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客家山寨丁屋岭能吃上一碗,由河南人樊老师夫妇做的,地道的河南烩面,是何等的亨受?真是谁吃谁知道!蒙古族兄弟刁凡端上一大盆蹲在走廊,就着大蒜吃了个满头大汗,爽的他赞不绝口地用河南话说“中!中!望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思绪却飞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据老辈们说,闽南人和客家人大部分的祖先是在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至河南大槐树等地出发迁往南方。吃烩面时我既品尝到了其中的滋味,也自我体会了一番先祖启程前,强忍故土难离的心情,在河南老家吃的最后一碗河南烩面时的辛酸和无奈。也忽然明白并找到了,衍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的‘颖川堂’,我们一大家子里的陈氐后裔,为何都爱吃面的原因和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烩面,现已成了河南的特产,它不仅是河南省地方美食,也成了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它是用优质高筋面粉,揉成面片子隔夜发酵后,再牵拉成宽面条下锅,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混制而成。汤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和七、八种中药及香料一起熬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以把骨头油熬出来为最佳,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般。也许是明初洪洞大槐树大迁徙的原故,烩面享誉中原,遍及全国。与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共享盛誉。烩面按配料不同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视频里我们吃的是羊肉烩面!好香呀!真好吃!特别的是那消魂的汤头……</p><p class="ql-block"> 吃河南烩面,竟会想起祖宗?看来美食不仅入胃,而且还会把味道印刻在基因链上,永不消失,一旦触发,慎终追远,难以遏制。那随血缘即基因的传承,油然而生的追根溯源,不约而至的归属感和现实中无尽的乡愁交集在一起,便成了家族兴盛与民族发展生生不息的一股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p><p class="ql-block">明初大移民又称明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指的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移民。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有:李氏家谱、王氏家谱、张氏家谱、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庞、樊、殷、施、陶、洪、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章、鲁、葛、韦等多个姓氏家谱。〉 </p> <p class="ql-block">官鸿老师创作《河南烩面》</p> <p class="ql-block">视频由樊永红、刁凡摄制编辑</p> <p class="ql-block">官鸿老师画作《河南烩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