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三味(许桂林)

桂林

<p class="ql-block">  这个春天,大自然依然是很慷慨的。它不但为世界带来了姹紫嫣红百花齐放,而且还为我们人类奉献了不少的野菜美食,更为处于疫情期间的人们带来了生命的绿色。在那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绿色里,蕴含着我最为喜爱的几种野菜。我称之为春之三味。</p><p class="ql-block"> 我喜爱的第一味就是荠菜。宋代大文豪辛弃疾在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的,在农村的野外沟边,毫无疑问,冬去春来,最先绿的就是荠菜。这荠菜在过去的灾荒年里,是穷人们用来度荒年的。而在今天,则是春天里人们居家一道不可多得的绿色佳肴。我在淮北插队的时候,每到春天,在和风细雨的日子里,那些个婆婆、媳妇和娃娃们,挎着竹篮,提着小铲,互相吆唤着在家前屋后挖掘荠菜,成为了农村早春一道秀美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中国早在公元300年前就有采集野生荠菜食用的记载。它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除了野生的,后来还用人工栽培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有些人还在的阳台或花园里种植几盆荠菜。发芽后的荠菜绿油油的绝无污染。生长期四十天左右即可。是家庭及酒家之喜爱品种。淮北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则是在清明节时用荠菜煮鸡蛋。那滋味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荠菜包饺子了,如果里面加点肉馅那就更美了。那煮出来的饺子,带着三月花的芬芳,四月露的清冽,咬一口,连空气都含着清香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荠菜,春天的第二味我觉得当数香椿了。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其性平,味苦、涩,归肝经、胃经和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美容养颜的功效。老百姓叫它香椿芽,又叫香椿头、香椿尖,被称为“树上蔬菜”。</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树开出淡紫色的芽来,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有着任何蔬菜所没有的独特香味。掰下一把放进开水里一淖,放进豆腐一拌,就是极好的下酒菜。倘若加鸡蛋下油锅一炒,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老乡们说“香椿炒鸡蛋,鱼肉都不换”。</p><p class="ql-block"> 香椿晒干后吃法和新鲜香椿一样,凉拌、煎炸炒皆可,如凉拌干香椿、干香椿红烧肉、干香椿煎鸡蛋、干香椿拌豆腐等,只是干制的食用前有个泡发的过程而已。现在淮北地区有些地方将香椿腌制成罐头,吃起来脆脆的,很有口感。已经晒干的香椿除了做菜当配料之外,可以将其直接用温水泡开之后当茶饮还可以用来泡茶水,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 </p><p class="ql-block"> 树木开出的花朵能食用的很多,比如葛花,比如槐花等等。也能做出花样繁多的汤和菜。但另有一种酷似古钱币的树叶我却对它情有独钟。那就是榆树。这是我喜爱的春之第三味。榆树的叶子叫做榆钱。因为榆钱和余钱谐音,有年年有余钱的寓意所以极受老百姓的喜爱。别看榆钱小小的,但是在以前这可是救人的良药和粮食。我插队的有一年,正值春荒,我和乡亲们一样就用这榆钱蒸熟后拌着蒜泥当饭吃,硬是挺过了饥荒之年。那些年,每当出现饥荒的时候,村里如果有几棵榆钱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你就可以安全的度过本次饥荒。</p><p class="ql-block"> 榆树原产自我国,榆钱我们经常用它做成美食。其实榆钱更是一种欣赏植物。每当春风袭来,金黄色的榆钱挂满树梢,不认识的人以为是秋天来临,但实际上却是意味着榆钱已经成熟。将采摘来的榆钱洗净拌上面粉,放到蒸笼上蒸,不一会儿便会清香满屋。</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春之三味哪一味最好,我最喜欢的和难忘的就是榆钱了。小小的榆钱因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曾经因为它是救命的粮食而被广泛食用,后来是因为美好的寓意而被人们喜爱,现在是因为爽口的味道被我们制作成佐餐的美味,更是因为它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伴我度过了插队时的一段难忘岁月。</p><p class="ql-block"> 春之三味,弥漫了乡村四野。它一年一度,生生不息,永远留存在岁月的回味里。</p><p class="ql-block">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