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石刻·人生

春色如许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6日上午,南京城市记忆巡访团小分队一行13人,寻访了南郊部分名人墓,从一千年前的南唐到当代,他们在南京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按报名先后次序,13人分列如下:</p><p class="ql-block">1、五色 土2 🐁(🎶 🍅 )、2. 在水一荷</p><p class="ql-block">3. 九百合、4. 采芝、5. 黄海、6. 帅克、</p><p class="ql-block">7. 年轮、8. 范钦梅、9. 俞总、10.大华</p><p class="ql-block">11.王湉、12.且山且水、13.春色如许。</p><p class="ql-block">依次走访了以下地点:</p><p class="ql-block">1、普觉寺墓园</p><p class="ql-block">2、祖堂山陵园</p><p class="ql-block">3、王以旗墓道石刻</p><p class="ql-block">4、姚南明墓石刻</p> <p class="ql-block"><b>1、普觉寺墓园·朱培德</b></p><p class="ql-block">朱培德&amp;谭延闿</p><p class="ql-block">在来普觉寺之前,我对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朱培德一无所知。经周老师介绍,才知道朱培德是国民党绝对的元老,追随孙中山先生,历经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北伐战争,戎马一生,赫赫军功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朱培德于1888年10月29日出生,在1937年2月17日离世。字益之,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人。出生于仕宦之家,1910年,在清末革命新潮的影响下,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因优异成绩被选进丙班,学习陆军军事知识。</p> <p class="ql-block">他同情共产党,暗中帮助过“八一”南昌起义、也帮助过红军。井冈山时期,朱培德与朱德师兄弟(两人师出同门,被誉为云南讲武堂双朱)直面对方,令人感慨。但作为国民党总指挥官,朱培德自始至终没有对红军造成过分威胁。</p><p class="ql-block">周老师说,因为这些原因,蒋介石对朱培德既依重又介蒂。朱培德也是心中有数,他于1928年8月,辞去江西省主席职务,把手中的军队交给国家,放弃兵权与地盘,不计名利,入南京负责军事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7年2月7日,朱培德因病住院治疗。17日夜11时,因注射引起血液中毒,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终年49岁。国民政府在众将士要求下,于1937年3月13日为朱培德在南京凤凰山举行国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让我想到国民党的另一位大人物一-谭延闿。</span></p><p class="ql-block">谭延闿(1880年1月25日—1930年9月22日),字组庵。祖籍湖南茶陵,生于浙江杭州,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谭延闿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当时凤凰山朱培德墓园规模,但知如今屈居普觉寺公墓的朱培德与平躺紫金山的谭延闿有着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朱墓左边,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苏天赐(1922~2006.8.25)和其太太的合葬墓。苏教授以油画名于世。1943年在重庆就读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先生。</p> <p class="ql-block"><b>2、祖堂山陵园·曾昭燏</b></p><p class="ql-block">我对造访墓园并不热衷,但很想看曾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燏墓,如此想法不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院院长,也不因为她显赫的家族背景(曾昭燏是曾国藩弟曾国潢长曾孙女),而是因为她是一位终身不婚、自杀而亡的中国杰出的女考古学家、女博物馆学家。</span></p><p class="ql-block">曾昭燏纪年表</p><p class="ql-block">1909年1月27日生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南省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span></p><p class="ql-block">1929年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国文系,期间对考古产生兴趣。</p><p class="ql-block">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考古学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p><p class="ql-block">1938年,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p><p class="ql-block">1939年,感于国难当头,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毅然回国效力。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p><p class="ql-block">1950至1951年主持发掘南唐二陵(李弁、李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5年,被任命为南京博物院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4年12月22日,在南京灵谷塔第七层跃身而下。</span>享年5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4年末,中国政治运动疯狂而残酷。我无法知道曾院长从塔上飞身大地的心情,但她一定是悲凉的、绝决的。悲凉是时代的反射,绝决是性格的果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敬佩、痛惜她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昭燏的</span>表哥陈寅恪哀叹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才短命人谁惜,白壁青蝇事可嗟。</span></p> <p class="ql-block">长眠在祖堂山陵园名人园内的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杨廷宝先生。</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李剑晨先生。</p> <p class="ql-block"><b>3、王以旂墓道石刻&amp;姚南明墓石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以旂墓道三尊石刻人像,立于南唐二陵西侧的荒郊野道旁,已风化成了塌鼻子大扁脸。对明中期的这三尊石人,我已无感。</span>关于明朝墓道石刻,总觉得不如六朝时的气韵生动。明朝的文化思想、艺术成就似乎也不如六朝的活泼高远。</p> <p class="ql-block">沿小路往上走,来到传说中的大周墓。大周、小周姐妹争宠南唐李后主的故事这里就不说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来到姚南村明墓石刻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石刻单就精致程度,超过王以旂墓道石刻。不知道这些石刻是原址就有,还是外地搬迁而来。</p> <p class="ql-block">百<i>度上的文字是这样的:</i></p><p class="ql-block"><i>姚南村明墓石刻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i></p><p class="ql-block"><i>姚南村明墓石刻,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姚南村村北面。</i></p><p class="ql-block"><i>1958年发现。原墓规制颇大,墓前石刻有:享殿基石、龟趺、石碑、石坊、文臣、武将、石马、石虎、石羊、石狮、石望柱等。1982年整治。现存石羊二、石虎二、石麒麟二、石马二、文臣二、武将二,残缺部分已于1984年修整</i>。<i>原墓址祭殿屋基平台等历历可见,尚有一长50米、宽20米之荷花池遗迹。因神道被毁,墓主失考。</i></p><p class="ql-block"><i>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i></p> <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石刻是原址原有。</p><p class="ql-block">姚南村地处常府山,相传这里是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家族墓地,其父母、后人葬于此。现辟为竹影婆娑,风姿绰约,婉约可人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把王以旂墓道石刻&amp;姚南明墓石刻相对比,是有感于开国元勋的墓道石刻优于百年后守国将军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nbsp;王以旗 (1486~1553),明中期将领。字士招。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至陕西三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督(今陕西榆林及宁夏北部、甘肃东北地区)。戍边六年,</span>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追加官至太子太保。</span></p><p class="ql-block">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谥号忠武,配享太庙。</p> <p class="ql-block"><b>4、宝庆公主&amp;福清公主</b></p><p class="ql-block">我到姚南村明墓石刻公园,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从雨花台区赵坟村拆迁安置过来的宝庆公主墓。</p><p class="ql-block">宝庆公主(1395年2月20日—1433年1月31日),是朱元璋六十七岁得的小女儿,排行第十六公主,朱元璋七十岁去世时,宝庆三岁,由皇帝哥哥朱棣抚养成人。十九岁下嫁美男赵辉,驸马扶摇直上娶妾一百多位。公主39岁便离世了。</p> <p class="ql-block">以上四张照片据说是宝庆公主的新墓园,象块小菜地被围栏围着。也有人说不是,因墓旁无字无牌无说明。</p><p class="ql-block">究竟是、还是不是,是个问题,莫衷一是。</p> <p class="ql-block">(邓府山福清公主移建墓)</p> <p class="ql-block">由此想到宝庆的姐姐、八公主福清<span style="font-size: 18px;">(1370年-1417年)。福清精灵聪慧,曾多次献计出谋替朱元璋解决燃眉之急,死后葬于安德门邓府山(今南京市雨花台区)。</span></p><p class="ql-block">有资料显示:</p><p class="ql-block">1998年06月,南京市博物馆配合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邓府山小区开发建设区教师楼时,在邓府山先后发掘了明代驸马舍人张克俊及其母福清公主墓,为不影响工程建设,将福清公主墓搬迁至明开国元勋邓愈墓旁边。我在邓府山看过福清公主墓,当时奇怪为什么福清葬在邓愈的旁边。后来看说明牌,才知道福清是因城市发展,拆迁安置过来的。幸运的是,福清基本是原地安置有名牌,可怜宝庆就无此福份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清公主墓是中国发现并保留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结构复杂、规格宏大的明代公主墓,福清公主墓的发掘和保护对研究明代皇族丧葬礼俗、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明福清公主墓正式进入国家文物保护范畴</span></p> <p class="ql-block"><b>5、南京先生</b></p><p class="ql-block">姚南村明墓石刻公园里有一通石碑,上书“南京先生”,这是怎么回事?请听周老师解说。</p> <p class="ql-block">就南京先生与台湾的关系展开热烈讨论。</p> <p class="ql-block">中午由大华老师的安排,在岱山单家村街8-14号徽香土菜馆聚餐。我是第一次参加巡访聚餐,席间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把平时对不上号的人和名对上了,特别有意思。今后这样的聚餐,我要多参加。</p> <p class="ql-block"><b>为不忘却,记述在此,以为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