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月内去了两次古巴,仍旧是意犹未尽。这里是二进古巴时拍的一些胶片。我觉得用胶片表现古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海滨大道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在古巴,特别是在哈瓦那老城,有许多一百多年前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老房子。虽然大多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里面还是有人居住,直到成为彻底的危房。人们搬离后,也是任其风化倒塌。我们在这些断垣残壁中,依稀看到古巴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人,对副食本和粮票一定不会陌生。古巴在革命成功六十多年后,仍然实行着配给制:每人每月十个鸡蛋,一公斤食用油,五磅鸡蛋,还有些其他的。虽然有配额,但也是经常断货。古巴允许一些私营个体户存在,当在国营店里买不到或配额用光时,可以在小摊上补充。比如鸡蛋,配给是不到三美分一个,但在市场上买大约两毛美金。这种价格对于平均月收入只有二十多美金的古巴人来说不是经常可以负担的。</p> <p class="ql-block">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最吸引眼球的是那成群的老爷车。绝大部分是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的美国车。当时古巴革命成功,没收私产,美国人闻风而逃,车却带不走。卡斯特罗打土豪分田地,把车就分给了百姓。没想到这一开就是七八十年,成了传家的玩意儿。在古巴,有没有钱不是看有没有房,而是看有没有车。当然,这些老爷车里面的机械部份都置换过了,很多装上了拉达,伏尔加等的发动机,都是前苏联留下的。我是真心佩服古巴人的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在哈瓦那,另外一种格外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人力三轮车了,走街穿巷十分方便,且价格低廉,深受百姓欢迎。旅游者们也喜欢坐上它去观察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文化,黑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交织在一起,让古巴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