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边学课题路,且研且思迎中期  ――记省级课题走进永和中学教研交流活动

七年级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走进校园教研交流为平台,以教学相长为主导,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零距离地接触课堂教学,5月13日上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初中学困生转化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走进永和中学进行课题中期教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观摩、相互学习研讨等方式开展。课题组主持人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刘健永主任、课题组成员永和中学邹作坤校长、坜陂中学刘赞成校长及全体成员、兴宁市初中数学陈凰教研工作室成员和永和中学数学老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由永和中学何运娟老师上一节示范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节第三节《分式的加减法》,此节课亮点纷呈,气氛活动,运娟老师教态自然,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节非常切合学生实际的示范课,运娟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适时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关注双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示范课后,参会人员就何老师的课进行评课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运娟老师语言运用自如,很有亲和力,整堂课亮点纷呈,课堂气氛活跃有度。共同探讨中,与会人员根据学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陈凰老师用一个字高度浓缩地评价了省级课题研究的特点——“实”!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以生为本,针对初中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效果显著。同时,陈老师也提出,结合兴宁山区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去转化初中学困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校老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育教学的改革。 最后由刘健永主任作总结发言,刘主任用“稳、强、度”三个字精准点评了本节课。作为永和中学,地处城乡结合,由于区域的特点,学困生相对明显,何运娟老师能够根据自已多年一线的教学功底,“稳”住课堂,教学过程做到重点突出,主题性极“强”,创新的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把握好这个“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永和中学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初中学困生转化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协办方,本次走进永和中学的课题中期教研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转化学困生效果明显,值得我市推广借鉴。从开题到现在,省级课题组全体成员边做边学,且研且思,一路荆棘,但也一路芬芳。我们相信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成效会逐步绽放,本课题也定能圆满结题。

学困生

永和

教研

中学

课题

课题组

学习

老师

初中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