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这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中的句子。诗中赞美之物即为茶。茶是世间最圣洁、最清灵之物,它立于中国浩瀚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笑看世事变迁,同时将自已的美好分于世人,人们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从而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如此,谁又能说茶禅不是一味呢?一杯清茶,饱含世间百味。一缕禅味,道尽酸甜苦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大家郑板桥曾写道:“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以看出,郑板桥是多么醉心于这种以茶为伴的闲逸生活。由此可见,在品茶之时,品的不只是茶味,更是自己的心境。人生如茶,人生若禅。茶在经过沸水冲沏、浸泡之后方可凝香吐味。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在经历人间冷暖、飘摇浮沉之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周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趣在法外】趣在法外指艺术文字创作的境界在于不是仅仅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优秀的作者应当在遵守一定的法则的基础上,自由挥洒自己的情趣,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受到创作法则的约束。“趣在法外”不仅针对艺术的创作实践,而且对于艺术的审美品鉴也不无裨益。</p><p class="ql-block">语出清代郑燮《题画》画竹题记一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p> <p class="ql-block">【青云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到过青云山的人说,那里山奇,石怪,树古。一位初夏一游青云山的作家说:“这里的水清澈明澄,如纯真靓丽的村姑,在不显示自己之中自然流露出美。”此言极是。重重青山抱绿水,弯弯绿水绕青山。青云山美在雄峰,更美在涓涓的溪涧,粼粼的碧潭。</p><p class="ql-block">青云山的水,美在“清”。大山方圆几百里,绿树阴翳,碧草萋萋,青山滋生绿水,绿水养活青山,大大小小的山泉从岩石的罅隙中涌出,形成一道道川流九曲三折十八弯,绕峰穿谷,如弄丝弦,尤其是散布在青云山中的二十多处落差几十成百米的悬崖瀑布,气势非凡,给大山平添了不少灵性和秀气,进山观瀑,犹如走进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仙岩梅雨潭瀑布。青云山的水,天然丽质,水色黛蓝、翠绿、湛青,晶莹剔透,清澈如明镜。百水归到山脚下的十八重溪,溪溪绕着蜿蜒的重山,与水莆柏油公路逶迤并行,水在山的趾边缓流,山在水的波里倒映,这让人想到白马湖的句子:“他俩这样的亲密,水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闪闪闪闪的,象好看的眼睛。”这如诗如画的景象,让人视觉清亮。</p><p class="ql-block">青云山的水,美在“柔”。人们常说柔情似水,山有情,水有意,好一个温顺、多情的村姑。水从地壳涌出,山巅平湖,多么自然的镶嵌在青云草场,宛如“天仙配”的月镜,又像山姑娘的眼睛,向游客多情的“暗送秋波”,勾起游人的情思;清泉成川,潺潺的流淌,不怒不愠,婀娜多姿;那数不清的瀑布,似山姑娘身上飘拂的裙衣,勃发文人的诗情,触动画家的彩笔。</p><p class="ql-block">青云山的水,美在“甜”。山中清泉,清冽甘甜,掬一捧人间圣水,让权威鉴定,锂、锌、碘、碳酸钠和微量亚酸铜,还有草酸等人体机质,都整齐排列,漫溢溶溶,神奇的大自然之水,让你祛病化疾,容光焕发,游客尽兴,都要带一瓶青云山矿泉回去馈赠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抖落尘埃,回归自然,远离喧嚣,寻觅青云山的幽静。在清新、柔顺、甜美的水中悠游,宠辱皆忘,自在而潇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艺术家简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野,原名周德波,福建省永泰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艺术品鉴定评估师,毕业于厦门大学,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收藏家、书画篆刻家,师从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大家林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岭南印社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常务理事,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鉴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艺术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收藏》杂志社社长、福建省海峡百姓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篆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14年度入选中国百名品牌幕后英雄,2015年度入选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候选人,《海峡慈善》杂志封面人物。2020年度被评为福建慈善服务十佳个人。</b></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长乐无极】长乐:永久快乐。语出《韩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 汉焦赣 《易林·小畜之夬》:“如鱼逢水,长乐受喜。” 清龚自珍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复》诗:“如作器者言词良,长生长乐乐未央。”无极就是无所限制的意思,这句话是可以理解为快乐无极限。</p> <p class="ql-block">敬題印雕【長樂無極】嵌頭詩</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長年泰運禱臨門,</p><p class="ql-block">樂業安居瑞福存。</p><p class="ql-block">無虑平生人所欲,</p><p class="ql-block">極高明处勇攀勤。</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 真如自性是真佛】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六祖惠能在涅槃之前,给弟子们留下一篇偈语,名为《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能够领悟这篇偈的含意,能自见本心,可自成佛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当下是佛是魔,全看自己是邪迷还是正见。如果当下有邪见,生贪嗔痴三毒,那就是魔王在心中。如果当下生正见,可自除三毒心,此时魔去佛在,有真无假。当下正见,己心就是佛心,己身就是佛身。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佛身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本来也是同一佛身。人性有清净有淫邪,而淫邪也正是清净的因,除淫邪便是清净,此刻人身便是清净身。在人性中各自离杂欲妄想,刹那便能见自真性本性。本性可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之中,本性使得化身行正道,使得圆满真无穷。</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是因为居住在高树上,所以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借助了秋风的力量。“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出议论,表示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凭借外力,自身的学问就能声名远扬。突出人格之美,强调人格力量。</p><p class="ql-block">诗词出自于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是隋唐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坐看云起时】坐在那里观看云彩升起。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淡然自若】淡然自若的意思是人遇事不慌忙,情绪镇定、自然,不变常态,也指心境很开豁,举止悠游自若,情绪镇定而不形诸于脸色,淡然形容淡泊名利,内心豁达,现在多指一种追求精神享受,避离世俗物欲的心态,也指遇事沉着镇定,自若,跟平常一样。</p> <p class="ql-block">敬題米蘭社長傳發的一日一印【山泉煎茶有懷】</p><p class="ql-block">鄭金慶</p><p class="ql-block">泉煎茗熟柬騷賓,</p><p class="ql-block">論古談今探世情。</p><p class="ql-block">竟有人間多少事,</p><p class="ql-block">擎杯斟酌細量評。</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山泉煎茶有怀》】《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p><p class="ql-block">国人喜欢喝茶,不仅解渴,还能修身养性。安静地看着一片片茶叶,在澄澈的杯中一次次地翻滚和沉淀,水由浓到淡,一壶茶也从馨香到无味,正映射了人生由多欲到无求的心路过程。词人李清照曾说:“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是啊,煮一壶好茶,捧一本好书,在明媚的时光里享受美好,多么怡然自得。</p><p class="ql-block">敬刻此印献给5·21国际饮茶日。</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智圆行方】 嵌头诗</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智慧高峰奋勇攀,</p><p class="ql-block">圆猷大计志移山。</p><p class="ql-block">行事光明兼磊落,</p><p class="ql-block">方正无偏洁白斒。</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禅境】中国艺术意境的最高层次是禅境。宗白华先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长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到佛教大乘教以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被灿烂地发挥到一种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了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宗先生还以佛教的语言说出了中国绘画意境的哲理意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意境说的诞生和泛滥,使主"意"派文人画迅猛发展,终于在宋元之际,成了中国艺术的主潮。</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 印*虎福吉祥】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虎在国人心中是勇敢坚毅、吉祥健康的精神象征,虎年生肖印采用创意设计风格,在福文化中精心加入朝气蓬勃、栩栩如生的虎元素,寓意虎年里福虎送福,福虎生威,祈愿时和岁稔,百福具臻!</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福虎吉祥】嵌头诗</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福星长耀善良家,</p><p class="ql-block">虎劲耕耘获众夸。</p><p class="ql-block">吉致德门堪好报,</p><p class="ql-block">祥臻仁里笑声哗。</p> <p class="ql-block">“放眼读书,开襟饮酒”,这是清代大文人袁枚所语,一语道尽中国文人千年的诗酒风流。也有人说,酒是文人的风流,是美人的红妆。但在这块文学沃土上,酒也是文人的才气,豪气,霸气。</p><p class="ql-block">我的文友兄弟们,不仅自己能喝善饮,走出去也极具豪气,坐在家里更有霸气。每次饮酒开始,兄弟们来个“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是长江水,越喝貌越美。</p><p class="ql-block">文友如酒心如盅,就这样相依相伴,互励互勉。如同琴和瑟,一道铿锵,一道鸣吟。人生是心的寄托,心是人生的情结,两者相挽相携,即便是酣醉,也要醉在人生得意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业广惟勤】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出自《尚书·周书·周官》。</p><p class="ql-block">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家(即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周家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其中他在教训他的“官君子”(各级官长)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说道: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忽略。你们要知道,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p> <p class="ql-block"> 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脱离其生长的时代背景,因而必然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篆刻艺术也是如此。我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应该是时代背景、文化传承、社会风尚、代表性艺术家个人创造等综合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些指标可能有大小多寡的随机变化,但它是艺术成长、发展与传承的共同规律之一。(周野)</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心爱的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消瘦也是值得的,尽管衣服显得宽大了,也始终不后悔。</p><p class="ql-block">诗词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p><p class="ql-block">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衣带渐宽终不悔】</p><p class="ql-block"> 情深爱笃</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真情想念意相牵,</p><p class="ql-block">誓海盟山契百年。</p><p class="ql-block">衣冠渐宽终不悔,</p><p class="ql-block">天长地久此生缘。</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全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上天给了我才能必然能得到应用;千金之赞化完了还会重新得到。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发挥,因此应该高歌痛饮,即使散去千金,还会重新回来两句声调高亢,意气豪爽,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它曾经鼓舞过众多颓唐失意的人奋起前进!</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千金散尽还复来】</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信誉芳名诚为贵,</p><p class="ql-block">千金散尽可复来。</p><p class="ql-block">人生得福宜知足,</p><p class="ql-block">对月高歌奉酒陪。</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平安是福】平平安安的,也就是身体健康,一切安好就是福气,就是幸福的人。健健康康才是金,平平安安就是福。金钱再贵没有健康贵,荣华再福没有平安福。在不同人生路上,不知有多少人为财而死。不知有多少官因权而亡,那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健康和平安作为人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难得的幸福。因为惟有健康和平安才是最成功的人生。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平安如意,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平安是福】嵌头诗</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平坦正道德衢通,</p><p class="ql-block">安乐生涯创伟功。</p><p class="ql-block">是梦浮云康最贵,</p><p class="ql-block">福临良第孝心忠。</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智者乐水】智者乐水,指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词语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p><p class="ql-block">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p><p class="ql-block">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智者乐水】</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自古智人喻乐水,</p><p class="ql-block">仁忠善德孝为先。</p><p class="ql-block">平生诚信扬名远,</p><p class="ql-block">道义贤良箸史篇。</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墨池清兴】“无间寒暑,墨池清兴,积微以著。集印为诗,从吾所好,凿空万古。 细察奇正相生,化其道,鸾翔凤翥。适性闲文,人生一乐,快然自足。”《柳梢青·集印诗》。墨池,这里指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在这里,墨池也指砚。 宋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清雅的兴致。 唐王勃 《山亭夜宴》诗:“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元 张可久 《小梁州·访杜高士》曲:“ 飞来峯 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横。”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 南阳 尚书清兴发,约我载酒同扁舟。”</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墨池清兴】嵌头诗</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墨磨溢馥香,</p><p class="ql-block">池砚备书房。</p><p class="ql-block">清室诗篇隽,</p><p class="ql-block">兴邦著典章。</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云水光中翠欲滴】翠色欲滴的意思:翠色: 鲜绿、翠绿的颜色。欲:将要。翠色欲滴就是翠绿得要滴下水来,将要滴出来。给予人以生命 蓬勃的感觉。多指植物或树木之类的十分青翠,马上要滴下来。</p><p class="ql-block">“云水光中”水榭临湖而筑。1994 年新作修饰,黛瓦朱栏,是湖畔著名水榭之一。它在西湖断桥桥头北山街一侧,有一小亭为断桥残雪御碑亭(碑为复制),与碑亭相依的是一个极为著名的水榭,是为重西湖十景之四时冬景“断桥残雪”而在康熙时同时营建的“云水光中亭”。此亭名字带有三个重要意象“云”、“水”、“光”,皆十分重要而且意义非凡,尤其是“云”字含义深远,云水光中亭伴“断桥残雪”之景而生。</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云水光中翠欲滴】</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云水光中水榭亭,</p><p class="ql-block">西湖一景四时馨。</p><p class="ql-block">康熙时建义深远,</p><p class="ql-block">残雪断桥古物铭。</p> <p class="ql-block">【一日一印*闽台情】应邀为海峡论坛而创作。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突出民间性、广泛性,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性。</p><p class="ql-block">福建、台湾一水之隔,海峡两岸地缘近、⾎缘亲、⽂缘深、商缘⼴、法缘久,历史渊源深远。闽台两地血浓于水,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和乡情。一个又一个历史印记,深深地刻画出了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真心希望闽台两地能够继续沿着“建⽴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向向前迈进,海峡两岸美好的明天⼀定会更辉煌!</p> <p class="ql-block">敬题印雕【闽台情】</p><p class="ql-block">郑金庆</p><p class="ql-block">闽台情笃济同舟,</p><p class="ql-block">历史难更典跡留。</p><p class="ql-block">美贼狂施离间计,</p><p class="ql-block">亲胞兄弟岂成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