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风暴角希望角 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特角(2006南非印象七)

谈小平

<p class="ql-block">好望角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因多暴风雨和海浪汹涌,曾被称为“风暴角”;</p><p class="ql-block">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需必须绕过好望角。即使现在,特大油轮也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p> <p class="ql-block">  开普敦建筑师赖恩·曼瑟1928年提出建立好望角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就是:让好望角永远保持着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500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它时的模样。与喧闹妩媚的开普敦市景相比,这里呈现着一派对比极为强烈的原始荒凉景象。铁锈色凹凸不平的地面野生着一丛丛低矮的灌木和一蓬蓬色彩鲜艳的野花,在咸咸的海风里,在贫瘠的沙土地上快乐地招摇着。间或有狒狒、旋角大羚羊等野生动物跳跃来去,特别是狒狒,拖家带口的架势,颇为温馨。不过还是小心为妙,因为在这里,动物们都受到很好的保护,根本不怕人。但这并不代表人可以自由靠近,就像当地的大鸵鸟瞪着乌溜溜的黑眼珠无邪地望着你的时候,你根本就不会想到它的大脚板很有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你踢伤。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06年10月4号,我们从开普敦开车去世界著名的好望角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开普半岛最南端的好望角(Hope Cape)自然保护区,面积七千八百八十公顷。在四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中,孕育着超过一千五百种以上的的各类植物,还有许多鸟类和爬虫类及小型动物如鸵鸟、羚羊、狒狒等。 开普敦和开普半岛是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迎接南非春天脚步的最佳迎春地。开普半岛的山区,肥沃的山谷,著名的野生花卉绵延不断,有雏菊、帝王花(ProTea)、爱莉卡、百合、鸢尾花和兰花。其中帝王花是南非的国花,也是最具盛名的花种。</p> <p class="ql-block">这个应该就是南非国花帝王花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都是帝王花</p> <p class="ql-block">不认识的毛毛虫,有点像中国的洋辣子(我们小时候去的名字,忘记学名叫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边开车可以看到一群群的猴子在攀岩作戏,还能够看到一只只的驼鸟在沙滩上漫步。这些动物对我们的车辆经过毫不在意,任由我们拍照和观赏,真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狒狒站在路边,一点都不怕人,好奇地看着我们的车</p> <p class="ql-block">好望角距离开普敦约60公里,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其实,好望角是一个突出的小山岬,过去曾被称为暴风角,因为这里天气恶劣,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处遇险。但在印度洋航线通航后,闻说当时的葡萄牙国王便把它改名为好望角。登上角点,可以眺望到大西洋和印度洋,墨绿色的海涛托起白色的浪花,轮番拍打着岸边嶙峋的乱石,群群海鸟追逐着浪尖俯仰嬉戏。当年荷兰人就是在这里登上了非洲大陆的。可以想象当他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看到了这片伸向大海的陆地时,该是怎样的一番感慨!他们虔诚的向上帝祈祷,这是上帝带给他们的福音,使他们毕生获得好运。难怪人们到了这里都要祈福好运呢。</p> <p class="ql-block">好望角的标志牌是一块分成三块的长条黄色木牌,从左到右三块木牌上用英文标明:左一“好望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中间“南纬34°21'26"/东经18°28'26"”;右一“嗬 多少世人神往的好望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好望角标志牌子后面留影,当然是所有游客必须的程序。我们到达这里时,看到几十个白种人站在牌子后面合影,还以为是一个旅游团队呢。</p> <p class="ql-block">但是看到一位站在那里负责拍摄的人脚下放着几十部相机,他轮流拿起不同的相机进行拍摄,我才明白了是这么回事,这确实体现了外国人开放合群的一种气质。</p> <p class="ql-block">我一开始站在远处单独留影</p> <p class="ql-block">看明白这么多人都不认识站在一起由一个人拿着大家的相机轮流拍照,我们也凑热闹和这么多游客站在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等人少了点准备拍单独留影,结果才到的老外很习惯的凑过来一起留影。</p> <p class="ql-block">看看,人马上又要站满了。</p> <p class="ql-block">看见一位游人跪在黄牌之下,前后左右四次俯首跪拜。问及原因,游人答道,这是南非人的惯例,意在求得事事“好望”,GOODHOPEOFCAPE。</p> <p class="ql-block">离开好望角标志牌海滩,顺着美丽的海边向开普角前进。</p> <p class="ql-block">好望角的海边不是沙滩,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海边有人坐在那里发呆,有人在捡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蓝天碧海</p> <p class="ql-block">离开海滩,跟着人群爬100多米高的开普角。看网上介绍,现在已经有缆车可以坐到山顶,当年我们只能步行上山。</p> <p class="ql-block">顺着石头围栏的小路,边走边欣赏美丽的海景。</p> <p class="ql-block">卫生间在地下</p> <p class="ql-block">已经离好望角有段距离了</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我们从好望角走过来相当于绕着海边走一圈慢慢向上爬</p> <p class="ql-block">好望角越来越远,看起来有人形容像一个鳄鱼爪子。</p> <p class="ql-block">开普角位于好望角自然保护区内,登上开普角可以俯瞰好望角。开普角上的小山上还有象征好旺角的白色灯塔。距离开普敦市中心还有60公里左右,这里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处。非洲大陆最西南端,东经18°29′51″——南纬34°21′24″。</p> <p class="ql-block">开普角老 灯塔 建于1856年,但由于海上经常起大雾, 灯塔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后来就被废弃了,成了观景台。1901年在海拔67米的地方重新修了一个新的灯塔 。</p> <p class="ql-block">登上顶峰的灯塔,灯塔顶上的平台上耸立着一个有多个指示牌的柱子,每个指示牌尖头指向牌子上所写的地方。上面写着:这里距南极6248公里;距纽约1256公里;距伦敦9623公里;距悉尼11642公里;距东京14724公里;距北京12933公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遥远的南半球,看到这块木牌的第一反应是自豪,因为在为数不多的地球坐标中有北京、有中国。 </p> <p class="ql-block">左上角所指北京方向 </p><p class="ql-block">右下角所指南极方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白色灯塔不仅是一个方向坐标,同时在他的告示牌上还清楚地写着世界上十个著名城市距离灯塔的长度,如北京12933千米。</p> <p class="ql-block">在开普角山顶俯瞰好望角,好望角到开普角中间还有一片白色沙滩。</p> <p class="ql-block">俯瞰近处海面,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与好望角来个远距离合影</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一对老夫妻一直在海边</p> <p class="ql-block">离开好望角,还有不少人恋恋不舍再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我们远远地望着两大洋的海面,似乎感到东面印度洋上吹来阵阵温暖的微风,西南大西洋灰蓝的水面闪着幽怨的光芒。两洋海水的分界线蜿蜒指向远处的南极大陆。几百年前航海家就来到这里,现在的一切都和当初一样。如果再过几百年,又是什么样呢?来这里的游客那么多,但大家都是把最美好的一片留在心里,而不是带走。</p> <p class="ql-block">2006年10月5号,我们开车去真正的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特角。</p> <p class="ql-block">好望角常被误认为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然距离其东南偏东方向约150km、隔佛尔斯湾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实至名归的非洲最南端。</p> <p class="ql-block">南非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绕,然而,权威的地理学家们之间至今还有一个扯不清的悬案: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到底在何方?一派专家们论证道,大西洋的海水极为冰冷,那是因为本格拉寒流沿非洲西海岸北上;印度洋的海水温暖得多,那是因为莫桑比克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顺非洲东海岸南下。寒流与暖流的汇合处是非洲大陆最西南端的好望角。如今,在好望角自然保护区的海角点处,就理直气壮地矗立着一块牌子:“这里是两大洋汇合处”。“两洋水族馆”、“两洋餐厅”等招牌在好望角所在的开普半岛和开普敦市内更是比比皆是。另有一派学者则坚持说,两大洋携手相拥之处并不在好望角,而在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p> <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人来说,我记得从小在地理课本上学到的,非洲最南端就是好望角。到了南非,这次才听说,非常最南端竟然不是好望角,而是厄加勒斯角。带着一肚子疑问,我们出发了。出开普敦后沿海岸线东行的公路干线被称为“花园大道”,一路上峰回路转,山水风光如诗如画。本来应该沿途欣赏这美丽的风光的,但是我们的这位司机兼导游,南非白种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头,看样子年龄起码有60岁,实际上可能没有这么大。他是一片好心,说是想带我们走近路,结果拐进一条支线路。路是越来越差,最后是碎石子路,两边是莽莽的山坡,难得见到人影和房屋,偶尔看到漫山的牛羊,提示我们这里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牧场。我的脑海里已经出现“车没有油了,在南非莽莽的草原上,几个中国人在推着车……。突然,出现了几个黑人,手里举着……。”终于,在经过了二个多小时的颠簸和无奈后,看到了公路干道。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连老头司机也举手狂“耶”一嗓子!上干道折向南行后,四野忽然变得格外静谧。非洲大陆最南端以一片怡人的坦荡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远远看到的是那高耸的灯塔,似乎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南行,南行,一直走到尽头。</p> <p class="ql-block">非洲大陆最南端以一片怡人的坦荡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远远看到的是那高耸的灯塔,似乎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南行,南行,一直走到尽头。先是望见了涌起千堆雪的浩瀚大洋,接着看清了一块白底红字的木牌:“欢迎来到厄加勒斯———非洲最南端的城镇”。厄加勒斯小镇空空寂寂,临海处一栋栋别墅样建筑大多房门紧闭,主人们只有到假日时才来这里小住。公路在这里终止,再向前行只有踏着碎石走了。</p> <p class="ql-block">在海边捡了一些贝壳</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装了一小袋渗着二大洋海水的沙</p> <p class="ql-block">意气风发,摇指非洲最南端</p> <p class="ql-block">1849年3月1日,这座灯塔第一次向在茫茫洋面上夜航的船只燃起指路明灯。如今,灯塔所在之处已改建成为非洲大陆唯一的灯塔博物馆。 我回来后翻阅了不少文献资料,发现关于厄加勒斯角的历史记载竟多为寥寥数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1488年5月16日,迪亚士率领的葡萄牙探险船队从大鱼河返航途中经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迪亚士当时将爱尔兰圣徒布伦丹的名字送给了这个海角。就像迪亚士命名的“风暴角”最后被改成了“好望角”一样,“圣布伦丹角”最后也被人改为厄加勒斯角。厄加勒斯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罗盘磁针”,此名源于一个有趣的现象:航船每到非洲大陆最南端这个海角时,罗盘的磁针总是没有一点偏角地指向正北方向。如今,除了“罗盘磁针角”这个名字外,非洲大陆最南端处再也找不到迪亚士和他的葡萄牙航海勇士们留下的任何印记。</p> <p class="ql-block">灯塔下面是一个小小的展览馆,里面陈列了厄加勒斯特角的有关资料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小纪念品,我们刷卡买了一些明信片和纪念章什么的。还有介绍厄加勒斯特角的旅游小册子,由于是英文没有好好看,以至于差点漏了一个最重要的景点标志。</p> <p class="ql-block">爬上灯塔顶的螺旋式楼梯</p> <p class="ql-block">大海总能撩起人的一腔热血,何况是来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我们登上了灯塔的顶端,看着那碧蓝的天空和同样碧蓝的海洋,真正的海天一色的感觉,油然在心中回荡。看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不仅感到造物主的伟大和人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在灯塔上俯瞰厄加勒斯特角全景。</p> <p class="ql-block">很别致的出口,想起地道战!</p> <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其他游人,这位导游又是业余水平,害得我们差一点就要抱憾终生了。我们当时以为这个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特角就和好望角一样,同样是上灯塔就算是完毕。以至于我们下了灯塔,到了海边,还检了不少贝壳和小石子作为纪念品。以为一切结束了,上车往回已经100多米。</p><p class="ql-block">感谢😊同行的一位伙伴在翻看着从灯塔出售纪念品的地方拿的介绍厄加勒斯特角的小册子,突然他指着小册子上的一副图片《非洲最南端标志牌》,问我们有没有看到,我们赶紧问业余导游,他也不知道。我们下定决心,立即返回,去寻找真正的分界线位置。顺着灯塔下面沿着海边的一条小路,又向前走了几百米,终于到了那块位于东经20度2分、南纬34度51分的地方,寻到了那块嵌在一方大小石块中的青铜样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标志牌上用旧南非的两种官方语言阿非利加文和英文标明着:“厄加勒斯角———你现在身处非洲大陆最南端点”。标志牌前面有二块条形的长石条,左面的一块刻着“INDIAN OCEAN”(印度洋的英文字样),右面刻着“ATLANTIC OCEAN”(大西洋的英文字样)。当地人介绍说,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水温度也不一样。印度洋海水温度较高,大西洋则温度偏低。我们还专门在两个大洋的海水中用手试了一下,当然是不可能有多少区别的喽!</p> <p class="ql-block">青铜样的标志牌上铸有一艘凸起的帆船。就像有人到了好望角后跪在地上四面扬沙以求吉祥一样,这艘帆船上那两面鼓起的风帆已被游人摩挲得露出了亮亮的绛紫铜色———来自天南地北之人以同一种方式暗祷着各自的生活之路“一帆风顺”。</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拍照留影,留影方式一般都是脚踩两块条石,寓意着脚踩两大洋了。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坐在两块条石中间,由于两块条石间隔也就十几公分,他就等于坐在两个大洋上呢。更绝的是同行的一位小朋友,干脆躺在两块条石上,头在印度洋,脚在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厄加勒斯特的海滩较之其它的海滨胜地,这里没有铺满细沙的平缓海滩。汹涌的海浪无情地拍打着岸边一排排突兀狰狞的怪石,怪石上一道道深深的沟槽便是亿万年来海浪轮番扑击的印痕。面对一浪高似一浪的滔滔大洋水和难掩一身傲骨的嶙峋巨石,人们再也难以无动于衷。斯时斯地,有多少人久久地、久久地向远方凝望……。</p> <p class="ql-block">好望角和厄加勒斯特这两个非洲最南端角的旅游真正是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