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坛】文学正道是沧桑

石先生

<p class="ql-block"> <b>文 学 正 道 是 沧 桑</b></p><p class="ql-block"><b>  ——对地域文学圈子的一点认识</b></p><p class="ql-block"><b> 文/史 权</b></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没资格谈论文学的。虽然从小就开始喜欢它,爱好它,但充其量始终还只是一个爱好者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崇拜文学,崇敬某个大作家,都是因为他(她)们的作品文章,能够引起心底的共鸣,触及到了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柔软。而绝对不会因为作者是什么高官名人或网红大咖而去盲目崇拜阿谀奉承。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因为以我们现有的水平,这些人咱也接触不到。(自嘲一笑)</p><p class="ql-block"> 文学,其实就是人学,关系着立德铸魂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个观点这些年基本得到了社会的公认。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我们陕西汉中的作家丁小村老师说:“文学最重要的人文价值是唤起人的美好情感:爱,美,同情和怜悯,反思和感悟,正义和崇高……”对此,我也深以为然。因为文学的高贵之处正在于他的思想性,无论是颂扬真善美,还是针砭假丑恶。都以普世接地气的文艺语言表达出来,潜移默化的教化众人,改良世风,最终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进化过程。</p><p class="ql-block">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天赋或本领从何而来,最直白途径便是读书,然后阅历和思考。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下,但凡写作之人,或多或少无不读孔孟与唐诗。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古人尚且有如此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真值得我们感叹学习。而“学而第一”的通篇重点思想,其实莫不离“吾日三省吾身”这个主要论点。凡事先莫急争论他人非,而是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是不是也会犯别人一样的过错?是否也有自以为是让人反感的地方?是否时时不忘学习,不断地刷新创作水平推出新作品?</p><p class="ql-block"> 其次,为文之人的圈子交流,也是非常的关键,想要向别人交流学习,最起码自己要拿出真诚的态度,虚心接受善意的点评,认真请教学习不同的看法,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如果只一味地想听赞扬的虚话,那就变成了虚伪的卖弄。有些人这样创作多年,水平不见一点长进,还老爱拿多年前的几件老作品炫耀。写作如不能经常推陈出新,拿出有干货的新作品说话,“人不知而愠”,就落了下乘。</p><p class="ql-block"> 圈子文化,如今盛行整个文化界,大作家有大圈,小作家有小圈,像我这样不入流的文学爱好者,也有自己的小圈子,称作“作协”,真的还不够格,我在这里姑且就叫做地方文学爱好圈吧。</p><p class="ql-block"> 地方文学圈和大咖们的大圈一样,也有着报团取暖,互吹互捧的热衷表面现象。但关键还是要互相交流学习,相互帮助提携的功能。自古文人多清高,酸言腐文惹人嫌,历来就深受社会诟病。到了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不怎么受人待见。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对于精神思想食粮要求更加挑剔。如果地方文学创作提供者,还是用老一套理念只在小圈子里涮存在感自娱自乐,那就不只是落伍而是倒退。</p><p class="ql-block"> 古代文学家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唐代诗人李白比杜甫成名早,名气大,一个属于生性放荡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却是心系苍生国事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虽然年岁相差甚远,但却惺惺惜惺惺,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也深为朝廷流放李白而打抱不平:“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新文化运动中,大文豪鲁迅虽然和胡适因为斗争方式的意见相左,但胡适还是评价鲁迅说:“五四运动前后,成绩最大的是鲁迅。”这两位大家无论如何说,都应该是中国划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两座高峰。到了现代的莫言和贾平凹,更有“天地有大美而莫言,古今无丑石可平凹。”相比这些文化大家的胸怀和格局,我深为现在的文化圈嫉贤妒能、相互攻矸,落井下石感到汗颜而羞耻。</p><p class="ql-block"> 嫉妒,是人的天性。本事越小的人,妒火越大。他们尤其热衷于嫉妒身边圈子里水平相当的人,因为再高了他们也够不着,只能仰望。素质决定素养,格局决定高度。文人相轻的事,大多会发生在二三流或末流文人之间,更在不入流的文学群体中容易滋生漫延。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亮程说过:“不管谁家地里的麦子熟了,空气中都会散发着清香。”这种现象应该作为一种激励,而不应该变成嫉妒。写作可以成为作家,但并不是所有写作的人都是作家。当你还在老耿耿于怀某某人水平不比自己强多少,为什么却能获奖时?人家说不定早就再接再厉,一骑绝尘又抛出你老远了。</p><p class="ql-block"> 写作,其实不亚于一场修行,修心、修性、修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文学,造就了一个孤独清贫的事业,唯有淡泊生活,透彻人生,感悟自然才可能有所作为。在这种孤寂的工作状态中,谁也难免会陷入迷茫,钻牛角尖,如果能有一些志同道合者点携帮助,自然很是难能可贵。既然加入了彼此认可的所谓文学圈,就应该相互帮助点拨,激励提携,团结包容。在地方基层文化圈,文学水平层次虽然有所差别队伍参差不齐,但既然同处于一个平台,各个相差也不会太远。一个人以后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自己对后天创作学习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一个县域的小小文学圈,与其他的娱乐群体有所不同的是,不只为简单的聚在一起吃喝玩闹、游山玩水。而是每个人通过不断创作文章来互动,共同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就是有要对文学创作有高度热情,对团体能热爱包容,对文友能友善互动。勤能补拙,我县就有一位爱心女作者,不只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而且钟爱摄影和文学创作。虽然先天条件较差,但贵在坚持和学习,隔三差五就有作品问世,而且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点评意见,创作文风思想一路突飞猛进,去年在全市作协举办的全国征文大赛中,一举获得了二等奖。我们群里也有读书甚广,文风严谨者,喜欢给众人的文章做做点评,指出优缺点,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没承想也有人就不卖这个茬,对他的作品一旦指出毛病来,就好像侵犯了他的隐私一样,暴跳如雷恼羞成怒,实在让人无语。</p><p class="ql-block">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文之人,有性格者居多,有的沉默寡言实在,有的放荡不羁轻狂,这本来是个人品质,其他人懒得干涉。文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普通生活。凡有出格之举,作为圈子好友,私下规劝之,相信但凡沉浸文化中人,都会大度宽慰理解,一笑泯恩仇。且莫将不同认知和看法,故意在群里发酵,喋喋不休争论不息,撕裂群体的团结局面,让人对圈子产生质疑的隔阂。本来一个小地方的文化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文朋好友,何苦来哉!贬低一个人,也提升不了大家对你的认知,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合则聚,不合则散,有那闲工夫打口水仗,还不如自己潜心创作一篇好文章。</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无论曾经写得如何,若以后再无一篇篇作品来互动交流,也可谓泯然众人矣。我相信即便路遥如果还在世,一定也不会仅仅止步于《平凡的世界》。崇高的文学创作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肥沃土壤,切忌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在于语言的华丽取宠,而是要看它接不接地气,能不能触动人心引起大众读者心灵的共鸣。一名合格的作者,不能只望着山沟沟头顶那片狭窄的天空,更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人和事纠缠不休耿耿于怀。登高望远开阔心胸,紧随时代的脚步,勤写苦练多思考,才是为文者的王道。裹足不前,富有家财万贯尚能散空,何况只是当初写过一些籍籍无名的闲文,就耻高气昂的处处充大,实在不是明智之举。</p><p class="ql-block">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创作中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践检验真理,格局决定眼界,思想成就文采,无论大圈子小圈子,都要不断地更新出好作品来说话。只有跳出狭隘的个人意识,不断修炼心灵思想的境界,逐渐放眼更远处的文坛高峰,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至于地方文学圈所谓的什么地位、名分和声望,其实都是无聊的虚妄和扯淡。</p><p class="ql-block"> 谦受益,满招损。小圈子,大道理。共处在一个文学的小圈子里,唯有人人都热心地包容、理解,互助,共勉才能一齐不断上进。文化人要有文化人独特的涵养和格局,千万莫学世俗论长短。既然是共同的文学爱好让大家走到了一起来,每个人的写作水平高低,暂且放在其次。最起码基本的素养应该高于常人,人人都自觉尊受圈子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问题及时向组织建议解决。千万莫要把尖酸的刻薄当直爽,把口无遮拦的自负当耿直。</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所谓地方文学圈的“领导”层们,不管是主席团还是理事会和秘书处办公室人员,都是在默默为大家自觉作服务。他们一没有编制,二没有工资,所有的无私热忱,仅仅只是一种文化情操、文学情怀驱动下自觉奉献行为。劳神,费力,甚至贴钱贴物,如果出力不讨好,稍有差错就人人指责胡乱非议。那谁也没有这个必须的责任和义务为众人服务,千万莫要让热心者心凉,让后进者茫然,自跌身价让社会小瞧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套用毛泽东主席诗词的一句话:文学正道是沧桑。行文至此,我对于地方文化圈子的一点认识,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既然都是文学人,只要多拿作品来说话,就不怕别人不认可。</p><p class="ql-block">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小县城地域文学发展,还是要靠你、我、他钟情于文学的爱好者共同团结努力。愿与所有的基层地域文学圈子爱好者们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