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与无力感

终身都要成长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更好的面对困境?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摆脱压力和创伤后开始新的生活,而有些人则被卡在生活的夹缝里进退维谷呢?</i></b></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了解,复原力就是这种从逆境中站起来的能力。纵观现有的研究,坚强的人一般具有五大共性:</p><ol><li><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他们能够随机应变,拥有卓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他们更容易寻求帮助。</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他们坚信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解决问题。</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他们拥有可用的社会支持。</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们与家人或朋友建立联结关系。</span></li></ol><p class="ql-block">这五点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许多能更好面对困境的人,是保护因素让他们产生复原力,复原力的因素就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灵性</b>。这个灵性并不是宗教或神学,而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们内心深处共同的信念。</b></p><p class="ql-block">作者给灵性下了一个定义:灵性是觉察和认同有一种比我们更强大的力量,使我们彼此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与这股力量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爱和仁慈的基础之上。灵性实践有助于我们洞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复原力还有三种重要的形式。第一,培育希望。</p><p class="ql-block">第二,锻炼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第三,抵御麻痹和消除脆弱和不安和痛苦。</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首先看一看希望和无力感。</i></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培育希望,大多数人以为希望只是一种情绪,是类似于一种积极乐观的温暖感觉,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希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情绪只起到了辅助作用。</p><p class="ql-block">施耐德博士认为,<b>希望是由目标、路径、代理三个要素构成</b>。简而言之,希望的产生的三种情况就是:</p><ul><li>我们有能力去设定现实的目标。(<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知道我要去的地方</b>)。</li><li><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能找出如何达成这些目标的途径,包括保持灵活的状态,拥有挖掘新的抵达目的地路径的能力(</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是我知道如何到达那里</b><b style="color:rgb(1, 1, 1);">)</b></li><li><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能坚持到底,不怕失望,并且越挫越勇,</span>我们相信自己(<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是我们能做到</b>)。</li></ul><p class="ql-block">所以,希望是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希望是<u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从有价值的目标出发,路径推动我们寻找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动力,推动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行动。</u></p><p class="ql-block">施耐德博士还提出了另一个新观点,<u style="color:rgb(57, 181, 74);">希望是可以学习的,我们可以锻炼希望获得成功和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u>。父母通常是孩子培养希望品质的最佳榜样。他认为,孩子若想拥有希望的品质,必须了解前方的阻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外界支持这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p><p class="ql-block">时下流行好玩、快捷和容易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它与希望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他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绝望。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我们不由得怀疑,这件事应该很简单才对呀,这根本不值得浪费心机。这件事本来可以更简单一点,不过可能是因为我确实不在行,而内心充满希望的自我对话类似于此。虽然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我一定要做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另一方面,我们坚信经历经痛苦和磨难,而最终实现目标是值得的。抱着永远不存在好玩、快捷、容易的心态,其实与追求一切好玩、快捷、容易同样是有害的。</span></p><p class="ql-block">作者在研究中逐渐意识到,我们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的耐挫力非常微弱,而且有一种强烈的理所当然的特权意识。这种<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理所当然的特权心态</b><u>就是指我只要我想要,就是我应得的</u>。但是有一种<b style="color:rgb(237, 35, 8);">动力思维</b><u>是指我相信我能做得到,惧怕失望,认为自己的所得都是理所当然,以及想要有所成就的压力,导致孩子产生绝望和自我怀疑。</u></p><p class="ql-block"><b>绝望会荼毒心灵,因为它会触发无力感。</b>无力感同样有害。对大多数人来说,无力感就是一种绝望的感受。我们需要复原力,希望以及引领我们跨越怀疑和恐惧的灵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假如我们想要全心去生活,全力去爱,我们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悟:希望是可以培育,可以学习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父母是孩子培养希望的最佳傍样,做好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