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一人,不漏一户——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 暖心大白入户采样

二分院质控

<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群大白,她们的名字叫“入户采样者”</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群大白,她们的名字叫“探雷者”</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群大白,她们的名字叫“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的,就是这么一群大白组建了一支抗疫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就是“重点人群入户采样队”。</p><p class="ql-block"><br></p> 为筑牢疫情防线,坚决落实应检尽检,5月9日起,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组成数支了上门核酸采样小分队,顶高温、冒酷暑、无畏严寒、坐着农用三轮车或步行为乡村的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入户采样。 <p class="ql-block">  采样队服务的对象是:封控区及管控区的重点人员。全院医护人员随时待命,随时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指定重点人员的入户核酸检测。大家将名单视为命令,不顾危险冲在一线,第一时间奔赴重点人群家中。</p> <p class="ql-block">  采样过程中,大家遇到过种种困难,如:根据名单寻找居民家庭住址时的困难;徒步好久的路程去寻找村落里厂房隔离居民时的困难;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挨家挨户对封控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采集人员一层一层往上爬,每完成一次入户采样,彻底消毒后,采样队员没有休息的时间,就要继续赶赴下一个采样地址,从1楼爬到23楼,从23楼爬到1楼时的气喘吁吁;从阳光明媚的晴天采到淅沥淅沥的下雨天;从伴着朝霞出发采到披星戴月的凌晨……</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受伤不下火线 坚守抗疫一线</b></h1><h1> 最近的天气忽冷忽热,大家都穿着厚厚密闭的防护服工作在各个采样点,连续工作了一周,大家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每天都是湿漉漉的,采样队伍里年龄最小的队员李萍皮肤发炎、汪启兄医生皮肤灼伤。但是两个人毫无怨言,每天仍尽心尽力的完成采样工作。</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降低穿脱防护服的风险,采样队员们少喝水、少吃饭,避免上厕所,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包裹下,很快便浑身是汗,但大家都努力坚持着。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他(她)们裹着厚厚的防护服,时不时摇摇头,甩去眼角的汗水,继续抓紧时间,将坚毅执着的脚印踩在了一栋又一栋通往监测户家中的楼梯上。</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深夜出征,一腔热血战疫情</b></p> “我们是来给您做核酸检测的。来,您张嘴,请张大”通宵达旦的核酸采样工作已令医护人员们疲惫不堪,就连开口说话都显得很吃力。但即便如此,采样队员们仍然坚持着,他们一边耐心的安抚老人,一边细心地指导老人张开嘴,小心、迅速地将棉签伸进老人咽部,尽量减少老人地不适感,短短十几秒,核酸检测就完成了。采样完毕后她们还细心的叮嘱老人们要做好个人防护。<br>  采样过程中,也被温暖到,如:奶声奶气的小宝贝挥着小手“大白阿姨,辛苦了”;年迈七旬的老人双手合十“小护士,给你们添麻烦了”;社区中心老师的嘘寒问暖;团结抗疫的战友们;科室留守医护人员和居家隔离的同事们时时关心“做好防护”…… 没有一个黑夜不可逾越,没有一个白昼不会来临。胜利就在前方,路在脚下,感谢“疫”路有你们。 <p class="ql-block">编辑:疫情防控办公室 王雅迪</p><p class="ql-block">审核:陈卫勇</p><p class="ql-block">监制:薛 霖</p>

采样

防护服

入户

大白

核酸

老人

抗疫

队员

她们

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