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位李老师

日红

<p class="ql-block"><b> 我的三位李老师 </b></p><p class="ql-block"><b> ----怀念故乡下榆涧村系列</b></p><p class="ql-block"><b> 从最早尊崇圣贤之师孔子开始,到第36个教师节的今天,“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历史悠长。小学到高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事情已经淡忘,教我的老师们却清晰地印刻在心中,好多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小李老师、大李老师和老李老师端正的品行、宽广的胸怀、倾心的教育、无私的关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对他们牵挂、惦记,始终心存敬意和感激之情。</b></p><p class="ql-block"><b> 小李老师</b></p><p class="ql-block"><b> 小李老师名叫李鸿飞,我接触最早。小李老师祖上开明贤达,家庭殷实,小李老师的父亲--老李老师兄弟五人,在父亲的支持下,用功读书,个个出类拔萃。小李老师大伯没有印象,二伯李稳人如其名,谈吐慢条斯理,举止彬彬有礼,做事稳当讲理,记性好、口才佳,被尊称为“先生”。先生说起书,气场强大、气势磅礴辉煌。隋唐演义中小将罗成攻城夺寨的威武勇猛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时而战场上兵器对阵,时而马蹄声声、阵阵嘶鸣,惟妙惟肖的口技把情景模仿得淋漓尽致,很是让人折服。小李老师四叔李庆,主任医师,曾任雁北地区医院骨科主任,是雁同朔地区著名的骨科专家,下榆涧村的骄傲。五叔李凯则吹拉弹唱样样在行。</b></p><p class="ql-block"><b> 受家族和父亲的影响,小李老师是学习的好苗子。在那个讲成分的年代,学校毕业、原本学习很优秀的他,没有继续深造,在队里当了记工员。那时的小李,毛头小伙子,精干利落,穿一件蓝色上衣,个不高,小平头,黝黑的脸上有些许麻点,闪亮的眼睛透着机敏,开口说话则略显羞色。 在北当街的水井旁,刚刚入队务农,身边围坐着一群社员、还不是老师的“小李”,就这样走近了我的视线,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b></p><p class="ql-block"><b> 在我上四年级时候,小李老师成了学校的代课老师,而且是教我的代课老师。小李老师讲课最大特点是站着时两手总撑在讲桌上,一只脚喜欢自然地后蹬着。初登讲台的他腼腆拘谨,相处熟悉了,讲课风趣幽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小李老师善于把握学习节奏,调剂学生学习气氛。自习课闲下来的时候,教室静静的,此时的他总爱读一本厚厚的杂志。遇到开心有趣故事,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还会让学生停下手头作业,一起分享快乐和有趣的情节。印象最深的是“生孩子比兔子下崽都要勤”的那则短篇小说,故事的梗概记不大清楚了。但从故事中我第一次知道兔子一年可繁殖八到十次,与人类生育期完全不同。从他读的小说中,后来我还分享到了许多寓言故事和生物科普知识,也逐渐明白了很多事理。小李老师有时很严厉,自习课总要不定时走下讲台轻盈地巡视教室每一个角落,那些瞌睡犯困、淘气不安分的学生不经意间脑门上就被弹个重重的脑蹦。小李老师也很爱护学生,无论是农忙生产队要求学生拾捡散落地里的庄稼,还是学校组织学生储备过冬煤炉的柴茬,他都始终带领呵护着我们。</b></p><p class="ql-block"><b> 小李老师特长还很多,懂音乐,好吹笛子,还会维修半导体、手表、缝纫机、扩音喇叭等设备,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在上初中的时候,小李老师再次成为我初二化学和初三物理老师。那时的小李老师变得成熟了许多,由于有从前的了解,我和小李老师有一种默契和格外的亲近感。 </b></p><p class="ql-block"><b> 大李老师 </b></p><p class="ql-block"><b> 大李老师大名李鸿忠,除了年龄比小李老师稍大外,个子也比小李老师略显高大些。大李老师厚重敦实,不苟言笑,总板着面孔,给人威武中有些严厉的感觉。大李老师擅长音乐,音乐课或排练节目时候,学校唯一的脚风琴总是由他负责弹奏。大李老师二胡拉的也很棒,下午课余间或放学后听看大李老师拉二胡是学生们一种很好的享受。他演奏的曲子圆润、厚实、悦耳,很有弹性。悠扬顿挫的曲调、长短不一的拉奏,时而欢快、明朗,时而悲壮、哀愁,交汇成跌宕起伏的情景剧,常常让人听得如醉如痴,产生强烈共鸣。 </b></p><p class="ql-block"><b> 大李老师还是学校的体育老师。每次全公社学校体育比赛,他总是临危受命,负责组建下榆涧学校体育运动队。那段时间,忙碌的身影便早早出现在操场上,率领着各班的体育苗子跑步、弹跳、做操。 </b></p><p class="ql-block"><b> 初 三时候大李老师成为我的化学老师,给同学感觉外冷内热、火爆率直。但我始终觉得大李老师外冷中透着宽容,火爆中有着对学生成才的期许,率直中有着对学生的厚爱。在教我的一年当中,尽管我也因上课不守纪律犯错,但他从来没有责罚过我,相反更多地给予我鼓励和鞭策。</b></p><p class="ql-block"><b> 老李老师</b></p><p class="ql-block"><b> 老李老师名吉,是老牌大学生,一度在村务农,后在下榆涧学校教过书。李吉老师个儿不高,脸色白净,常梳一大背头。在他身上凝聚了知识分子的气质和个性,有傲骨不畏上但不骄横,很清高不脱俗但近情理,人耿直有胆识但不粗浅。据说即便在言论不自由、到处扣帽子的文革年代,李老师也勇于坚持正确的言论,对于不合理行为敢于仗义执言。老李老师的学识和人品后来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被调往大同县二中任教。 </b></p><p class="ql-block"><b> 1984年当我迈入二中校门时候,老李老师在那里已经教学多年了。老李老师住一进校第一排房子通道左侧靠西第三间宿舍,有着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每天清晨起床洗漱后便活跃在篮球场上,拍球、带球、传球、投球动作轻便灵巧、连贯衔接、一气呵成、速度极快,很有美感。老李老师打篮球是二中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三时老李老师讲授36班数学课,我与老李老师走近了许多,而且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有了很深的交往相处。 </b></p><p class="ql-block"><b> 老李老师教学上认真敬业,心无旁骛,每天的数学课他早早便走进教室。老李老师注重培育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讲课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学生们也不好高骛远,基础功都很扎实。我的座位在前面,自习或课余间老李老师总要走过来看我做题、检查所学基本知识点是否牢靠。高三第二学期,为了利用好有效的学习时间,我曾一度取消了每周一次的回家,李老师便成了我和家的义务联络员、传递员,每次来回往返给我捎带衣服和干粮,向我父母通报学习生活情况。细细体会,老李老师对学生是那种无言无声的关怀和默默的注视,相比其他老师,他给学生的是自由的发展空间和施展个性化才能的教育模式。 </b></p><p class="ql-block"><b>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很少有机会见到可亲可敬的三位李老师。如今,小李老师、大李老师、老李老师都已经光荣退休。“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几十年的教育事业上,他们用满腔的热忱忘我工作,用壮丽的青春执著追求,用闪光的语言放飞希望,用智慧的化身实现理想,用两鬓的霜花把蓝图映衬得更美更真!他们是蜜蜂,在平凡的岗位上毫无怨言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是园丁,一年四季辛勤耕耘!他们是粉笔,磨短自己补长别人!他们是太阳,温暖所有孩子的心!三位李老师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很好地践行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也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称号!</b></p>

李老师

老师

老李

学生

学校

下榆涧

学习

时而

二中

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