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音乐故事《黄河大合唱》作者:李建华

DXP

诵读  雪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3月31日,当邬析零从冼星海手中接过一叠厚厚的由手工装订成册的《黄河大合唱》的乐谱时,历史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25岁的诗人光未然和34岁的作曲家冼星海,继上海、武汉两次合作之后,在革命圣地延安,再次实现了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次合作。这一次,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中华民族最气势磅礴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诞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39年2月,陕北黄土高原的严寒还未退去,青年诗人光未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个月前,他在晋西吕梁游击区山沟里坠马受伤,一块石头的尖角扎进他的左臂关节。就这样,光未然躺在担架上,被送往后方延安医院治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听说光未然来到延安医院治疗,冼星海第一时间就来到他的病床前,两位艺术家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光未然向冼星海谈起渡黄河的经历,从奔腾不息、飞流而下的壶口瀑布,到坚定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光未然的一番描述,让冼星海心情激荡。他当即提议道:“再合作一次吧,来一次厉害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诗人光未然被冼星海的精神所打动,也被黄河的激情所感动。渐渐地,黄河的艺术形象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他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一组诗句从他的脑海中喷薄而出。他不能书写,就请来演剧三队一名叫胡志涛的队员替他笔录。一连5天,他一口气口述了400多行诗句,最终形成长诗《黄河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2月26日晚上,冼星海和演剧三队的30多名队员一同来到窑洞里,共度除夕。光未然激情地朗诵着:“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冼星海听得格外入神。当诗人朗诵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时,窑洞里一片寂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会儿,冼星海忽地站了起来,一把夺过歌词,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说完,一头扑进夜色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冼星海一回到小窑洞里,就立刻在土炕上架起一张小桌子。游击健儿奋勇杀敌的场面、船夫们英勇搏斗的情景、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一下子都活跃在他的眼前,作曲家把多年来对黄河的爱、对祖国母亲的爱、对民族灾难的忧愤、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全都凝聚成雄壮、悲愤的音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没有谱纸,冼星海就让妻子钱韵玲帮忙画格子;没有炭火取暖,他就煮一把红枣暖身。在他居住的窑洞里,每天晚上,小油灯都是彻夜通明。冼星海创作有个习惯,喜欢吃糖,光未然就托人从外地买来两斤白糖送给他。在感觉疲乏时,冼星海就随手抓上一把白糖填到嘴里;冷了,妻子就为他冲上一杯糖茶;困了,就斜躺在炕上眯瞪一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六天六夜连续奋战,冼星海终于谱写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新的乐章—《黄河大合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4月13日晚,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里人声鼎沸。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演剧三队的队员在几把小提琴、二胡、三弦以及锅碗瓢盆等简易乐器的伴奏下,第一次发出这震天动地的吼声:“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音乐会由邬析零指挥,光未然亲自朗诵。这一次演出虽然乐器简陋,但大家都明白国破山河在的悲壮,整部合唱歌唱出了饱满的热情和空前的气势,像是一声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呐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来到抗日大学聆听《黄河大合唱》。这次演出由冼星海亲自指挥,光未然朗诵。那天,冼星海是那样激情地指挥大家演唱。当唱到《保卫黄河》时,冼星海转身面向观众,带领全场高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台上台下连成一片。毛主席坐在群众中间,也随着歌曲的节拍鼓掌。歌声一落,他走上演出台,连声说道:“好!好!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黄河大合唱》的成功,不仅在延安引起强烈反响,也让冼星海成为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4天后,冼星海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一个月后,他的入党申请得到批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7月8日,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在听了《黄河大合唱》后,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这应该是对《黄河大合唱》的最高评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