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我家到龙洞地铁口得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满怀着久违的又似乎莫名的兴奋劲儿,背着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歇息了已久的小包,带上一点简单的吃的喝的,拄着我自产的枣木棍,我和她早上7点半就兴致勃勃的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从龙洞地铁口出来,我打开手机确定下一步的徒步路线,偶尔间看到了妹妹的微信运动步数已有3000,我俩讨论后一致猜测妹妹今天可能也出去放松溜腿了,随即打电话联络,说来真巧,她就在前方山上,遂定好在著名景点“葫芦泉”等待会合……</p> <p class="ql-block"> 从龙洞地铁口出发一路往西,看到路边的花儿很是亲切,也许正是整个春天都宅家的缘故吧。到“葫芦泉”会合后,再一起往“八仙桌”的方向走,一路非常舒畅,没有什么拔高,周围全是树木,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八仙桌”。“八仙桌”在龙洞景区的地位就好比中国的郑州,绝对是“交通要道”,“八仙桌”旁不断的有人围坐着,走了一拨换一拨,有的还在那支了吊床,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循着宽敞的防火道再往西走,去一个叫小岭的地方,那里有我神往的“石老人”。下了防火道往左拐下,按妹妹的说法这才有了点爬山的感觉,不一会儿半山腰的“镇妖塔”映入眼帘。塔由白色的石灰岩石片一层层的叠起,一人多高,两三个人才能合围得过来。这样一座塔我称它是“繁”和“简”的矛盾体,说他“繁”,建这样一座塔也要颇费些功夫,需要用许许多多这样的石片,所以不像是驴友“众人拾柴火焰高”式的无意为之,它垒得整齐有致,有模有样。我觉得也许是村民有目的的有意为之。然而又是那么的极其的“简”,和寺庙里的塔那样宏伟大气不占一点边,也没用任何灰浆水泥,连一块像样方正的石块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 到了镇妖塔,我们三人就到处寻找“石老人”,网上驴友说在这里就能遥看到了,可我们环视一周也没找到。只能请教赶上来的驴友。原来就在北面那座山的半山腰处,若不经人指点很难把山石从山体中分辨出来,那就是“石老人”…</p> <p class="ql-block">坐在这里太爽了,真不愿离开…</p> <p class="ql-block">在沟底往上看到的“石老人”。</p> <p class="ql-block"> 根据驴友的指路我们可以从镇妖塔这边退回到防火道,再沿着小道就能够绕到石老人的跟前。知道怎么走了就不着急了,我们就在镇妖塔那里坐下休息了一会。忽然发现在石老人的下方陡峭的山坡上有人在往上爬,随即决定直接下到沟底往上爬。下到沟底就遇上了在这里搞摄影的姜老师,简单寒暄留下联系方式后我们继续行程。这里五月中旬的山沟底真是美仑美奂,四周高山耸立,树木绿意盎然,摄影师就是会选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仰望着白云蓝天、高山美景,今天的天气又是那么给力,不由自主的赞叹,“啊……”…</p> <p class="ql-block">远处看与近处看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变换着不同的方位欣赏,“石老人”展现出来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像背着包袱抱着娃儿的妇女,有的像仰天长啼的雄鸡,然走近了就只是觉得是一个石柱而已。但不管他像什么,有缘邂逅道声珍重,尽管是石头,也经不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风吹雨打,风化掉落也是必然,不过比人的衰老要强多了……</p> <p class="ql-block">“镇妖塔”帮着我们镇妖,</p><p class="ql-block">“石老人”护守在小岭山腰,</p><p class="ql-block">全市人民合力同心,</p><p class="ql-block">“奥密克戎”落荒逃跑!</p><p class="ql-block">风里依然飘散着大山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树儿洋溢着去年一样的微笑。</p><p class="ql-block">夏天已经悄悄来到,</p><p class="ql-block">可我们能做的,</p><p class="ql-block">依然要服从管理响应号召,</p><p class="ql-block">注意卫生戴好口罩,</p><p class="ql-block">适当运动,</p><p class="ql-block">有空了可以往大山里面跑,</p><p class="ql-block">这样一定你好~我好~大家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0516 走江湖随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