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初知孝文山,缘于北魏孝文帝“曾避暑于此”,流传了一段感动天地之千古佳话;又闻孝文山,缘于这是吕梁第一峰,拥有着“山半云凝,泉源腾瀑”之独特奇观;了解孝文山,缘于一些好友不畏艰辛,攀登孝文山,探寻吕梁最第一峰之美图分享;认识孝文山,缘于壬寅之年,初夏时节,相约道友,走进孝文山,探其妙悟其道。一座大山,一代帝王,在吕梁山美丽邂逅,演绎了一段感动天地之千古佳话,传承了一种孝行天下之大美情怀,改写了吕梁第一峰悠久厚重之山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b>走进孝文山</b></p><p class="ql-block"> 孝文山,又称南阳山、孝文峰,古名关华山,位于吕梁境内之方山与交城两县交界,海拔2831米,是关帝山主峰,也是吕梁山脉最高峰,还是华北第二高峰(五台山之北台顶,海拔3061.1米,为山西第一高峰)。山之周长30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锯齿状山脊,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直插云霄,巍巍壮观。南坡陡峭,北坡和缓,林木茂盛,百溪合流,向东流注入山西母亲河——汾河,向西汇入离石母亲河——北川河。</p><p class="ql-block"> 据《吕梁地区志》记载:孝文山:一名南阳山,关帝山最高峰,为方山县与交城县界山,海拔2831米。据(康熙)《永宁州志》记载:“孝文帝(元宏)丁母忧,避于此山…,因以名山。”又因山西南而向阳,称“南阳山”;据《永宁州志》记载:“孝文山,在州治北一百七十里,与交城接境,高四十里,上无林木,每雨则山半云凝,其冰坚,虽盛暑不解。有北魏孝文帝碑,长丈余,宽五尺许,文字剥落,史称孝文居母忧,避于此,因以名山(文峪河发源于孝文山,由文水城北二十里峪口,南经汾阳、孝义入汾河);据明万历《汾州府志》曰:“孝文山,顶无林薄,每雨山半云凝,坚冰盛夏不解,千崖万壑,泉源胜瀑,诚奇观也。有魏孝文庙碑一通,长丈余,宽五尺,字迹剥落,不能辩”;又据《山西通志》记载:孝文帝“曾避暑于此,”又曰:“居冯太后丧,避此山不食者三日,群臣固请还宫,帝泣,群臣皆泣,因以名山”。尽管古史书关于孝文山记载文字虽不多,但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黯然泪下,这大概缘与孝文山名之来历和北魏孝文帝有一段魂牵梦萦之历史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壬寅之年,初夏时节,我随“吕梁山户外俱乐部”团队,在胡邹经(真名闫卫龙)队长的带领下,相伴30余人,慕其名而走近孝文山。撰此小文,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据道友介绍,云游孝文山,有多条路可供选择。但驴友们通常选择三条线路:方山麻地会、交城庞泉沟和娄烦一带前往。初夏5月14日,早上7时许,我们乘车从吕梁市区出发,途径龙凤北大街、吕梁新区,到达方山县境后,从麻地会挺进孝文山,驱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抵达半山腰停车场,开启徒步登山之旅。全程累计爬升616米、下降948米、平路4.68公里,总计徒步13.74公里(约28000余步)。</p><p class="ql-block"> 行走孝文山之旅,满是艰辛与愉悦。徒步从观景台出发,沿着山脊一路上行。据胡队说,往返需徒步约14公里,虽心生畏惧,但为了登顶吕梁第一峰,只能一往无前。穿越林间崎岖狭窄、蜿蜒曲折的山道行进,一会儿穿梭于丛林中,一会儿爬上小山梁,一会儿跋涉于沟壑边,一会儿踩着绵软枯叶,一会儿垫着坚硬碎石,雨后有些登山路段道路泥泞,行进颇感艰难。倘若一不留神,就有手被荆棘划破,脸被枝条打着,人被枯叶滑倒,甚至掉下悬崖的危险。目睹眼前崇山峻岭,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一派美景,瞬间忘记跋涉之苦,接续沿着隐约可见的山道前行,越向上路越难走,七拐八绕,或山或下,或左或右,仿佛步入迷宫。沿途道友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谈笑风生,歌声、吆喝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徒步2小时许,抬头仰望,眼前有一座高山耸入云天,有人对我说,那就是孝文山!透过密林,但见孝文山近在咫尺,徒步却迟迟难以抵达。初夏时节,天还不算热,我却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好在心有目标,边攀登边赏景,皆可忘疲。</p><p class="ql-block"> 随着登山高度的逐渐提升,映入眼帘美景徐徐展开,视野渐次开阔,景致越来越美。登临极目,脚下是悬崖峭壁,乱石滚滚,山林茂盛,郁郁葱葱;由近及远,放眼望去,山峦起伏,层峦叠嶂,豪气一派;站在山腰,纵横四野,凝思吕梁悠远灿烂之文明,一种逼人之英气,一种诱人之神秘,沐浴心神,浸润山川;登上山巅,极目远眺,静静地注视跌宕起伏之身躯,一种摄人之雄浑,一种撼人之气概,迎头袭来,跨越历史,流经岁月,心旷神怡。沉浸于回归大自然之自由行走中,此时的我丝毫不觉得跋涉之艰辛。行走孝文山,当我把快乐撒在行进的山路上、树林里、草丛中,还蛮是一种由衷地开心。因为沿途既可以观赏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醋柳、侧柏、云杉等,还能欣赏那奇形怪状的山石造型,赏景悟道,逍遥自在。</p><p class="ql-block"> 据说,孝文山景色随季节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春有春的花香,夏有夏的绿意,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韵律,即使在夏季,这里仍可观赏冰雪覆盖之奇景。在此,我以闲适的心境,领略着大自然之独特美景,哪里风景好,就在哪里随便停下来,懒懒地小歇静观一会,与道友闲聊逗乐,吃点零食补充能量,随手拍摄那最真实、最自然之美景,返璞归真,留下瞬间永恒之美景,留存日后美好之回忆,令人释怀,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一路匆匆前行,目无旁顾地朝着最高峰跋涉着。此时,除了感觉旅途之劳顿外,更有即将到达山巅之喜悦感。路在脚下弯弯曲曲伸向天际,渐行渐陡,举步维艰。谈笑间,挥汗中,猝不及防时,我就到达山顶之边缘,歇歇脚,抖抖神,疾步登顶,但见有一块长满杂草和矮小灌木的平地,豁然开朗。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一片墨绿,林海涛涛,白云朵朵。俯视偏东南的云顶山,偏西南的北武当山以及朝南向若隐若现的骨脊山,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顿有“山高人为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美感快感。抬头仰望,头顶蓝天白云,手可触天,脚踏吕梁大地,仿佛吕梁巨人一个。俯视眼前,巨大石壁高耸云天,石壁之下巨石林立,四周绿浪滚滚,绿波荡漾,令人震撼震惊。环顾四周,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公路盘旋逶迤,绿树成荫,群山似大海波浪,尽收眼底。若将吕梁版图拉近,端详每一条沟壑肌理,领略黄河每一段大湾险滩,每一个地方都浮现出一段被激情燃烧着的峥嵘岁月。突兀高耸的孝文山,四周被骨脊山、铁钥山、卦山、宝峰山、云顶山等群山环抱,无边无际,云蒸霞蔚,喧染出一派莽莽苍苍之气韵,偶见背阴处尚有终年积雪,方山、交城两县交界尽收眼底,一巨幅美轮美奂的吕梁山水画卷铺陈眼前,读之悠久厚重,观之赏心悦目,品之触目感怀。作为吕梁山之子,此刻投入孝文山之怀抱,深感自豪,倍感荣耀。突然间,喉咙有一种被氧气呛住的感觉,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孝文山,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孝文山巅品茶道,人间仙境逍遥游!慢煮岁月。细品人生。生活只有安静下来。简与静,自省自律。才是一个人,最好气质的体现。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无论顺境逆境,都是风景。静是一种心境 一种沉淀。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静而不争,淡定看人生,宁静做自我。活在当下你有多静气,就有多贵气,就有多福气!)</span></p> <p class="ql-block"> <b>品读孝文山</b></p><p class="ql-block"> 此行,我和吕梁山俱乐部道友同行攀登吕梁第一峰——孝文山,何其幸也,何其乐也!行走绝美孝文山,我自认为有几大看点,值得品读与玩味:</p><p class="ql-block"> 其一,无限风光在险峰。一首耳熟能详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歌曲,传唱了几代人,唱响了山西,唱遍了全国。“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左拥太行,右抱吕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座太行山、一座吕梁山,自打小记事时,我的脑海里曾浮现出这样一种巨画:辽阔、苍茫、深邃、高远。读吧《吕梁英雄传》和《太行山上》《太行风云》等书籍,既赋予雄伟与神奇,又感觉有一股英雄气,更有一种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吕梁山像脊梁,中间一线隆起,两侧逐渐降低;太行山像屏障,垂天而立,直插峡谷。所以,行走孝文山,就要品读其蜿蜒、连绵与巍巍;行走太行山,就要品读其断崖、峭壁与奇峰。太行山脉位于山西与华北平原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北京西山,南延至河南与山西交界之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吕梁山脉位于山西省西部,呈南北走向,北起朔州市西部,南至黄河龙门。太行山主峰是五台山(海拔有3061.1米),吕梁山主峰是孝文山(海拔是2831米)。总而言之,太行山、吕梁山既是一条地理山脉,也是一条文化山脉,更是一条精神山脉。</p><p class="ql-block"> 自从开启行走大美吕梁之旅,我对吕梁山日渐有了更多更深了解与认知:孝文山为吕梁最高峰(2831米),云顶山为吕梁第二高峰(2708米),骨脊山为吕梁第三高峰(2535米),北武当山为第四高峰(2254米)等。常言说,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诗篇,云有云的缥缈,吕梁山脉许多山峰,彰显的是巍巍壮观,别具特色,各领风骚。</p><p class="ql-block">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毛泽东在《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你喜欢行走,善于观赏,静心品读,亲身感悟,你就会步入赏景悟道之境界,你才能升华爱我吕梁之家园情怀!</p><p class="ql-block"> 其二,孝行天下扬美德。孝文山赋予了孝道之涵意与帝王之称谓。北魏时期,为拓跋氏封山消夏、牧马之处,明代为藩王牧马地,故又称“官地山”。后因山上有多处关帝庙,遂改称“关帝山”。而孝文山与云顶山、骨脊山天造地设呈鼎足之势,突兀高耸,巍巍壮观,方圆数百里被原始森林覆盖。孝文山和北魏孝文帝有着一段魂牵梦萦之历史渊源。据明万历《汾州府志》记载:孝文山,顶峰有魏“孝文古碑”一通,长丈余,宽五尺,字迹剥落,不能辩。民国初年,因此山系东西走向,且西南向阳,故名“南阳山”。</p><p class="ql-block"> 相传,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五岁登基,由祖父成帝的皇后冯氏抚养教育,并代其主持朝政,冯氏颇有政治才能,时常用历代贤明皇主之法治理朝政,年少的孝文帝耳濡目染,受益匪浅,为其后主政奠定了坚实基础。冯氏病故之后,孝文帝悲痛万分,五日不进水米。据史料记载,公元417年,孝文帝巡游吕梁山,走进南阳山幽深处,见此山风光奇特,景色秀美,紫气生辉,就避于山中,不食者三日,设供祭奠亡母,隐居哀思,居幽避政。后人念其孝行美德,为纪念此事,筑庙于山巅,并立碑为记,就把“南阳山”改称“孝文山”。这里,还有一种传说,孝文帝巡视,路经此地,其母在京城亡故,因路途遥远,随就地设灵堂祭奠,故名孝文山。如今,在离主峰不远处、静躺于乱石杂草丛中尚存一块“孝文古碑”,周围是石块和瓦砾,碑长150公分,宽70公分,厚30公分,碑文依稀可见,但因年久脱落,无法辨认碑文,这或许就是孝文庙古遗址吧!古碑石材呈汉白玉色,系它山之石,体积之大,石质之坚,立于高山之颠,远离红尘,至于古人如何将如此重的石碑运上海拔2800余米之高峰,不得而知,也不可思议。1300多年来,古碑何时倒坍,面目全非,令人深思。幸好,当地一直流传着孝文帝感动天地的一段千古佳话,方有追溯史源之线索。据《山西通志》记载:孝文帝“曾避暑于此”又曰:“居冯太后丧,避此山不食者三日,群臣固请还宫,帝泣,群臣皆泣,因以名山”。翻阅大量古代史书,有关孝文山的文字记载虽不算多,但读之令人荡气回肠,黯然泪下,感怀不已。中国有二十四孝图,吕梁有孝义郑兴“割股奉母”“义虎救樵夫”之行孝仗义和岚城白衣仙姑“孝感天下”等诸多传说故事。孝文帝不仅是一个文治武功、很有作为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大孝子,其孝顺口碑在中国帝王中难得一见。北魏孝文帝的时代,虽已过去1300余年,但其大孝之举,犹如一道闪电,划破茫茫苍穹,洗涤着世间尘埃。“百善孝为先”,行走孝文山,聆听传说故事,品读孝文化,孝文帝就是最好例证。</p><p class="ql-block"> 其三,绝美自然景观值得观赏。据明万历《汾州府志》记载:孝文山,顶无林薄,每雨山半云嶷,坚冰盛夏不解,千崖万壑,泉源胜瀑,诚奇观也。据《方山县志》记载:南阳山群落,山体为土石结构,山顶多岩石,无林木,暑天冰雪不化。山势陡峭险峻,千岩万壑,有“山半云疑,泉源腾瀑”的奇观,山峰以下满布松、林,有麝、豹、孢、褐马鸡等珍贵动物,产党参、贝母、猪苓等药材。《方山县志》又载:“关帝山群落,清代称刘珲山,后称官地山、关帝山。主峰位于麻地会沟掌...山体为土石结构。系明晋藩牧马地,山上遍布松、杆杨、桦混合林,产麝香、贝母、猪苓等名贵药材。有豹、麝、褐马鸡等珍贵动物,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游览胜地。周围有二蛮沟山(2018米)、运顶山(2405米)、老虎石盖山(2042米)、石子城山、大理山、黑泥山、架梁山、芦则沟山、山神庙山、王家山黄梁山、庙梁山。”行走孝文山,漫步山林中,观赏品读间,不经意间你会发现:石上松、夫妻松、母子松、兄弟松、连理枝,麻花树、Y型树、松上槐柳树等,丰富多样,造型独特,令人目不暇接,思绪连连。行走间,你还会发现,山间遍布巨石,奇形怪状:仙人石、乌龟石、鲤鱼石、猴子石、青蛙石等,应有尽有,栩栩如生,仿佛走进动物世界。行走吕梁关帝山,你会发现处处都有引人人胜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著名的有孝文古碑、云顶日出、龙泉飞瀑、古树宝塔、文源晚翠、笔架生辉、天门瑞气、雄狮夕照、风动石、二松抱杨、赤壁崖、松树劈巨石等,只要你展开丰富想象,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一饱眼福,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b>感悟孝文山</b></p><p class="ql-block"> 行走大美吕梁,一次次跋涉在相识、未曾谋面的旅途,一回回寻访于久闻、未知神韵的名山,不知道在哪一个驿站停留,轻轻地掀开一帘幽梦!</p><p class="ql-block"> 初夏行走孝文山,我看到的是绝美的自然景观,感受的是无比的舒畅心情,想到的是意外的震憾震惊,恨不得将行囊和整个身子重重摔进那片绿色,以期缓解一路跋涉之疲惫……绿草萋萋,牛马轻过,山鸟啼鸣,留一串悦耳铃声;登上山巅,静守于孝文山之雄伟壮丽和宽广胸怀,仿佛踏入人间仙境。登上吕梁第一峰,接近蓝天白云,穿越原始森林,拥抱青萌自然,还原一个不一样的孝文山之旅;融入生活,行走大美吕梁,不只是走过看过,心灵需要在此驻留过,生活可以平淡如水,但旅行时光不可辜负;享受快乐,放飞大自然,轻吻白云,驰骋天际,快乐时光切不可错过。</p><p class="ql-block"> 一座孝文山,一位孝文帝,在吕梁山美丽邂逅,演绎了一段感动天地之千古佳话,传承了一种孝行天下之大美情怀,改写了悠久厚重吕梁第一峰之山名。</p><p class="ql-block"> 孝文山,你带着厚重,从时光中走来,荣辱兴衰,化作岁月的对白......置身吕梁第一峰,我顿然体味到两种不同的生活世界:眼前是清静幽雅,远离闹市,一片净土,犹如桃花源记,或更胜于桃花源记的清净世界;远处是视野朦胧,一派喧嚣,犹如围城,或更胜于围城之喧嚣世界。感慨之余,勾起了我一丝伤感。眼前的人间仙境,令人陶醉,让人欣慰,但游人稀少,少有问津,一片凄景。也许,孝文山并非如此想法。我想,作为吕梁第一峰的孝文山自有其大度胸怀,自有其包容心态。正如仓央嘉措《爱或不爱》诗曰: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p><p class="ql-block"> 人说山西好风光,美丽风光有吕梁;高山莽莽的吕梁,大河滔滔的吕梁;历史悠久的吕梁,人杰地灵的吕梁;英雄的吕梁,红色的吕梁,革命的吕梁。</p><p class="ql-block"> 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孕育了众多的先贤名人。吕梁境内有文物古迹5901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在吕梁历史上,一首歌让吕梁的优美风光声名远播,一首诗让吕梁的汾酒香满乾坤,一部小说让吕梁英雄气贯长虹,一篇课文让刘胡兰精神振奋神州大地!历经2000余年,时至2004年7月,吕梁正式撤地设市,由此吕梁市成为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辖1区2市10县。</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21日,习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在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的是吕梁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集聚的是滋养世世代代吕梁人民的精神财富。吕梁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众多革命文物和丰厚红色资源,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红色基因。吕梁大地上遗存的一处处红色遗址,就像一座座永远的丰碑,铭刻着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吕梁革命老区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参阅资料】《汾州府志》《永宁州治》《吕梁地区志》《离石县志》《方山县志》《交城县志》《吕梁市乡镇志》《吕梁地名志》《文物掌故集》《品鉴山西》《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人文离石》《水经注》以及散见于网络关于孝文山的一些图文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云顶山远眺孝文山,山半云凝,云蒸霞蔚,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爱好文学写作,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260余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