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川旅行之四</p> <h3>陕西省民政厅原常务厅长、西北书画院书记、陕西省社会事务协会书记郭青凡先生为半朵题字</h3></br> <h3>十届湖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民盟湖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陈永民先生为半朵文学社题字</h3></br><h3>✦</h3></br><h3><strong>成都的地标</strong></h3></br><h3>✦</h3></br><h3><strong>张仁福</strong></h3></br><h3>我总以为成都地标就是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琴台路等。最近因为成都准备今年六月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偶然知道成都有新的十大建筑地标。</h3></br> <h3>这两年多来,除了到城里(就是指主城区)女儿家,我很少进城,尤其疫情影响,几乎都忘了成都长啥样了。看了报道,这些建筑很壮观、很漂亮,我决定也去给它们留个影。</h3></br><h3>历来我都认为自已是四川三州的人,因为我在凉山州,攀枝花市生活了8年,在阿坝州工作了34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居然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h3></br><h3>我出身在成都彭州市的一个小镇上,那个时候属于彭县,不归成都管,从小镇到县上12公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距离,更不要说成都了,我奶奶活了103岁也不知道成都在哪个方向。刚上初中时,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我,随父母的工作调动到了凉山州非常偏避的一个山区,那里有一个铜矿,铜矿附近有一个村子。</h3></br><h3>1970年成昆铁路刚刚断续通车,我们也断断续续走了近两个月才从成都坐火车经重庆,昆明,然后到了渡口市(现在的攀枝花市)郊区,金沙江边一个车站,然后坐老乡的小木船渡过金沙江,真有点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味道,可是那时在水里只会一点“狗刨骚”的我还是吓得在小木船里直打啰嗦。</h3></br><h3>铜矿在山上,当地人多数是彝族,说偏僻是因为离城太远了,就一个村子,买菜油都要走十多里路到公社粮店去买。我母亲在那里工作几十年从未去过县城。节假日到家附近砍柴可以看到山下金沙江边成昆线上的火车,可是要走路下山来回得一天时间,那时我最高兴的就是过年时可以与同学一起到山下金沙江边的农民那里买罗汉甘蔗,甘蔗又泡又甜。扛上两根回家过年,邻居看了好羡慕。</h3></br><h3>那时一点没觉得艰苦,父母还非常骄傲,因为铜矿是一个大单位,也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单位,属于原冶金部直管的堂堂正正“央企”。</h3></br><h3>以后又下乡,工作,读书,再后来到阿坝州一个大型央企工作,巧的是户口在灌县,就是现在的都江堰市,我的籍贯彭州市现在也属于成都市,所以,我也就成了根红苗正的成都人了。</h3></br><h3>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三线建设”的报道,我感慨万千,父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流下了一滴一滴的汗珠,甚至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才有我们今天比较强大的工业基础,所幸我生在这个时代,我也成了这一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阶段的积极参与者。</h3></br><h3>成都市,3000年未改名字的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现代化发展高歌猛进,是休闲之都,创业、科技之都,也是中国西部的现代化中心城市。</h3></br><h3>新地标是骄子金融中心双塔,环球中心,天府艺术馆,天府城市音乐厅等等……。前几天去参观游览了天府艺术馆,骄子金融双塔,今天天气晴朗,我去湿地公园旁边新建的五岔子人行天桥。</h3></br><h3>太阳有点火辣辣,我走进一家咖啡馆,因为疫情的原因,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对小夫妻老板,我,咖啡和猫,</h3></br><h3>我问,“可以给猫照像吗?”</h3></br><h3>“可以啊!”老板很高兴,还给我一一介绍猫的名字,这些骄傲的猫,你得叫它的名字,它才会理你。</h3></br><h3>可是我一个也没记住,心里只是偷偷想,下次来老板可能会给我咖啡免单吧!</h3></br><h3>湿地湖边一位老先生在拉二胡伴奏,两位女士对着歌单引吭高歌,他们看起来并不漂亮,脸上有皱纹,是那种高贵,优雅,慈善的面孔。</h3></br><h3>我不忍心打扰他们,他们是那么专注,投入。我们相互挥挥手说再见。</h3></br><h3>我从未听到过这么优美,动听的歌声,它就是天籁之音,就在湿地公园的蓝天之下。</h3></br><h3>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执着,有时候菜鸟比大神做得更好;真挚,才会真正打动人。</h3></br><h3>勤奋而休闲,恬淡而优雅。这让我体会到一个美好的时代,而且一定还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我确实很热爱这座城市,我也很乐意变成了地道的成都人。</h3></br><h3><strong>作者简介:</strong><br></br></h3></br> <h3><strong>张仁福</strong>,男,四川成都人,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退休前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高级工程师,喜欢古诗词,游记散文和摄影,有作品见于《半朵中文网》。</h3></br><h3><strong>半朵理念</strong></h3></br><h3><strong>banduo</strong></h3></br><h3>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有只属于自己的辛酸,苦楚,欢乐,满足。作品往往是自己的结晶,半朵从成立之日起就告诉她自己,半朵喜欢有重量的文字,喜欢真实,我们欣赏你的日记,你的心得,你的点点滴滴,半朵愿意用尽全力去除浮华,去承载那些有故事的文字。</h3></br><h3><strong>半朵文化</strong>:干净,纯粹,独特,品味,创新。</h3></br><h3><strong>宗旨</strong>:和事理,触灵魂,用文字的力量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h3></br><h3><strong>口号</strong>:因为是半朵,所以不一样,半朵文学,自由的文学</h3></br><h3><strong>愿景</strong>: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交流平台</h3></br><h3><strong>半朵中文网</strong></h3></br><h3><strong>banduo</strong></h3></br><h3>半朵中文网是由陕西省民政厅原常务厅长郭青凡题写站名,在工信部和公安部门备案的综合类文化门户网站,其旨在为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者提供一个作品展示、作家风采展示、作品版权保护、全版权开发和文化产业聚合的综合性平台。</h3></br><h3><strong>半朵文化馆</strong></h3></br><h3><strong>banduo</strong></h3></br><h3>西安市未央区半朵文化馆是经西安市未央区有关部门批准,在市场监督局登记注册的文化艺术类场馆,经营范围包括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互联网服务等。</h3></br><h3>半朵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品牌,从2015年创立至今,其紧随时代潮流,积极投身青年文创事业,力求在网络媒体时代保留文化核心力量。半朵坚持“干净、纯粹、明事理、触灵魂”的理念,积极探索当代青年的文化需求,探索时代和社会深切需要的文化之声,服务于青年,服务于社会。</h3></br><h3><strong>百度百科:</strong><br></br></h3></br> <h3><strong>媒体报道</strong></h3></br><h3><strong>banduo</strong></h3></br><h3>国家级媒体中华网陕西首页头条推荐:</h3></br> <h3>陕西省文化厅主管,陕西省民政厅登记的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官网首页头条推荐:</h3></br> <h3>消费日报网(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属于央视媒体国家级期刊)报道</h3></br> <h3>信阳日报(中共信阳市委机关主管,信阳日报社主办的中共信阳市委机关报)报道</h3></br> <h3>咸宁日报(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管,咸阳日报社主办的咸宁日报官网)报道</h3></br> <h3>凤凰网山东官方报道</h3></br> <h3>华声晨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主管)报道</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9QJ6EjWLdiXlUt8k6id9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