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饸饹文化

大漠游侠摄影

陕北人的饸饹文化 <br>  张小兵<br>  昨日,随怀山先生回吴起赶事情,吃了一次地道的吴起过事饸饹,颇多感受。我的一篇旧文最能表达激动的心情,仔细修改,将其献给网友,也不负吴起人的热情招待。请不要嫌弃,旧饭新炒。原文如左:<br>  记得在大学时,我们的中世纪老师说,他牛棚改造时造反派要出个饭牌子,写上今日“供应饸饹”,他不会写“饸饹”二字,受尽了造反派的奚落。饸饹这两个字认得的人实在不多,有人就将“顺宁饸饹”念成了“顺宁格格”,饭馆变成了“舞厅”。陕北人大多数都认识这个字,因为这是陕北最重要的饮食之一,饸饹对于陕北人就如同白馍对于关中人一样重要。平常要吃、年节要吃、红白喜事、娃娃满月、盖房合龙口、过寿请客等等都要大吃饸饹。没有饸饹陕北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过事待客了,饸饹与陕北人纠缠一辈子。<br>  饸饹的种类大抵可分为荞面饸饹、白面饸饹两种,根据卤汁汤料,又可分为素汤饸饹和肉汤饸饹。肉汤饸饹在陕北最典型的就是羊肉饸饹,过事饸饹一般都是肉汤饸饹,昨天我去吴起,参加的这宗红事一共杀了六只羊,这样过事情只有陕北才有。“来了一伙人,吃了一群羊”,这在陕北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何况吴起属于半农半牧区。至于猪肉鸡肉饸饹简直不值一提,陕北人并不钟情这些饸饹。<br>  羊肉饸饹是最能体现陕北人性格的饮食。过红白喜事时,院子里挖上几口大灶,坐上大锅,碗口粗的柴禾直接放在灶里,浓烟升腾就像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情景一样,热闹气氛立马感染了整个大院的人。一口锅炖肉,三四口大锅压饸饹。锅里的开水哗哗翻滚,大厨吆喝一声,马上有后生们上到饸饹床子上。四五斤的面棒填进了床口,后生爬上了床干,用尽平生力气压了下去,压到中途已经使不上劲,于是一屁股坐在床干上才把饸饹压了下去。饸饹齐刷刷垂到大锅里,随着开水慢慢地铺开翻滚挣扎,直到大厨拿筷子从床口把饸饹从根割断,饸饹才像挣脱了缰绳尽情翻腾了起来,翻腾一会饸饹便熟了。大碗盛上的饸饹,拳头般大小的带骨羊肉汤滚烫地浇到饸饹上,蒸汽扑面而来,香味都好像看得见了,从碗里突突地冒了出来。有些老乡干脆先吃两碗羊肉,再用碗里的剩汤,吃上几口饸饹。主家羊肉管饱,客人放开肚皮,大快朵颐,都不足以形容陕北人的吃羊肉加饸饹。不多时,男女老幼一人一碗,有凳子的坐凳子,没凳子蹲在塄坎上,院子的每个角落都是吃饸饹的人,全院子的人都在“吸溜吸溜”地吃着,感染力太强了,诱惑力太大了,仿佛这世界上就有羊肉饸饹最香,好像大家都在抢着吃,迟了就吃不上了。饸饹的香味飘过了院墙,路过这个村子的人都知道这个村子有人过事情,既便并不相识,一碗饸饹有你吃的。<br>  看着饸饹的做法,吃着饸饹,我才有做陕北人的感觉。饸饹的卤汤是大块连骨羊肉,介乎哨子面卤汤和手抓羊肉之间,这就是游牧民族的遗风。饸饹又比中原各地憨厚粗壮,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子,又有北方民族的特点。就地取材,挖地成灶,不用太复杂的灶具,因陋就简,这些做法又与游牧民族迁徙生活毫无二致。吃起饸饹随心所欲地添面加汤,不拘小节地或站或蹲,吃相不雅地狼吞虎咽,就完全是北方民族的做派。从地域上讲陕北就是处在中原农耕文化向边疆游牧文化过渡的地带,饮食文化就是呈现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混合的特色。<br>  陕北人为什么过事要吃饸饹,饸饹的形状决定了他的民俗文化含义,长长顺顺的饸饹,经常寓意过寿人长寿,寓意去世是顺心老人,顺利走完人生的历程。即便是遇有凶事,也吃饸饹,寓意在世的家人今后平安和顺天长地久。饸饹一词在陕北方言中有几种发音和写法“饸饹hele”、“河洛heluo”、“河漏helou”和“河捞helao”。这个词起源于元代,是蒙语的词汇,所以才有很多种音译。在陕北的饮食中蒙语的词汇还有 “库勒”和“香那”“栲栳”“圐圙”等等。陕北文史专家马玉平专门做了考证,元朝的王祯《农书》记载“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明《本草纲目》有载“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清代高润生在其《尔雅谷名考》中详细记载了饸饹的做法“系以和面为团,用木机榨压而成。其木机俗称饸饹床子。”这个考证说明饸饹是与汤饼同出一源,汤饼在唐代才有,饸饹起码是唐以后的产物,元代北方已有确切的饸饹饮食,而且与现在的做法相同。饸饹是元代北方的主要饮食,这就是饸饹有游牧民族饮食特点的原因。<br>  在陕北人的生活中,有许多关于饸饹的说法,可以看出来陕北人吃饸饹吃出了文化。陕北人说人精明过度就是 “饸饹床子尽眼眼”,说物尽其用就是“饸饹床,柳木的。”只有柳木有韧性,可做饸饹床子。熟能生巧就可以说“三岁卖饸饹,久惯捞长。”陕北民歌唱道“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说饸饹颜色欠佳,但味道鲜美,以此隐喻做人的道理。陕北民歌中表达男女恋人忠贞的爱情 “荞面饸饹羊肉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荞面饸饹炖羊肉,哥哥你是撵不开的狗。”爱情可以用饮食来表达,陕北人真有的想象力,同时也证明,羊肉腥汤与荞面饸饹是最佳美食搭档。陕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就与饸饹有关,如“长留”陕北人读作“cheliu”就是顺当舒服妥帖的意思,可以形容人或者事情。“长贴”陕北人读作“chetie”,说人做事长久顺当,“顺溜”就是这事情没有磕绊,“碗大汤宽”形容做事情很大度,也有给别人优厚的条件,以此来检验此人的为人处事的情况。<br>  中医膳食理论特别讲究阴阳平衡,凉热搭配。羊肉性属热,荞面性属凉,二者搭配,温和适中,老少咸宜。陕北人都知道,连续几天吃羊肉,肝火上升,口烂眼糊,鼻血直流,羊肉的热性程度仅次于狗肉。而荞面又属于极凉性的食品,盛夏时节人们用荞面做几道凉食,是消暑的最好食品,如凉粉、凉面、煎饼、腕托。荞面搭配羊肉,热凉中和,甚合中医健康理论。陕北人无意中创造一种健康食品。<br>  我从骨子里喜欢陕北的饸饹,做的豪气冲天,就像打仗一样,把个小吃做出了大气势。吃的气吞山河,吃得豪迈霸道。我不仅喜欢它的味道,而且喜欢它的文化,更喜欢的它所营造的气氛,当然也喜欢它彰显的性格,喜欢它挥洒的激情。饸饹属于陕北人的吃喝,它在陕北才更像原生态的饸饹了。<br>  <br> <p class="ql-block">捞面</p> <p class="ql-block">近盆长者先吃肉</p> <p class="ql-block">立吃</p> <p class="ql-block">合吃</p> <p class="ql-block">美气</p> <p class="ql-block">溜达吃</p> <p class="ql-block">吃情调</p> <p class="ql-block">美女文吃</p> <p class="ql-block">饸络就油糕</p> <p class="ql-block">骑吃</p> <p class="ql-block">坐吃</p> <p class="ql-block">武吃</p> <p class="ql-block">主家后吃</p> <p class="ql-block">站吃</p> <p class="ql-block">吃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