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张家口,无论是城市乡村,不管是节日、庙会,还是红白喜事,都是要唱戏的。本来这一带过去是有属于自己的地方秧歌戏,是一种趋于戏剧性的民歌,乡土气息浓郁。古书上就有“上元时节民间踩高跷,耍社火,唱秧歌,俱以为乐"的记载,但这种秧歌戏很快就被一个外来剧种晋剧所取代了。</p><p class="ql-block"> 晋剧是形成于清道光至同治年间的大剧种,其在山西中部的晋中、太原一带形成,又称中路梆子。在山西省外的晋剧中,尤以张家口最为兴盛。张家口为长城脚下的塞北名城,多民族杂居,明代辟为商埠,清康熙年间成为内地与蒙古地区和俄国的通商城市,是北方著名的“旱码头"。清朝中叶,大批晋商进入到张家口,办钱庄,设票号,开商铺,营茶庄……“商路即戏路”,晋剧也随之引进了。那些晋商巨贾们为解思乡之情,并扩大商界影响,不惜花费巨资,把晋中戏班招来演出。由于当地乡民多为山西移民后裔,与山西属同一语言音韵体系,所以晋剧一经传入,即为乡人喜闻乐见,妇孺皆爱。由于张家口商贸经济的繁荣,吸引着大批的山西晋剧名伶纷至沓来。当时的晋剧艺人要想出名,仅仅在晋中和太原唱红是不行的,还必须到张家口一试身手,只有在这里唱红了,再回到山西才会被认可。而张家当地戏剧班社也顺势改为以唱晋剧为主的戏班了。就连乡人自娱自乐的坐场班、鼓乐班,吹奏的也是山西中路梆子经常上演的几出看家戏;走在乡间路上的农民,哼唱的也是晋剧的戏文,民间赞美晋剧的顺口溜说到:“山西梆子对口味,哪咿呀哈有品位,越听越看越有滋味。”晋剧已然成为了张家口名副其实的地方戏了。至此,成就了张家口晋剧第二故乡的美名。</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晋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纳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路梆子等剧种的优长,导入本地秧歌、二人台等地方民间艺术元素,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唱腔多元融汇,优美流畅;道白字清韵圆,受听易懂;音乐主格调鲜明而又丰富多彩;表演则不离行当又个性突出。剧目丰富,文武戏皆备。传统戏有五百余出,现今经常上演的有百余出。演职员人才济济,名家辈出。表演艺术家杨丹卿(艺名筱桂桃)被誉为“旦角皇后”,与山西“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齐名,被并称为“东桃西果”。</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到张家口旅游,请你一定要亲耳听一听,亲眼看一看戏曲百花园中亭亭玉立,独树一帜的张家口晋剧,深切地感受一下这朵传统艺术奇葩的诱人魅力与熠熠光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