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一</strong></h3></br><h3><strong>如何进行无生上课</strong></h3></br><h3><strong>1.首先教材要熟悉</strong></h3></br><h3> <h3>熟读教材,深入教材,把自己融入教材文本中。我们经常说课程改革中要横向与纵向联系,其中就包含我们要通读教材,而不是只限于上自己所带年级的教材,这样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特别是对一些新教师、准教师,你们要快速进入到教师角色,就必须像期末考试一样能坐下来,能把未来的你要用的教材看看、读读,研究研究,写写教案等,而恰恰你没有做这些工作,于是在上课时你就根本没有自信,都是临时抱佛脚,你怎么能上好课。</h3></br><h3><strong>2.注意上课的程序</strong></h3></br><h3> <h3>“无生上课”一般是按平时上课的流程进行,但省去学生的活动过程,或者说学生活动过程一语带过,但无生不代表忽略学生。比如说:本道题请同学们思考,给大家3-5分钟思考与讨论时间。说完后只需稍作停顿3秒左右即可进行下一个环节。但不能停留过长时间。</h3></br><h3><strong>3.上课内容要明了</strong></h3></br><h3> <h3>上课内容要说明白、清楚,但不能太嗦,不要过多解释“为什么”,就像对学生在时的那样使劲的解释“为什么”,生怕别人不懂,要知道评委都是行家,而且你讲多了,势必耽误时间。</h3></br><h3><strong>4.注意控制时间</strong></h3></br><h3> <h3>“无生上课”一般给的时间是限时20分钟,但实际上你最多用15分钟即可上完课的内容,若超过20分钟,一是说明你有满堂灌的现象,再就是你语言不精炼,说白了就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低于10分钟,感觉容量不够,除非你非常优秀,组织的很流畅。大家都知道,教学专家授课时废话很少,语言准确精炼。</h3></br><h3><strong>5.注意第一印象</strong></h3></br><h3> <h3>许多教师上这种课,由于没有学生而显得无所适从,眼光不知往哪儿放,神情紧张的如临大敌,年轻教师需要他们锻炼,评委在这方面是会考虑到其年轻的,但对于一些教过多年的教师需要提醒的是你不是因为缺少经验导致如此,而是可能在整个教学的某个环节上有欠缺的地方导致你不自信,希望你及时关注自己,要充充电。</h3></br><h3><strong>6.不要随意,板书要规范</strong></h3></br><h3> <h3>按上课的板书来要求,切不可因为无生而随意丢失。<br></br></h3></br><h3><strong>7.要说普通话</strong></h3></br><h3> <h3>一句话,你尽力而为,但不要穿插使用,那样显得不伦不类,特别是在比赛时,或在外省市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多加训练,对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困难稍大,但一定要坚持。</h3></br><h3><strong>8.多媒体使用要适当</strong></h3></br><h3> <h3>多媒体不可替代上课,它只是辅助设施,即使使用也不要过多,一般10个PPT左右即可,否则就变成多媒体的展示,也不要太花哨,“无生上课”时画面几乎是一语带过,你没有太多的时间解释其中的变化, 不然时间不够。</h3></br><h3><strong>9.多加训练</strong></h3></br><h3> <h3>在学校可以组织上一些完整的课,可以把它当成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也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方法。我们要研讨的不是这种形式,而是要发现我们在处理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改进教学过程。</h3></br><h3> <h3><strong>二</strong></h3></br><h3><strong>无生上课需要注意的问题</strong></h3></br><h3>1.衣着不得体。或过于休闲,或过于古板,或过于时尚。都不合适。</h3></br><h3>2.体态不得体。新手教师最大的问题,是眼睛不看评委,总是看讲课稿,且语句之间没有停顿,像竹筒倒豆子;其次是声音过轻或者朗读腔太重,不像说,而像读。</h3></br><h3>3.礼仪不得体。进门不问好,出门不道谢,黑板也不擦,从来不露牙。</h3></br><h3>4.板块太多,面面俱到。讲课从导入开始就冗繁邋遢,两三分钟过去了,还在导入新课。贪多求全各个板块都想讲,平均用力,每个点都蜻蜓点水,隔靴搔痒,重难点没有说透,不过瘾。环节全在,亮点全无。</h3></br><h3>5.停顿太长。“无生上课”一般是按平时上课的流程进行,但省去学生的活动过程,或者说学生活动过程一语带过,但无生不代表忽略学生。比如说给大家3-5分钟思考与讨论时间。说完后只需稍作停顿3秒左右即可进行下一个环节。</h3></br><h3>6.解释过多。就像对学生在时的那样使劲的解释“为什么”,生怕别人不懂,要知道评委都是行家,而且你讲多了,势必耽误时间。</h3></br><h3>7.常识错误,硬伤明显。音念错,字写错,课型没把准,或者主要环节丢了。一个不该错的知识讲错了,会直接降一个等次。</h3></br><h3> <h3><strong>三</strong></h3></br><h3><strong>无生上课的基本范式</strong></h3></br>无生上课的基本流程,是由教学设计决定的。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准备)、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h3><strong>(一)课题名称</strong></h3></br><h3>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h3></br><h3><strong>(二)学习目标</strong></h3></br><h3>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h3></br><h3>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量。</h3></br><h3><strong>1</strong><strong data-brushtype="text"> 知识目标</strong><strong data-brushtype="text"></strong></h3></br><h3>比如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会本课X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XX XX……”等词语;学习并积累“XX XX……”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理解不懂的词语。</h3></br><h3><strong>2</strong><strong data-brushtype="text"> 能力目标</strong><strong data-brushtype="text"></strong></h3></br><h3>比如对于阅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的特点,体会……的道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的品质,体会……的深层含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的写作手法。</h3></br><h3><strong>3</strong><strong data-brushtype="text">情感目标</strong><strong data-brushtype="text"></strong></h3></br><h3>比如培养情感的目标:例如:通过学习……养成……的品质或学习……的精神。</h3></br><h3><strong>(三)教学重难点</strong></h3></br><h3>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h3></br><h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h3></br><h3><strong>(四)教具</strong></h3></br><h3>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h3></br><h3><strong>(五)课时</strong></h3></br><h3>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h3></br><h3><strong>(六)教学过程</strong></h3></br><h3>【<strong>语文课讲究听说读写练</strong>】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h3></br><h3> <strong>1</strong></h3></br><h3><strong>创设情境、导入新课</strong></h3></br><h3>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简明扼要,吸引学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反过来,好的开头能够给评委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这样的课先声夺人,已经成功了一半。</h3></br><h3>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供参考:</h3></br><h3>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h3></br><h3>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无生上课在选取故事时切忌冗长,控制在一分钟之内。)</h3></br><h3>情景导入: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演示创设问题情境,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起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其思维的积极活动,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h3></br><h3>温故导入: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h3></br><h3>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h3></br><h3><strong>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strong></h3></br><h3>3<br></br><strong></strong></h3></br><h3><strong>初读课文,整体把握</strong></h3></br><h3>1.自由读文,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h3></br><h3>2.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在书上标记一下。</h3></br><h3>(这种模式后,都可以加检查字词,你可以假装大屏幕上打出一张都是词语的,让学生来读一读,看他们是否能读准,有读错的,其他学生纠正。)</h3></br><h3> <strong>4</strong></h3></br><h3><strong>品词析句,理解感悟</strong></h3></br><h3>范围太广,只说方法。</h3></br><h3>演绎法:先找到一个切口,比如文章中的一句中心句,一个高度概括人物性格的词,或者一句有含义的句子,引申开去。比如:你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概括本文主要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者直接概括,然后让学生去文中找具体哪里体现。</h3></br><h3>归纳法:先分别找出,然后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比如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包括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体现人物什么特点或品质。记住,文章如果是写人的,肯定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这些来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的。</h3></br><h3>合作交流:比如说明文中的新型玻璃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填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打出表格,学生归纳新型玻璃的特点啊,作用啊等等。再比如手指这篇文章,也可以通过表格,列举每个手指的优缺点。或者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划出文章中什么的句子,然后理解含义,也可以小组讨论。</h3></br><h3>(这一部分,关键是让学生多读,读中带悟。有时候也可以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读的时候要有层次,比方说开始初读,然后是理解了以后,带着感情读,分别叫不同的同学,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读,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从他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h3></br><h3> <strong>5</strong></h3></br><h3><strong>微写作</strong></h3></br><h3>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动笔写一写的小环节,不要长篇大论三五句话即可,可以模仿文中一个精彩的句式,可以为文中的人物做心里活动的补白!如果这个小环节能结合自己教学重难点来进行更有互相映照得妙处。</h3></br><h3> <strong>6</strong></h3></br><h3><strong>归纳总结与拓展延伸</strong></h3></br><h3>归纳总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h3></br><h3>根据文本适当延伸到现实生活。</h3></br><h3><strong>(七)作业任务设计</strong></h3></br><h3>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h3></br><h3><strong>(八)板书设计</strong></h3></br><h3>言简意赅</h3></br><h3><strong>(九)教后反思(试讲时不需要表现)</strong></h3></br><h3>教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4cXE50pTaIN-HbeDBMvnk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