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岛山海忆荣成,终南长安夜未眠。

天凤归来

《天凤归来·姜姗秀回忆录》 总.001 第一部 第一集 归来仍是少年,1967年摄于山东荣成。(作者供图)<br> 这是一幅拍摄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照片,我一直珍藏在相册里,画面中是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我(左)和我的小伙伴,姜培花(中)、姜翠芹(右)。<br><br>每当看到这张发黄的老照片,就会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并把我带回故乡,带回到那个最为纯真的年代...... 大东胜境九顶铁槎山(作者供图) 我们的村庄就在一条山脉脚下,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山南则是一片广阔的金色海湾。这座山脉位于山东荣成南部的黄海之滨,远远望去峰连九顶,山海相映,景观秀丽,因此自古就有“大东胜境九顶铁槎山”之称。<br><br>故乡虽景色宜人,可转眼之间,我自年少时背井离乡,已有五十余载,五十年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已过花甲之年的我,也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思念那里的父老乡亲,还有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br><br>那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时常一同跟随着大人们,赶海抓鱼虾,下田挖野菜...... 大海的记忆(作者供图) 还有村里的院落,全都是用一种当地的石头与海草搭建而成,俗称“海草房”,居住起来冬暖夏凉。我们家的小院就在村南头,院子大门东侧是村小学,大门西南方向不远处,还有一口村里人共用的老水井,那井水清甜甘冽。<br><br>记得我的老父亲,常在这里担水浇地,他那勤劳朴实的背影,在我心中永远是一座伟岸的山。<br><br>院墙外有一颗父亲亲手栽种的柿子树,每到秋天,火红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院子里还栽种着一丛栀子花。院子门楼下铺有一块大大的青石板,我常在这块青石板上蹦跳玩耍,就是这块青石板,不知承载了多少我童年的足迹与记忆......<br> 还有我的姥姥,母亲和姐姐,就是在那个物质匮乏而生活极为困苦的岁月里,她们却依然能够以苦为乐,坚持操守,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女红刺绣能手。祖辈们的德行与勤劳,早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今日,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的言行。<br><br>早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就已跟随着大人们学习刺绣针法了,而到了九岁时,大人们裁好的衣片,我通常会在夜里,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缝制好一件成衣。 海草房小院(作者供图) 尤其是姐姐,手把手教我绣花的场景,也总是历历在目,浮现于脑海。<br><br>白日里,姐姐总会唱起歌谣,并摘几朵院中的栀子花,插戴在自己和我的发髻上,然后与来的小伙伴们抬出一幅四人同时操作的实木大绣花绷子,两两相对而坐,大家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一边飞针走线,似乎忘记了绣作的疲劳。<br><br>就在这小院里,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回荡着阵阵快乐的笑声......<br><br>大约一晌的功夫,在这幅洁白宽阔的面料上,就神奇地呈现出一幅繁花似锦的图案。这一幅幅图案,一件件精美的服饰绣品,不仅仅是一件衣裳,或是一套嫁妆,同时也寄托着我们这些小小绣娘心中多彩的梦想。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021年摄于荣成海湾(作者供图) 此时此刻,在古都西安的我,正思念着我的故乡和那里的风土人情。我永远感恩姥姥、母亲还有姐姐传授给我的女红技艺。<div><br></div><div>而作为一名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放眼当今社会,那纷繁复杂的心情也令我久久不能平静。<div><br></div><div>今日之中国,由于不断遭受西方文化冲击入侵,人们的内心逐渐开始变得浮躁,道德缺失,拜金享乐主义思潮盛行,究竟还有多少人能真正静下心来传承我中华文化与国粹技艺?身怀绝技的大师工匠也变得越来越少。</div><div><br></div><div>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人群,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缺失,大部分人一出校门,就学着大人们去挣“快钱”,根本不愿花时间精力去拜师学艺,传承中国文化与中国技艺。这种状况,使得中国许多珍贵的千年国粹与技艺面临失传与消亡!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堪忧。<div><br></div><div>百年之前,梁启超先生就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br><br><div>也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的那样:“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div><div><br></div><div>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尤其要提醒广大的青少年朋友,绝不能做愧对祖先之事,一定要留住我们乡土中的手艺,留住我们的记忆与乡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复兴华夏而奋勇前进!</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 <div>文章作者:姜姗秀<br>图片编辑:惟 莲<br>文字编辑:大 利</div><div><br>2022年 05月 09日 夜 23:58 于古都西安<br>文章系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div> 作者简介:姜姗秀,号惟琳居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其中国华服作品“汉服曲裾深衣”曾荣获“国风秦韵”首届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展金奖。<br><br>注:<br>1.文章部分姓名为化名。<br>2.文章配图均由作者提供。<br>3.文章系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div><br></div><div>欢迎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并转发分享,您的赞赏与支持是我创作与前进的动力。<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