结果,鸟鸣枝头。</p><p class="ql-block">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听一曲古筝,吟一首佳词,心弦也就被触动了。眼前会出现古道西风,驿路客栈,一匹瘦马于塞外风尘中踽踽独行……</p><p class="ql-block"> “闲梦江南梅熟日,叶船吹笛雨潇潇。”皇甫松的《梦江南》轻柔婉约,最适合配上竹笛吹奏的江南小调,轻轻地,如燕语呢喃。空气是略显潮湿的,似一层水雾若有似无地飘悬着。笛声是湿润润、空灵灵的,像江南初春细密的雨丝,直渗入心田。</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吟诵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即使一个女孩也会想象着自己手执铜琶铁板,放声高歌。耳边仿佛响起伯牙的《高山流水》,于是念奴声声,高唱入云,流水滔滔,气势磅礴,将东坡居士的豪迈激情引向极致。</p><p class="ql-block"> 《十面埋伏》的金戈铁马,《渔舟唱晚》的闲淡欢畅,《雨打芭蕉》的清丽柔和,还有《哀郢》的苍凉凄冷,无不带有几分诗情几分意境。</p><p class="ql-block"> 不过,若没有诗词的描绘,音乐就不完美了;而若没有音乐的旋律,诗词也就少了灵动。苏轼的词配上了古筝,豪放间更多了壮志疏狂;辛弃疾的词配上了琵琶,更多了大漠孤烟的塞外风情;而李煜的词总是笼罩于一片愁云之中,笛子吹来太欢,琵琶弹来太疾,古筝悠远似流水,唯有箫,悠悠的,低沉而不失圆润,呜咽着如泣如诉,最能表现这化不开的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可以说是一杯杯令人沉醉的美酒佳酿,它们三五成句,四六怡情,让人思绪万千、爱不忍释——</p> <p class="ql-block"> 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的淡淡哀伤,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无悔相思,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诚挚祝愿,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突发狂喜……</p><p class="ql-block"> 歌唱性的特点造成了宋词独特的音乐美感。宋代词人对词的声律的研究和探索,无疑使宋词具有了更悠扬动听的音乐美感。当诗词配上音乐吟唱,视听交融,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首首唐诗宋词意映一世世情怀,一篇篇古典文辞浓缩一段段历史,一曲曲古典音乐让人忘我陶醉,代代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