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的反复,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带来了心理层面的波动。作为学生,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老师来支招 </p> 接纳并表达你的情绪 <p class="ql-block"> 面对疫情的反复,大家都处在一种不确定性之中,这会引发担忧、焦虑、烦躁等情绪。其中有些同学会因此认为自己软弱,意志不坚强,否认这些情绪的出现,这种想法是极端且错误的。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各种情绪,是我们在危险环境下出现的正常防御心理反应,要看到自己的情绪,做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不要压抑心中的苦闷和担忧,找一张纸,写下你的担忧,画出你的焦虑和烦躁并表达出来,假装它是别人写/画的,这样可以帮助你认识担忧的本质,只是你的想法,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p> 尝试放松训练 <p class="ql-block"> 做一点能帮助你保持平稳心态和集中注意力的放松训练,可通过腹式呼吸、正念冥想,运用感官回到当下等方法,调节情绪,应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影响。</p> 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可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p> 开展室内锻炼活动 <p class="ql-block">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比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p>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p class="ql-block">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吃好,睡好,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充实的学习和娱乐生活,监督好孩子合理规划作息时间、营养膳食及运动。</p> 关注积极信息 <p class="ql-block">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塔尔宾夏哈尔博士说:“我们不快乐的一个原因就是接收了太多负面信息。”因此建议大家从官方、权威平台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了解科学的防疫知识,不信谣 不传谣,不扎堆不聚集,减少活动点,减少未经证实的信息输入,促进理性思考,和家人一起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p>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p class="ql-block"> 要记住自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的。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还不能疏导自己的心理困惑时,可联系班主任、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及时向学校和社会心理等机构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