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这意味着“依法带娃”已成为每个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祖国未来、民族希望。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未成年子女?如何成为合格的家长?做不到“依法带娃”又有什么后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会带来什么影响?</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告诉了家长家庭教育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更能够为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提供行为指引,同时又明确了国家、社会等为家庭教育提供的指导、支持和服务,能够为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法律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观念,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良好道德品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p><p class="ql-block"> 父母双方共同参与、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寓教于日常生活中,坚持严慈相济,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根据未成年人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尊重、理解和鼓励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应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沉迷网络。</p> <p class="ql-block"> 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应承担怎样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长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 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将承担不利后果,会被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将被要求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公检法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责令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