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日,继续连载我的下乡回忆录《追梦呼伦贝尔》之二十九。一封原汁原味的挚友时宝森的来信,割不断同学情,割不断挚友的心。感谢各位老师和亲们的关注分享!</p> <p class="ql-block">挚友来信</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小学到中学就一个班级的莫逆伙伴时宝森在黑龙江兵团的来信</p><p class="ql-block"> 怀书:见字如面。你好!身体健康!精神愉快,饮食起居一切都好吧?工作顺利吧?</p><p class="ql-block"> 来信已收到。内情尽知,请勿挂念。看到友的来信心里特别高兴,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我们是互相了解的,彼此无不谈之事。你对我的勉励,我一定努力,要闯出一条路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我不想在北大荒待一辈子,我准备往河北省办理回迁手续,哪怕是插队呢?我也认倒霉了。我现在处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不回河北,我又不愿意在东北待,嫌这个地方冷,离家又远,吃饭又成问题(回民)。总之回河北农村又怕待一辈子,所以我现在实在是进退两难,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事情也就越想越差。可是到底怎么办?我自己也找不到答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我到今天才知道社会的复杂,人生的不易。在我刚出家门的时候,以为在东北待几年就习惯了,成家立业就算了。可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容易的事情。算了,我对自己的后半生,实在找不到一个奋斗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我回家探亲去看望伯母,伯母说,你现在工作学习各方面都挺好,就是饮食不太好,粗粮比较多,说你的胃口不太好挺瘦的。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你的面了。所以也不知道到什么程度?不过依我看只要积极锻炼身体,努力多吃点饭,多练练双杠,这样很快就会恢复身体胖起来。望友多保重身体,没有身体一切就完了。望你身体健壮,精力充沛,最好给我寄来一张照片,你知道我是多么想你呀!</p><p class="ql-block"> 待我去不去河北农村插队落户确定以后,马上告诉你。总之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有机会面谈。</p><p class="ql-block">此致敬礼!</p><p class="ql-block">望极速回信。</p><p class="ql-block"> 友宝森1971.6.27.</p><p class="ql-block">时宝森是我从小学到中学的莫逆挚友。每天从吃早点开始到晚间放学回家,甚至晚上大家一起玩都在一起,才上初中一年级他就能给小伙伴在胡同里讲三国,讲水浒。那时在他爱读书的影响下,我能静下心来阅读繁体字的红楼梦等古典书籍。我下乡以后,他在班里还没有去兵团,在给我的来信中告诉我,班主任郑人兰在班里动员会上公开讲留城的同学中就有我。通过他的来信,我才得知学校对留城同学早有安排。母亲到八十多岁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演员张国立,就想起时宝森,因为他俩长得很像。可见,我和时宝森的感情挚深。这封信也反映了当时兵团知青的思想状况。</p> <p class="ql-block">吃一堑长一智</p><p class="ql-block">1971年的初夏,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未婚妻淑凤,从五一牧场来到旗乌兰牧骑看望我。当时有我和大刘,李世平和乌公社天津知青李树岩当时是赤脚医生。</p><p class="ql-block">头一天,大家在机关食堂吃了饭,剩下半条鱼。我和淑凤舍不得扔掉,就带回了宿舍。第二天一早,看到这半条鱼还挺凉,就用热水泡泡就饭吃了。没想到到了晚上,淑凤又吐又拉发起高烧。李树岩打开自己带着的药箱,拿出一只针用开水烫了一下。给小柴做了注射退烧药,仍然不管用,脸都烧得发紫。大家一看不行,赶紧上医院吧,大刘个子高背起淑凤,直奔旗医院住院治疗。</p><p class="ql-block"> 忙乱之中,李树岩问大家:水管子在哪?大家嘿嘿地笑了。哪来的自来水呀?当时,全镇饮用的都是井水。半夜了,淑凤一天也没吃东西,我去食堂做碗面汤,没有大师傅,我第一次炝锅煮面,油太热,葱花都糊了,就乎着吃吧。</p><p class="ql-block"> 实在让人受不了的是,每天输液就要五六个小时,那才叫累。淑凤冲着护士喊:“你们医院药卖不出去了,都给我啦!”经过住院治疗,身体得到了恢复。吃一堑长一智,打这以后记住了,剩菜剩饭,特别是鱼类,记得千万要热透了再吃。再就是,做面汤炝锅不要等油太热,葱花不能糊了再放水。</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这次闹肠炎,学会了两招生活常识。</p><p class="ql-block">(右图:乌公社天津知青、赤脚医生李树岩,后到哈尔滨中医药大学就学,回天津工作成为中医主任医师。左图:乌兰牧骑演员李世平,乌公社天津知青,后返回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