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在火热的生活里提取滋养</span></p> <h1><p class="ql-block"> 你可以不知道他是谁,但你不会没有听过他的歌……</p><p class="ql-block"> 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不会没有哼过他的曲子……</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曾在广播或电视媒体里有意无意间会听到或者看到他的诸如《马儿啊,快快跑》(1965年)、《幸福摇篮》(1970年)、《阿哥你别慌你莫忙》(1976年)、《口弦的歌》(1983年)等数百首,一大批脍炙人口,别具一格的音乐曲目和歌曲演唱,如果你对民族音乐漠不关心,那你也许不会去关心他是谁?</p><p class="ql-block"> 而他,就是我人生的良师益友,一位长期根植于凉山彝族地区的著名作曲家郭万春先生。</p></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青年时代的郭万春先生</font></h3> <h1><p class="ql-block"> 的确,郭万春老师是我国大西南凉山彝族地区著名作曲家,他和他的音乐灵魂早已春风化雨,融入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融入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p><p class="ql-block"> 我大学专业并非音乐🎶作曲,甚至连音乐都挨不上,这是哪儿跟哪儿啊?说他是我人生的良师益友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甚至连很多熟悉我的人也不会相信,告诉你,后面的故事真实可靠,没有一星半点儿杜撰润色,如果你是我,自然会理解。</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见这些头发斑白步履颤巍的艺术家、作曲家和年轻的大学教师们聚在一起,来参加由88岁高龄郭万春老师亲自主持的《2022年民族音乐欣赏交流恳谈会》,令人泪目,让我感慨万千,在签字报到的时候,大家无一例外都已经收到郭万春老师赠送给大家的音乐专辑《藏彝之恋》,你可知道,它是郭老在17年前就已经谱写完成的一部份音乐,这是2005年,他与一个藏族学生合作出版的一盒DVD光碟;你注意到没有,其实,它不经意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我们音乐人在民族音乐创作艰难跋涉的过程中会遭遇到很多尴尬与无奈。面对音乐人在创作和发行过程中历经的煎熬和无尽的烦恼,郭老总能坦然面对……</p></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八十年代的郭万春先生</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深入生活,在国家建设施工现场获得音乐创作灵感</span></p> <h1><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看起来,这样的音乐光盘载体是否显得过于老套,有些过时了?但在2005年,像这样带有包装设计的DVD光盘音乐载体绝对是最时尚最新潮的,在之前的2003年,郭老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连续推出两版音乐专辑《凉山什么最美丽》和《索玛恋歌》,他将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都集成在里边;郭老并没有意识到,今天,大概再要去找一部播放DVD的影碟机,似乎并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以为,这就如同当年的老八路用大刀片儿,和三八大盖儿跟日本鬼子拼命一样,没有它哪来今天中国革命历史的累累果实?</p><p class="ql-block"> 民族音乐诞生的历史千万不要被忽略,它同样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其实,音乐创作的原理与之相比如出一辙,只是随着社会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载体它还会不断地升级换代,而不变的是,作曲家笔下蜿蜒流淌的音符,与他创作的优美音乐旋律就像潺潺不断的历史一样,它是永存的!</p><p class="ql-block"> 大小凉山都可作证。</p></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font color="#9b9b9b">歌唱家胡松华演唱郭万春<br>音乐作品</font></p>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郁钧剑演唱郭万春音乐作品</font></div><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 <h1><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美学原理,但凡每个人由于不同年龄段,接受不同教育,且生活在不同地域,加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及不同个体处在“喜怒哀乐忧思愁”不同的情绪阶段,那么,他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肯定不一样,满足这些条件,对我们欣赏音乐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创音乐从何而来?我们从郭万春老师长年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根植于人民之中的音乐创作实践里面或许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今天,当我们在触碰他那活泼跳跃的豆芽儿音符的时候,才会真正感受得到他带给我们的凉山彝族音乐旋律不仅纯粹灵动,而且,它来自山地旷野,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的民族音乐才会被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在内的国内众多艺术院校关注,将其引入到艺术院校民族音乐创作的具体实践课程当中去,而不至于优美的民族音乐在发展传承过程中,被淡忘,甚至被拦腰截断。</p></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音乐作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收集与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音乐作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span class="ql-cursor"></span>《民族音乐创作教程》</span></p> <h1><p class="ql-block"> 40多年前,有一次我随团外出巡回演出,客车坐满了,只有最后一排还有空位,这个位置容易晕车,几乎就没人敢去坐,郭老师是书记,也是文工团副团长,他就坐在那里,由于没地方可去,我也只有忐忑地选择坐在了郭老师身旁,他为人和蔼,没有官架子,很快我就不紧张了,后来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乐谱,竟然给我哼唱他新近创作的音乐旋律,并问我有什么感受。这事儿如放在音乐家之间进行交流,再正常不过了,要知道那时候我仅仅是个刚进团没几年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何德何能让这位音乐大家那样专注地为我唱歌?后来经历多了,读了些书,接触到一些人和事,才知道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知名大家都有这样的习惯,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写每一首诗歌之后,他都会吟诵给普通老百姓,甚至街边的老妇人听,他认为只有他们都听得懂了,诗歌需要表达的内容才会传达给更多的人,他才会就此罢休,定稿诗作。不然,怎么会有“<b>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鞦瑟瑟……”</b>(援引白居易《琵琶行》)这样的千古绝唱?两者相距1200多年,为什么对作品的严谨态度何其相似?只有心中有大爱,襟怀坦荡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崇高境界。所以,总结郭老创作音乐词曲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节奏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优美动听……</p><p class="ql-block"> 艺术没有100分,但它却有一个趋于完美的艺术标准;而正因为一个严苛的艺术标准,郭老也就慢慢成为了我人生旅途上真正的良师益友。现在,让我们听听郭老对民族音乐创作怎么说?</p><p class="ql-block"> 他给出了几个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源”“传统是根”“民族是魂”,“创新是本”;“祖国是我幸福的摇篮”,“党和人民是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一、生活是源:艺术之源。</p></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深入工厂农村体验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63年录制唱片音乐曲集《拨动金丝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64年唱片音乐曲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拨动金丝弦》全国发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1966年第7期《民族画报》</span></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二、传统是根:民族之根。</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彝族阿咪子(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舞蹈《锦鸡嫫》(2000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获“桃李杯”全国二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舞蹈《彝族鼓韵》(2013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获全国金狮奖</span></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三、民族是魂:音乐之魂。</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轻喜歌剧《穿红裙子的么表妹(1990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郭万春音乐手稿</span></p><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四、创新是本:民族之本。</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彝族歌唱演员曲比阿乌</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五、祖国是我幸福的摇篮……</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六、党和人民是我的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歌曲集《社会主义道路最宽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封面唱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1966年北京演出节目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排练当中的郭万春音乐🎶</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 </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这是2021年12月,四川西昌,正在排练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式当中将要使用的一段音乐,它是郭老在32年前(即1990年)创作大型轻喜歌剧《穿红裙子的幺表妹》主题旋律时写的,那天排练记忆犹新,当这段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几乎在场所有老演员们的眼睛都湿润了,大多噙满了泪花儿,因为,那是铭刻于心的大凉山戏剧舞蹈一个时代的记忆,青春的记忆!即使当时你如花似玉,</span>只有<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二十来岁,到今天也该有50多岁了吧?50多道年轮,它该长成多大的一棵树啊?可眼前分明是枝繁叶茂历尽沧桑的</span>一大片<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红树林啊!50多道冷峻的年轮和岁月的常青藤不断地在心中纠结和缠绕,我们青春不再,但是音乐竟还是那么年轻、动听,充满了深情</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凉山普格彝族火把节场景</span></p> <h1><p class="ql-block">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艺团体在山间旷野的日常演出,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单纯的娱乐形式,它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一种独特的教育作用,同时,它也是新中国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比如说,凉山彝族地区解放前还处于奴隶社会,奴隶娃子之间尚且还有不同等级,他们像牲口一样任由奴隶主之间用银两进行交易,奴隶自身没有任何自由或者婚姻,这段历史在四川省西昌市邛海边上矗立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很轻松就能够了解得到。我们常说,在党的领导下,彝族人民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巨大飞跃”,但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去考证和关注这个飞跃是如何实现的。说明一点,那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实现这个巨大的飞跃之前,在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也包括文艺团体的具体工作,即创作和演出。</p><p class="ql-block"> 举两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郭老1976年创作了一首歌曲《阿哥呀,你别慌你莫忙》,多年以后,郭老师随文工团小分队赴乐山马边县演出,完了以后,一位观众在后台找到郭老师,他热泪盈眶说出了他找郭老的理由。原来他是马边某小学一位彝族校长,多年前当他还在马边山里当农民的时候,由于常听广播里这首歌,他就弄懂了当中的内容,决心走出大山去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后来他不仅娶妻生子,还改变了身上的落后观念,今天,他拉着恩人的手要当面感谢郭万春老师,这是一首歌曲改变一个人命运和观念的真实范例。另外,还有一件真人真事,1979年,凉山州文工团话剧队一名男演员,在团里处了一位舞蹈队彝族姑娘,恋爱好几年,后来,他俩还是黄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嫌男朋友没文凭,言下之意没知识,女孩子坚持要找一个有文凭的,后来,她的理想当真变成了现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际上,这就是音乐舞蹈艺术悄无声息反映在彝族人民身上,和在观念上一种巨大的转变,这与奴隶社会被奴役被压迫,毫无婚姻自由的年代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人们在价值观上的改变,是意识形态上一次横跨千年的飞跃,它潜移默化去影响继而扭转人们的陈腐观念,作用非常巨大,试想,如果没有进行这样一项工作,怎么能够去想象和理解大小凉山一步跨千年的真实含义呢?</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理解,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大彻大悟。郭万春老师早期创作的歌曲《马儿哟,快快跑》被评为民族经典歌曲,而且,它也成为我国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心仪的,一直保留的演唱曲目,传唱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不能不说音乐歌词里面所传达的情愫,在感染亿万观众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感染着艺术家自己……</p></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舞蹈《喜背新娘》(1980年)</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与会部份艺术家作曲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大学教师</span></p> <h1> 郭万春先生已是88岁耄耋老人,看上去,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回忆,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从小酷爱音乐,他喜欢那时所能够接触到的所有乐器。1950年,他才17岁,就参加了当时的南充地委文工队,担任演奏员。195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魂牵梦绕,终于来到大小凉山这块古老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投身于这片素有音乐海洋美誉的歌舞之乡。尤其是彝族地区那独特动人的口弦、月琴、葫芦笙,和彝族人民的民歌民谣,淳朴民风,都使他为之着迷癫狂,他暗下决心,走上了这条音乐创作艰苦道路……</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音乐🎶欣赏 轻松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郭曲和他学生前来助兴</span></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大凉山新一代彝族歌唱演员</font></h3> <h1><p class="ql-block"> 郭万春老师创作于1968年的歌曲《选出最好最美的礼物,献给毛主席》,在中央电视台《每周一歌》栏目录制播出。时隔54年,今天对郭万春老师进行民族音乐创作最了解最有感触的莫过于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交响乐团他的领导与同事,及在座跟他一起搞创作的作曲家和艺术家们,他们最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 四川音乐学院年轻的声乐老师硕士生导师陈万率先发言,他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谦逊的作曲家,以及他们相识的经历。四川省歌舞剧院原副院长马生庞作了生动的发言;来自四川省歌舞剧院著名编剧谭凯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生活当中的若干逸闻趣事,四川交响乐团的领导与同行相继发了言。</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曲家陈川先生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充分肯定了郭老71年民族音乐创作的成就;还和我们分享了作曲家创作民族音乐心得与秘籍。另外,四川省歌舞剧院离退休支部书记王立国,和来自西藏的扎西医生等参加本次民族音乐欣赏交流学术活动。</p></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著名作曲家陈川在朋友圈发文</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轻喜歌剧《穿红裙子的么表妹》(1990年)</span></p> <h1><p class="ql-block"> 今天,借《2022’郭万春先生民族音乐欣赏交流恳谈会》 这个机会,在座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作曲家,都从各自从事的艺术领域分享了对郭老在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感触,以及一些真实案例,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勤恳恳,大智若愚,真实而不求回报的音乐创作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借用曹操曾挥毫写下的一首四言乐府诗《龟虽寿》当中两句,来表达我们对郭老先生的景仰和心愿:</p><p class="ql-block"> <b>“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b>(译成白話文,它的意思即“年老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即便到了晚年,奋发向上的心态也永不停歇。”)</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衷心祝福郭万春老师虎年大吉,身体康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br></p></h1><h3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2年5月成都派克公馆</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今天大凉山上的缤纷舞台</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五彩斑斓的大凉山舞台</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民族音乐舞蹈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需要一代又一代艺术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照片提供:郭万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田子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外 联: 郭 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撰稿制作:柯 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设备提供: 蒋 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2年5月1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