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老吾

<h3> 《 想到李白 》<br><br><br> 作者 孙建国<br><br><br> 唐宋是咱们历朝文化承脉中最为跃动的两个时代,留下了璀璨的诗词歌赋。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播中,诗词作为文化媒介,是最响亮最辽阔的一个符号。在那个相对繁荣和祥和的人文契机之下,呼唤才情,推崇文化,礼赞诗人的浓烈氛围,孕育了一大批名留青史的诗仙诗圣。他们走近深宫大殿,走近阡陌陋巷,走进酒肆茶楼,在口口相传和低吟浅唱中,这些文化的底牌,被翻转成社会的名片,营养并推动了农耕群体的心灵觉悟,在人们贫乏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思想交流。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到那个叫酒肆的地方,听一曲《将进酒》,那一定很惬意呢?<br> 我想到了李白。<br><br> &quot;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quot;。人到中年的李白,在经历了太久的颠沛和隐居之后,突然应诏出仕到皇帝身边做一个文墨小吏。看得出他是那样的志得意满豪情千丈。他以为从此可以以自己的才华以济沧海。但他不知道的是,玄宗并非对其委以重任,而只将它作为太平盛世的一个点缀,用他的诗称赞杨贵妃的美貌,大唐的盛世和皇帝的英武。&quot;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容&quot;,&quot;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quot;。渐地,皇上不再需要它了,在一帮奸人的谗言之下,他惶惶然走出皇宫。西望长安,带着千古遗恨,又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涯。<br><br> 好在,人们并没有忘记他这个清高狂客的才情和志向,同样遭贬官命运的杜甫,一首《梦李白》,给了落景下的李白多少的慰藉啊!在江南小镇上,一个叫王伦的乡绅,用乡下人最纯朴的踏歌,滋润了游子几尽干涸的心田,随后,便有了&quot;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quot;这一千古名篇。王伦在历史的考据中无从查阅其详,李白记住了他,一千年后我们也记住了他,这也许是诗的永恒。<br> 诗人李白,以他无与伦比的天纵才情,给我们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丰硕的历史人文遗产。但纵观其一生,他又给我们那些值得探寻的启示呢?<br> 拙以为,至少三点可析可赏:<br> 启示之一,不依附。并非每个文人,都有李白的风骨,那个写出千古金句的李绅,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诗,&quot;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quot;。当此人做到宰相之后,变成了一个奢华淫意,欺君灭臣的恶魔。但李白一生蔑视权贵,一次应迢去为杨玉环作诗,大醉的李白居然指使皇上的红人高力士为其脱靴。羞辱权贵的代价是被贬谪,但李白不悔于此。有诗为证,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r><br> <br> 启示之二,不攀附。皇权社会是一个官官相护的角力场和庇护所。李白入仕已年过四十有二,但他有自己成熟的文化自知力。既不依附皇权,也不攀附贵戚。他用自己昂扬的独舞,展示了萦绕在中国文坛之上的千古绝唱。杜甫说,&quot;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quot;这就是李白。<br> 启示之三,不随附。李白的伟大在于特立独行,他经历了宦海沉浮,世态炎凉之后,找到了那种既豪迈又自适的生存方式,游历南北山川,纵情歌颂自然。在三峡听&quot;两岸猿声啼不住&quot;,到庐山看&quot;疑是银河落九天&quot;,更有大醉之后的放牙,&quot;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quot;。他用自己的文化觉醒,塑造了屹立在中国诗界的不朽传奇。如果大唐缺失了他那光彩夺目的诗句,那是多么的落寞。盛唐的诗人们,用一支支妙笔,谱写了一个朝代的过尽千帆的风流,也惊艳了远去的时光,温暖了今天的我们。<br>  孙建国 ( 老吾)写在2022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