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气温升高,温差变大,“一冷一暖”之间,孩子最容易生病。大家都知道“春要捂,秋要冻”,可是该怎么捂?会不会捂出病?</p> 春捂秋冻,究竟怎么“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捂秋冻”这一说法似乎是“祖训”,但是“春捂”并不是简单地多加衣物,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春捂”呢?</p> <p class="ql-block">▲气温:15°是“捂”的临界温度</p><p class="ql-block">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初春时节,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所以老师、家长应该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给孩子们增减衣物。</p><p class="ql-block">▲温差: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p><p class="ql-block">初春的天气,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又可能寒流涌动。面对这“百变”的春天,如何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服呢?保健专家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p><p class="ql-block">▲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做好“捂”的准备</p><p class="ql-block">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以及持续降温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它们会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捷足先登,侵犯孩子的健康。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就开始,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毫无意义。</p><p class="ql-block">▲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衣服应随着气温回升慢慢地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