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一提起"平康里"三个字,总感到某种羞怯。差怯谁?差怯别人,还是羞怯自己,还是羞怯曾经的过去。都与你挨不着边。当记忆成为了影子的时候,也没什么可差怯的了。今天随着记忆和道听途说,再把那街那巷,那风花雪月的故事叨叨一番,还一份知晓之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康里是一条街,座落在风光秀丽的苇湾北畔,半崖坡上借着地势盖起了三条磷次栉比的里弄小巷。大概是借鉴了南北方的里弄称呼异于当地建筑风格的原因,取其名字一"平康里"。</p><p class="ql-block"> 平康里北靠油房沟,南临后苇湾,东挨东魏家巷,西出红土湾崖。依城墙边上,敞亮幽静,半崖水畔,人迹稀少,适合寻欢作乐的去处。当初也不知道谁选的地址。</p><p class="ql-block"> 说了半天还不知道平康里是干什么的,就是土话说的"窑子"。到现在也不解为什么叫窑子,是谁给启得名。好恶毒的诅咒比喻之语。怪不得管寻花问柳叫"逛窑子",好事起了个邋遢名。</p> <p class="ql-block"> 平康里建于民国初期是国民党当政时建的,距今有百年历史了。据查,当时是三位资方老板,为国军服务兼济地方官员乡坤集资而建的。初期还没有日本人进来,1937年以后,特别是1940年前后,这个平康里也同样服务了日本人。是个很赚钱的买卖。</p><p class="ql-block"> 二、平康里的建筑和人员构成</p><p class="ql-block"> 你别说这个"平康里"建得那叫一个精致:三条小巷分置三个"里",一里为一个三层院建筑,每层一个特色小院。小院里有花有草,假山水池,僻静安绅。小巷两侧左边五间两层,右边五间两层。一间做鸨子接待室,其余各间用做接待嫖客。每个层院是一个独门独户,关起门来无人能入,安安静静地尽情快活。这样一算三个"里"101个房间,嫖客多时能同时接待近百人呢。拉来一个连都能安下。</p><p class="ql-block">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逛了一回"窑子"就会被冠名为"嫖客",真难听。没有大把的钱是当不了嫖客的。</p><p class="ql-block"> 鸨子一也称客娘、姐娘、老鸨等多种称号。通常是从其它大城市聘的,或者从老窑姐中选聘的,是特别善应筹、懂女事、广交际的成年妇女,年令有大有小。特别得能有手腕笼络和管住这些窑姐们。多数被迫参与卖婬的小姑娘都惧怕这些鸨子。因为挣线多少,接什么样的客,都是鸨子说了算。既然入了窝谁不想遇上个好点的人、富裕的人,这都靠鸨子看着分配。</p><p class="ql-block"> " 窑姐"旧称妓女,也叫出卖皮肉的女人。每个人都有名号:江南才女、水乡桂花、兰花二姐、青岛甲人、济南头牌等,客人点号下贴子,付钱领人入室。也有因为叫不上号白来一趟的,也有花重金从别人手里抢头牌的。不足为怪。</p><p class="ql-block"> 窑姐的来源五花八门。是社会最底层的受尽欺凌的人。一种方法是买卖,另一种方法是暗选。一般操作模式就是花钱到全国各地买好人、答应最低收入和"提劳费",好言相劝,高挂大牌,另眼相待。据查资料平康里就有从安徽、河南、四川买来的"高档人材"。另一部分是挂牌暗选:乡里街里撒下眼线,瞅着谁家女子漂亮、身材好,再会个琴棋书画啥的,就差人去说辞,下聘。也有个别的穷人家的孩子是被生活所迫卖到这里边不得已而为之。</p> <p class="ql-block"> 三、平康里妓女接待嫖客的主要形式</p><p class="ql-block"> 1、打茶围:也叫开盘子是嫖客接近妓女的第一步。嫖客首次到班子玩,由班主或老妈子将其让进屋里,随之高喊"见客",这个班子的妓女即全部出来,然后由班主逐个报名,让嫖客挑选,如无中意者,嫖客则接着离去;倘若看好某妓女,主客可用手指出,其他妓女退出。这个留下的妓女便与主客成为"情人"的关系。同时,老妈子摆上黑白瓜子两盘,红锡包牌香烟6支,由作陪妓女将瓜子、香姻分送各客人,最后送给主客,以表示宾主之别。随之给客人点烟、敬茶,随即扯谈起来。嫖客可问妓女姓名、籍贯、身世等。妓女也可问嫖客姓名和职业等。经过初会,主客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临走时付开盘费1元(七七事变前价格)。惟嫖客必须次日再去一次,此谓"回盘",这才能确定主客与已见面妓女继续"相好"的关系,而成为熟客。以后再去,就不用再走见客挑选的过程。班子里伺候人的老妈子记忆力很强,只要去过两次(回盘之后)便能认出是哪个妓女的熟客。再去时,她便指向哪个妓女的屋里去。</p><p class="ql-block"> 在日伪统治时期,因物价不断上涨,打茶围的价格也相应增加,由原价1元改为由嫖客随意赏钱。因嫖客身份、职业的不同,赏钱自有多寡之分,这说明嫖价涨了。</p><p class="ql-block"> 2、叫条子:就是在某酒楼宴请宾客,或在交际场所打牌取乐,主人为找妓女出来陪酒、伺候,就写一纸条,送到平康里,点名道姓找某书寓某妓女出来陪酒或打牌。妓女见条后,即按地址坐人力车前往。此为"叫条子"。再有的以电话告知花界事务所,就不用写条子,但仍沿用"叫条子"这个名称。那时,凡在酒楼饭店需人陪酒时,就得叫能喝酒、能陪酒、能劝酒、能闹酒的妓女,才能格外热闹。"出条子"的价格比打茶围高一倍,多赏不限。还要付给妓女来回车费。</p><p class="ql-block"> 3、过班:过班是成帮的嫖客到妓院打茶围时,适值客满,无房间接待。这帮人便去了另外一家,并约某相识的妓女来此相见,这叫"过班"过班一般不需花钱,但必须再到过班的妓女处开盘子,否则受妓女岐视。</p><p class="ql-block"> 4、住宿:一般经过几次"茶围",互相认识、了解並建立了感情之后,方可提出"住宿"。住宿前由老妈子伺候点心,翌晨,还要招待一番。"住宿"价格,每晚10元,(七七事变前价格)另外还要给点心钱和老妈子赏钱。但也有例外:搭班妓女热衷于嫖客,倾心相待,不肯收钱的。还有的嫖客为博得妓女欢心而额外破费的。</p><p class="ql-block"> 5、开苞:又称"梳拢。妓院里尚属处女的雏妓,名曰"清倌",只接待"打茶围"的嫖客,对熟客也不留宿。嫖客对"清倌"不能像一般妓女那样放荡。在语言行动上要保持一定的分寸。"清倌"到了一定年龄,就注意物色在结识的嫖客中选出俊秀漂亮又肯花钱的意中人;或者由班主选中被选中的嫖客花钱最多的那个人留住第一宿,享受初夜权,谓之"开苞"。被选中的嫖客,首先要满足班主的要求,除承诺"开苞"应付的高代价外,还要给妓女买不少上等衣着和应用物品等。七七事变前要花钱数百元,留宿七天。"开苞"结束后,这个妓女便成为广泛接客的一般妓女了。</p><p class="ql-block"> 平康里的妓女,每人多有某种艺技专长,如云祥书寓的香妃擅长京剧、连喜能唱大鼓书;怡红书寓的妓女都能跳三步舞。当时流行的歌曲《千里送京娘》、《何日君再来》、《四季歌》、《天涯歌女》《木兰从军》等,一般妓女都会唱。同时还能唱些民间小调。也有的妓女能猜拳行令、酒大拳高,善于陪酒劝酒闹酒的。还有的虽无一技之长,但能说会道,善于逢场做戏、嘻笑怒骂、要啥有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解放以后的平康里</p><p class="ql-block"> 这个潍坊市有名的皮肉行业,赚足了钱以后,随着解放的炮声打破了它的寂静。一九四八年五月潍县城解放,政府颁布法令,取蒂一切明里暗里的妓院、窑窝,打击从事此行业的恶棍、恶霸、国民党官员。一夜之间天变了,可这些窰姐怎么处理呢。听当时的知情人说,一部分回了农村老家,一部分从良嫁人,一部分分配了纺织厂和服务行业。像华东织布厂、工胜织布厂、绳经纤维厂都有这样的人在劳动,不过脾气都不太好。经常被人戳脊梁骨。</p><p class="ql-block"> 平康里的房产据查都低价卖给了当地人,一块线就买一间房。都不愿住这样的房子,怕人笑话说闲话啥的。可见皮肉行业解放后就很不吃香了,萎缩了,消声匿迹了。</p><p class="ql-block"> 解放以后的平康里慢慢住进了平头百姓,回归正常。一批公管房租住了贫苦家庭。过起了正常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平康里作为一处窑子已经彻底消失了,但作为一个地界还是保留着它的风采和价值。后经政府改名为文化路,直到一九九O年城市拆迁改造,並入了苇湾小区。旧的地址已经荡然无存了。</p> <p class="ql-block">文章编写:晚月</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杜崇光</p><p class="ql-block">部分内容取自宋伯良的《潍州史话》,图片取自网络,特此说明。匆忙草之疏漏难免,阅者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