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双减”背景下,教学如何实现“减负提质”,将学生学业减负真正转移到“教学改进”这一重点上来。贵州省小学语文乡村名师周万英工作室于5月13日在红花岗区第十四小学采用线上教研形式进行了“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教学策略探讨”主题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学员红花岗区第二十小学李光红老师执教一年级《动物儿歌》。李老师用送昆虫回家的游戏开课,解决第一课时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带有虫字旁的字都是昆虫吗?相机介绍昆虫特点。接着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儿歌,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在读中让学生发现儿歌押“ang”韵和句式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最后以文带文,让学生在老师半扶半放的引导下学习儿歌《昆虫运动会》,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两篇儿歌句式上的异同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借助图片支架进行创编儿歌,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学员红花岗区第十一小学刘小珍老师执教五年级《跳水》第二课时。在开课时刘老师用直观形象的船造型图画支架板书,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借助视频和帆船图像支架,让学生感受到文中孩子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引导学生齐动脑,想办法解救孩子。然后刘老师引导学生抓文中对船长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船长果断、机智的特点。再用问题支架进行小练笔:想一想,在这危急关头,船长找到哪些条件帮助他救孩子?船长察觉到这些条件后,他想到了什么?问题支架的搭建把学生带入有深度地思考,用笔写出船长的想法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课的写作特色是——用最危险的情节做课题,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最关键的人物。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用心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红花岗区第四小学徐娟校长为大家带来《“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初探》专题讲座。她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支架的巧妙搭建;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三方面串联本次讲座。徐校长展示了工作室学员们在《穷人》教学设计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引导老师们探讨在教学中怎样分课时,结合班上学生学情定位教学目标的方法。在徐校长一个个生动课例的讲解中,老师们了解到教学支架的搭建方法,支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还了解到在教学中抓关键主脉和抓学生学情,大胆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徐校长的讲座为老师们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搭建了支架。</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主持人红花岗区第十四小学周万英校长带来的《“双减”下学科融合的一点思考》专题讲座。周校长通过“双减”减什么?怎么减?引导老师们解读双减政策的思想精髓,希望老师们在教育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有转变,努力实现“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她还对《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现的新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进行了分享,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为老师们介绍了跨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展示的途径,评价的方法等。周校长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到跨学科融合,思考如何开展跨学课教学,翻转我们老套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主动学习,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在工作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为了适应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潜心研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相信在工作室主持人和专家团队的指引下,教学路上成长的我们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撰 稿:李光红(红花岗区第二十小学)</p><p class="ql-block">审 稿:周万英(红花岗区第十四小学)</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工作室团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