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的热闹去处踏水桥

中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水桥,是成都东郊建设北路二段上跨沙河的一座小桥,上游处是电子科大东校门秀苑桥,下游处是建设路沙河大桥。</p><p class="ql-block">踏水桥在建设路片很低调,不太为成都人熟知,但在上世纪末叶,却是成都东郊工业区的核心地段,是一处非常热闹的地方,更是企业职工离不开的伴侣,它影响着一代人的日常生活,那个时段的繁盛场景东郊人至今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踏水桥地理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这座横跨沙河的小桥在清代叫做”下三洞桥”。它的得名是因在上游处即现416医院旁,还有一座三洞桥为上三洞桥之故。</p><p class="ql-block">而“踏水桥”之名的来由,据当地民间传说:民国时期,沙河东岸有一家人嫁女,送亲那天,河水暴涨淹没桥面,抬花轿的人只得踏水而过。从此以后,当地人就称下三洞桥为“踏水桥”了。</p><p class="ql-block">踏水桥旧时为三洞石拱桥,1973年重修时改为新式拱洞,桥面也改平直了。</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踏水桥,即下三洞桥。桥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大)学生在假日游沙河。(电子科大档案馆供图)</p> <p class="ql-block">而对应的上三洞桥在踏水桥上游不远处,即今三友路416医院旁,原圣灯乡平安村三组境内,是清末光绪年间修建的一座红砂石三孔平栏石拱桥,桥宽5.2米,中拱高4.7米,跨度30米。</p><p class="ql-block">▼圣灯乡平安村沙河上的三洞桥。(魏宏摄)</p> <p class="ql-block">三洞桥墩上有石刻龙头凤尾,桥栏上有石刻兽雕,做工精致。此桥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三友路旁的上三洞桥现已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踏水桥下的沙河旧景。</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沙河上的水磨房([英.]伊薩贝拉.露西.博德摄《长江流域旅行记》)</p> <p class="ql-block">▼踏水桥段的沙河,秀苑桥至踏水桥。(摄于1958年小魚提供)</p> <p class="ql-block">▼1992年,放养的鸭子在沙河中嬉戏(杨永琼摄)</p> <p class="ql-block">▼1973年重建后,又经多次提升改造的踏水桥。</p> <p class="ql-block">▼新踏水桥桥面。</p> <p class="ql-block">在旧时踏水桥与沙河下游的建设路大桥之间,原有一“放生池”,为“成都刘门”所建。</p><p class="ql-block">成都刘门,是近代成都一个儒学而具宗教性的团体。刘门的慈善活动很多,放生是其中之一。此放生池开凿于清光绪年间。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日,刘门弟子和附近农民都带着买来的鱼虾到此放生。</p><p class="ql-block">据《成华历史文化地标》等资料介绍,当年的刘门放生池占地很大,有四亩之多,还修有围墙,四周是茂林修竹、绿草葱茏。放生池的大门有专人看守,门前立有一通石碑,上面刻有“放生池”三个大字,是当时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如今,放生池早己消失。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政府有关部门在沙河岸边原址处立了一个标示碑牌,上面简单介绍了刘门放生池的来历,让后人不至于忘记。</p><p class="ql-block">▼旧时放生池处的指介碑牌。</p> <p class="ql-block">▼现在,每年沙河边上,一些民间团体都会举行一定规模的放生活动。</p> <p class="ql-block">踏水桥下游不远处即是建设路,沙河水穿越而过。</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沙河上的建设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2010时的建设路大桥,那时桥头的钻石广场还未修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水桥处在建设北路二段上,但这条道路直到七十年代並未贯通,因那时踏水桥西头的大片区域是著名的高等学府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今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p><p class="ql-block">这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抽调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简称“成电”。</p><p class="ql-block">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办学。为成都东郊工业区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当时工业区内的各军工𠂆为保密起见,对外皆以信箱数字称呼,如69信箱、82信箱、106信箱、107信箱等等,因而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对外称号为“83信箱”。</p> <p class="ql-block">▼1956年,位于沙河踏水桥旁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建成开学,图为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大会。</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沬若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书写的校名。</p> <p class="ql-block">195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仿照前苏联“莫洛托夫动力学院”教学主楼而建成了本校的教学主楼。是当时成都市内体量较大的单体中苏合璧式建筑,至今仍是城东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这栋体量宏大、特色鲜明的主楼,六十多年以来,最初的使用功能也一直沿用。</p><p class="ql-block">▼成电教学主楼。(图据@雨婷)</p> <p class="ql-block">▼成电学生在沙河边复习功课。(小鱼摄于1958年)</p> <p class="ql-block">▼197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师生在大街上游行。(成都方志编委会供稿)</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位于踏水桥旁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大门。(电子科大档案馆供图)</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位于建设北路二段4号的电子科技大学新校门。校名字体为郭沬若书体拼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设北路二段西起一环路东段,东至二环路东段,正好连接成都的一、二环路,沙河横穿道路而过。</p><p class="ql-block">踏水桥西头有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位于道路两侧,而东头道路南侧是东郊工业区内的著名企业国光电子管𠂆,北侧是成都电焊机研究所。。</p><p class="ql-block">国光电子管厂(又称七七六厂、6号信箱)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我国综合性微波电子管厂、国家大型军工骨干企业。</p><p class="ql-block">国光电子管𠂆曾经的厂区位置是现在的建设路伊藤洋华堂店和“首创”楼盘处。现工厂己迁走,宿舍区还在,就在建设巷旁第五大道的位置。这里,是建设路商圈的核心地带。</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建设路大桥东头的的国光电子管厂。(浮雕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成都电焊机研究所1965年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内迁至成都后成立,专业从事各类焊接设备的科研、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同时还承担着我国电焊机行业标准制修订、产品检测、技术情报信息交流等工作,是电焊机行业国家级研究所和行业技术归口所。</p><p class="ql-block">▼建设北路二段北侧的成都电焊机研究所。大门在路口的二环路东一段29号。</p> <p class="ql-block">▼建设北路二段旧貌。</p> <p class="ql-block">▼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门前的建设北路二段上的梧桐树,每到夏天,繁盛的枝叶覆盖使整个路面不见阳光,是一条美丽的林荫道。</p> <p class="ql-block">▼建设北路二段东头二环路口。</p> <p class="ql-block">▼建设北路二段东段。</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末叶,建设北路二段东头及踏水桥头沙河两岸,是一片非常热闹的地方,因这里是一个占道经营的大型农贸市场。</p><p class="ql-block">早在1958年左右,踏水桥集贸市场、建设巷农副产品市场就已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因为这里有6号(国光电子管厂)、82(宏明无线电器材厂)、69(新兴仪器厂)、106(红光电子管厂)、107(锦江电机厂)和工业建设培育人才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𠂆矿学校。工厂林立,人烟稠密,需求旺盛,在位于建设路片区中心的踏水桥及附近,自发形成的露天集贸市场,就日渐繁荣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个菜市场沿街形成,很方便下班职工带菜回家,市场内的蔬菜多为附近农民自种的作物,新鲜而价廉,故而市场生意火红,人气旺盛。每天从早至晚,人声鼎沸,三轮车、自行车云集,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踏水桥东头建设北路二段上的占道菜市。</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踏水桥东头由建设北路二段菜市延伸而成的沙河岸边的菜市场。</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踏水桥沙河边菜市场近景。</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踏水桥市场也曾迁移到居民更加集中的建设巷。但由于市场嘲杂、乱设摊点防碍交通、卫生环境差而遭周边居民投诉。几年后迁入了1985年竣工的建设路综合市场。</p><p class="ql-block">▼踏水桥、建设巷菜市场1985年迁入了新建的建设路综合市场。</p> <p class="ql-block">▼建设路综合市场内的菜市。</p> <p class="ql-block">▼踏水桥西头沙河边,是休闲娱乐之地。紧靠桥头的是一座喝茶聊天的“晚晴园”茶园,是东郊企业职工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最值得回忆的是晚晴园外沿沙河边的理发摊,从晚晴园墙边一字排开到建设路大桥,当时东郊人戏称为“河边发廊”。</p><p class="ql-block">最盛时的八十年代,数十个理发摊沿河岸一字排开,每个摊的工作台面是河边栏杆旁的水泥墩将就而成,上面放置理发工具,一面三十厘米左右的镜子掛在高大茂密的梧桐树树干上、一个塑料脸盆里放着毛巾、其旁放有热水瓶供洸头之用。</p><p class="ql-block">因为这里理发价格低廉,而且服务方便完善,所以“沙河理发长廊”很受东郊人的欢迎。</p><p class="ql-block">▼踏水桥沙河边的“河边发廊”。(陈道洋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河边发廊中段旁有一小巷名建设支巷,进去约100米左右即是现今已大名鼎鼎的建设巷,此巷为南北走向,原为成电学生宿舍区的南大门,向南接建设路。</p><p class="ql-block">▼建设巷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在九十年代以前,因这里曾设过菜市场和成电的众多学生,这条小巷一直都比较热闹。巷内有多家以学生为对象的小吃店和苍蝇馆子,每到饭点,生意倒也火红。</p> <p class="ql-block">建设巷上的国光电子管厂(6号信箱)职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国光九街坊旁有一家名为“兴和饭店”的中餐店,从八十年代的“苍蝇馆子”起家,由于经营得法,价廉物美,味道巴适,深得成电学生喜爱。当时店面很小,每天傍晚,餐桌就占满了门前的人行道,生意火爆了几十年,故而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新世纪初年具有一定档次的餐厅。遗憾的是饭店现在已易手。</p><p class="ql-block">▼新世纪初年的兴和饭店。</p> <p class="ql-block">▼喧嚣繁杂的建设巷。</p> <p class="ql-block">进入新世纪,扩大招生后的电子科大学生巳达万人以上,庞大的饮食需求,催生了餐饮业的发展,投资者的不断加入,使短短的建设巷以及横向的建设中路、建设支巷共三条小街,几乎所有的门面都开成了小吃店。</p><p class="ql-block">众商家各显神通,或自创或引进,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现己成全国知名的美食街。故有网俚言:游容来蓉,不到建设巷打卡,不能称到过成都。</p><p class="ql-block">▼新世纪初年的的建设巷,小店的桌凳摆在本不宽畅的小街上,杂乱而拥堵。</p> <p class="ql-block">▼还有以三轮车为摊的流动小贩,更使这条小街混乱不堪。</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建设巷几经改造整治,已旧貌换新颜。各小店的店招都安装了霓虹灯,到了晚间尤显光华。</p> <p class="ql-block">现在建设巷美食一条街一瞥。</p> <p class="ql-block">建设巷的美食不只电子科大学生追捧,市区内的吃货们和外地游客也纷至沓来,人满为患致使各店门前排起了长队。</p><p class="ql-block">▼建设巷小吃店门前的排队阵仗,真可称人山人海,超级震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水桥市场的繁盛喧嚣己从人们头脑中渐渐消失,而更盛的人间烟火又扑面而至,网红美食一条街建设巷现己火爆蓉城。回顾东郊的核心区域踏水桥的巨大变化,真使人感慨!</p><p class="ql-block">▼面貌一新的踏水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