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南湖篇七)

吴跃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湖篇(七)</b></h3> <div><b><br></b></div><b>⑯ 湖心岛(续三)</b> <div><b><br></b></div><b>【南湖画舫】</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嘉兴的水乡船模(嘉兴船文化博物馆)</h5> <div><br></div>嘉兴自古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南湖风光秀丽,文物景观荟萃,游湖泛舟之风历来盛行。每到清明、荷诞、七夕、中秋等民间节日,岸上游人如织,湖上游船荡漾,曲调丝竹之声悦耳,日夜不绝;人们乘画舫、品船菜、赏莲荷、观龙舟,热闹非凡。<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湖泛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游船——画舫</h5> <div><br></div>游湖少不了游船,旧时南湖游船就有画舫、曲船、灯船、精舫、网船各种,供游人选择。画舫就是一种游船,游客坐在画舫中,听歌唱曲,饮酒作乐,也有人特地雇船打牌、麻将消遣。画舫最初是“丝网船”,源于无锡,是太湖游船。民国初年,无锡人来嘉兴经营游船生意,将丝网船装饰成画舫,所以当地人把这种船称作“无锡快”。<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丝网船——俗称“无锡快”</h5> <div><br></div>南湖画舫一般长12-20米,宽3米以上,有前舱、中舱和后舱,前舱与中舱间有舱门,中舱为客舱,后面为房舱,设有床枕。过道分为“单夹弄”和“双夹弄”两种,舱内均有桌椅供聚餐娱乐。中舱有气楼(也叫明楼),四周为雕花窗栏,船身装饰花纹图案,舱顶有煤气灯。后舱为厨灶,用于煮茶和烹饪南湖船菜。<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夹弄”丝网船内部,中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中舱与后舱之间的房舱</h5> <div><br></div>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中断。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构,并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嘉兴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南湖成为革命圣地。而当年这艘画舫,被誉为“南湖红船”,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共“一大”在船舱中的会场(复原)</h3> <div><br></div>1959年根据有关部门决定,经中央审查同意,嘉兴市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一大”代表回忆和专家的寻访,仿制了一艘丝网船,并经“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现在,烟雨楼前的这艘南湖画舫长16米、宽3米,船头宽平,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舱顶搭凉棚。船舱内部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当时“一大”会议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摆着八仙桌和朱漆的凳椅,茶几上摆放茶壶和茶杯。舱内悬挂的对联匾额,和舱壁、屏风上的金饰木雕图案也都仿照当时画舫上的装饰。<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1959年仿制的“一大”纪念船(来自南湖革命纪念馆),现在都称之为“南湖红船”</h5> <div><br></div>画舫后面还系着一艘小拖梢船。当年“一大”代表们到嘉兴后,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这艘小拖梢船接上了画舫。<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南湖红船</h5> <div><br></div>“一大”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别离开了嘉兴,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建成,仿制成功的纪念船停靠在烟雨楼东南湖边,展示在参观者面前。<div><br></div> <div><b><br></b></div><b>【访踪亭】</b> <div><br></div>访踪亭位于湖心岛南侧南湖纪念船的湖边石岸上。亭中立有董必武同志的题诗碑。<div><br></div> <div><br></div>1964年4月5日,当时78岁的董必武同志自广州坐火车返回北京,途径嘉兴时,他吩咐停车。时值清明,细雨纷纷,他携夫人何莲芝重游南湖,他登上纪念船,回顾中共“一大”召开时的情景,在当年开会的中舱与夫人合影留念。<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与夫人一同登上纪念船</h5> <div><br></div>董必武同志这次来嘉兴,距离他1921年作为“一大”代表到此已经过去了整整43年。他先登烟雨楼,认真观看“中共一大史料陈列”之后,又拄着拐杖来到纪念船前,对船的外型、内舱、结构及陈列布置进行了详细察看,然后说:“这只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必武题诗,国家一级文物</h5> <div><br></div>当天下午,回到嘉兴县招待所,董老仍心绪难平,感慨万分,当即挥毫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这幅题诗原件纵120厘米、横65.5厘米,现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收藏于南湖革命纪念馆。<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必武当年题诗用的笔、砚(南湖革命纪念馆)</h5> <div><br></div>董老是唯一一位重访南湖的中共“一大”代表,他的题诗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尤为珍贵。1985年6月,南湖革命纪念馆将这幅题南湖诗镌刻成碑,并建纪念亭,立碑于亭中,供游人瞻仰。诗碑高180厘米,宽90厘米,厚27厘米。<div><br></div> <div><br></div>1986年杨尚昆同志来南湖,为诗碑亭题写“访踪亭”三个大字。<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尚昆同志题匾</h5> <div><b><br></b></div><b>【南湖革命纪念馆】</b> <div><br></div>南湖是党的诞生地,收集、整理和展陈党的历史资料,是嘉兴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1959年到2011年五十多年里,嘉兴市两易馆址、三次建设南湖革命纪念馆,显示了嘉兴市的责任与担当。<div><br></div> <div><b><br></b></div><b>建国十周年首次建馆。</b>1959年6月,嘉兴县委决定当年国庆节前建立“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室”,陈列“一大”至“八大”有关历史图片、资料和文物,仿制“一大”在南湖开会时的游船,作为纪念船,向建国十周年献礼。<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9年建成的第一代南湖革命纪念馆(来自网络)</h5> <div><br></div>陈列室是纪念馆的前身,选址在湖心岛,借用“清晖堂”左右两侧厢房作为馆舍。经过改造装修,南厢房“菱香水榭”辟作中共“一大”陈列室,北厢房“菰云簃”辟为办公室、接待室和会议室。<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代仿制的纪念船(来自网络)</h5> <div><br></div>工作人员前往上海望志路中共“一大”革命博物馆,复制“一大”代表的图片资料;同时收集整理“一大”的历史资料,然后制作图片、编写说明,布置上墙。还修缮烟雨楼,整理和绿化周围环境。<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代纪念馆内部(来自网络)</h5> <div><br></div>纪念船历经多次打样、征求意见和上报审查,50多名船工日夜赶制,于8月底制作完工后,技术人员又补绘了图纸,如今,这份珍贵图纸保存于嘉兴市档案馆。<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贵的第一代纪念船图纸(明楼图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船的横剖面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窗和榻的图纸</h5> <div><br></div>1959年国庆节,伴随着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成立,仿制的纪念船同步下水,至今一直停泊在烟雨楼东南方水面上。<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船模</h5> <div><b><br></b></div><b>建党七十周年扩建纪念馆。</b>1990年6月,嘉兴市委在全市开展“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在半年时间里,300多万南湖儿女集资320余万元,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址选择在南湖东岸、渡口北侧。<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1年落成的第二代南湖革命纪念馆,新近修缮过</h5> <div><br></div>在这次群众自发自捐的活动中,从南湖之滨到全国各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居民,都纷纷慷慨解囊。连远在北京的王会悟老人得知此事后也寄来了100元。<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捐款纪念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会悟老人的捐款信</h5> <div><br></div>1991年6月25日,在建党70周年前夕,第二代南湖革命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主体建筑俯瞰呈镰刀铁锤,为中国共产党党徽形状,总高19米,二层,顶部矗立高6米井字形外方内圆的丰功牌坊,门楣镶嵌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整个建筑造型别致,具有显著的纪念特色,与停泊在南湖水面的纪念船隔湖相望,互为呼应。<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小平的题写“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共产党宣言》首译本</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毛泽东《观潮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新青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陈独秀先生讲演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李达著《社会学大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何叔衡用过的牛皮旅行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陈列的部分文物——革命老人王会悟采访笔记</h5> <div><b><br></b></div><b>建党九十周年建成新馆。</b>2005年10月,南湖革命纪念馆扩建项目获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新馆选址在南湖南岸,于2007年开工建设,于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1年建成的第三代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h5> <div><br></div>新馆占地面积2.73公顷,总建筑面积19633平方米,是原馆面积的10倍,其中展厅面积7794平方米。新馆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组成,平面呈“工”字造型,建筑四周有五十六根檐柱,寓意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三位“一大”会议代表群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楼开天辟地展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楼光辉历程展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巨幅壁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者络绎不绝</h5> <div><br></div>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度25米,是主展区;东、西副楼均为两层,高度为11米,西副楼为副展区。新馆展陈内容分为“开天辟地”和“光辉历程”两大篇章,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展品</h5> <div><br></div>新馆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后赴山东、湖北、湖南、上海、北京等地,走访多家纪念馆、相关历史人物家属及相关人士,征集并复制了大量文物。新馆展厅的文物达800多件(组),不少在国内是首次展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21件(组)。<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展厅</h5> <div><br></div><h5>全文结束,谢谢阅读。</h5><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