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们说:这里不是游(不是春游、郊游、爬山游、户外游),这里是历史文脉寻访,探秘,这里是重庆文化传播,这里是给你讲述老重庆的故事,这里是一群历史文化的发烧友、文保志愿者的专门活动。</p> <p> </p><p> 5月2日一大早,我们会集在位于黄桷垭老街的贵州会馆门前,在带头大哥讲解了一下注意事项后便出发了,穿过马路紧跟老师们的步伐,向凉风垭挺进……</p> <p> 从凉风垭向春天岭进发,我们今天走的这一线属于南山的内连山脉。</p><p> 走到凉风垭口,潘老师站上台阶给大家作了详细讲解。听闻地名便知这里是一年四季凉风不断之地,冬冷夏凉。凉风垭这条路也是一条茶马古道——黄桷古道的一条支道,通往南川,贵州的道真等更远的地方。这条古道曾经骡马不断,主要运输粮食。当时黄桷垭有一个很大的粮食批发市场,是整个抗战时期的重庆城区及周边的粮食供应的保障。重庆的米主要来源于南川和巴县,这条茶马古道为抗战胜利的取得起到了巨大作用。</p> <p> 国民政府时期国家的主要四大银行为: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村银行。中央银行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钱袋子”,原址位于垭口下方一平地,1936-1937年期间专门为此修建了这条马路,因此脚下这条公路也被称作“中央银行路”</p> <p> 凉风垭是交通要地,历来也是一处战略要地,当时国民党江南防线也在在此布防,这一段防守的是国民党内政部第二警察部队,即内二警,战斗力并不强,与人民解放军一交战就败退,蒋介石所谓“固若金汤”的战略保险在此一摧即毁。</p><p> </p> <p> 解放重庆时,南泉是主战场,我军12军103团对战国民党胡宗南的一个师,战斗异常激烈,牺牲了几十名战放军战士……后来我方釆取循还迂围的战术,11军95团的一个连队直插中央银行,再上凉风垭,最终取得了胜利。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特别是解放重庆这一仗,被中国战争史上誉为最经典的战役,以巧取胜,以少战多,重庆也很快得到了解放,为整个大西南的解放奠定了基础。</p><p> 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致敬那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p> <p> 凉风垭处于春天岭步道的末端,拾级而上,到了垭口的顶上高处——报警台,此处视野开阔,最早有一风火台。抗战时期,为了防止日军轰炸重庆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国民党防空委员会在风火台附近修建了一雕堡,旁边竖了根报警杆,并派专人驻守(1939-1944期间,当时潘老师在广益中学的同学廖兴民的父亲长年住此)。因此处地势高能望见江对岸渝中区鹅岭,每遇日军来袭看到鹅岭报警台挂上了红灯笼,这边就赶紧挂上,结束后换上绿灯笼,以此方式实现报警。</p><p> </p><p><br></p> <p> 现在此处是一信息差转台,亦是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被值守,所以院门紧闭,不得入内,墙外赫然挂着“要害部门”。</p> <p> 爬山途中又到了一处山垭,见到一农家院落隐于林中,潘老师说这里还住着他的同学,之前曾开过豆花饭馆,山下邮电大学的师生都常来光顾,“嘿闷”好吃!现在说起都很怀念。正巧女主人来到院门边路口,说他们现在的任务是负责照护山林,但每遇观音菩萨过生日的时候还是会做豆花,欢迎大家前去品尝……</p><p> 此处之前有一建筑,是英国海军训练基地的电影院,那时候的电影是以幻灯播放的方式来完成的。英国人是重庆开埠以来最早到来的,所以南山上面他们的租界面积最为广泛。</p> <p> 走出步道,向左沿一陡峭狭窄的山路往上攀爬,又上到了一座小山峰,因其形状酷似人类头型而得名“人头山”,听闻此名,同伴中许多人都不约而同的有汗毛竖起、冒鸡皮疙瘩的感觉。抗战时期,这里是绝密之地,人们只知道这里有个国民党军事电台,对外也叫国际电台,其实,这里就是“中国黑室”的所在地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地。</p> <p> “黑室”是抗战时期专门从事日本密电码破译的一个机构,创建于1935年,最初名叫“密电侦听所”,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搬迁至重庆,蒋介石下令将当时从事密电研究的几个单位(中统、军统、军事委员会、交通部)在黄桷垭刘家花园(今中药研究所的位置)进行了整组,1940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即“军技室”正式成立,老蒋为此每年拿出三万块大洋的总统经费。成立之初,特别邀请到了美国密码之父、“美国黑室”的创史人亚德利来到重庆帮助组建并培训破译人员,故“军技室”也参照“美国黑室”之称取名为“中国黑室”。</p> <p> 人头山的山顶,则是其密码侦听处。相对破译,侦听是天空中真刀真枪的直接交手,保密要求更高,选址就更为隐秘,山峰周围分布着十来个不规则的洞口(出于安全考虑,有关部门现已将所有的洞口封闭了)山峰内几乎被挖空,为保密起见,据说洞内各隧洞互不交错。</p><p> 刚到重庆的亚德利,正是利用隐蔽的在人头山隧洞的电台,第一次截获敌人的情报,将神出鬼没的日本精英间谍斩落下马。“中国黑室”因此一战成名,成为抗战中的一张秘密王牌。这个“能让刮过的狂风都降低声音”的远东之耳,捕获着敌军窃窃私语中的每一个蛛丝马迹,截获的每一份电文都影响着战争的局势。</p><p> 破译专家池步洲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几日已破译了消息并传给美国,但当时的罗斯福总统并没重视这个来自重庆“中国黑室”的情报,导致了美国海军的损失惨重,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从而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随后,池步洲又破获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出巡日程电报,美军据此派出16架战斗机拦截,击毙山本五十六,这个在电影《决战中途岛》中有详尽呈现。</p> <p>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麦家的《风语》就取材于这段真实的历史,破译专家池步洲及整个“中国黑室”在当时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后来所著的回忆录《一片丹心破日密》里就有关于黑室的详尽记载。潘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黄桷小屋”也有文章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索一下。</p> <p> 从人头山绕下来,继续前行,经过了一处人家,老师们停下脚步,原来此地亦不是一简单的民房,而是英国海军训练基地旧址。</p> <p> 行至茶花岭,潘老师指着这片树林,说这里是袁隆平的母校,曾是一英国人开办的一个教会学校,叫博学堂。袁隆平曾在此度过了他的大部分中学时光,到高二的时候随父母转到武汉市第六中学。如今这一大片的林地,已经没有房屋建筑的痕迹,哪里还能想象出这里是教室,那里是操场……但山坳处有一洞穴还隐约可见,那是袁老他们当年躲飞机的地方,仿佛看到当年他们躲在防空洞里做作业的情形……历史的痕迹已慢慢的消失,但往事尚在流传,潘老师无比感慨并充满期待地说道:这里应该给袁隆平先生立个塑像,哪怕是立个碑也好啊……更多参与,更多传播,文保之路道阻且长。</p> <p> 翻过茶花岭,又到了一垭口,横着的一条山路与步道相交,这里又是一条古道,路面相对较宽,曾是一条常年赶牛的道路,从南川等地收售黄牛水牛等供应整个重庆的牛肉市场。那时候没有公路交通运输,山路古道,全凭脚步丈量。现在,古道的另一端已被“二外”学校截断。</p> <p> 步道经过“卧龙岗”沿着“龙脊”通到了王陵基别墅旧址。王陵基曾在国民政府时期任过四川省主席(那时候重庆就是省政府所在地),出川抗日时任集团军副总司令,但是他一手参与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杨闇公烈士就是在此惨案后被捕杀害的。所以,功过是非历史自有明鉴。</p><p><br></p> <p> 记不清第一次发现这里是什么时候了,应该也快十年了吧,那时候就是荒野平地的一处破败建筑,文物部门还没立牌说明,但心里一直觉得有些神秘,却又无法得解,我们经常爬山都会来此地转一下,总希望能发现点什么能够解出心中的疑问,直到到后来终于见到了文物保护单位立上的牌子,才慢慢的了解了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后来就看到房屋开始被修整了……</p> <p> 今天在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更多更详尽的信息。原来,从崖壁边凿出的那道水池是游泳池,此前我们还猜测了好几种用途。</p> <p> 这个地方名叫“鸡公嘴”,是一块风水宝地,曾是涂山寺的庙产,当年王陵基象征性的给了点钱买下后建造成自己的别墅,还在旁边为他的母亲花重金打造了一所非常豪华的念经佛堂——八角亭,可惜在那些年被拆除掉了,连照片都没有找到一张,我们也只能在潘老师的讲述中想象一下罢了……</p> <p>今天见到的建筑物又被围起了,看来是还要做更进一步的整修。</p> <p> 走春天岭步道,若不爬上春天岭好像有些说不过去,于是我们穿过月亮湖,向山顶进发。春天岭是南山最高峰,海拔681.5m。</p> <p> 图为剑老师与带队唐老师,人若有精神追求,有信念,岁月也会为之绕行。能够看出剑老师已经年逾古稀了吗?</p> <p> 从春天岭下来,在林中一平地里见到了中国银行货币发行处旧址,坍塌之中……</p> <p> 走出山林,走近潘文华旧居,据此来了解一下这个曾经响当当的历史人物,民国时期,重庆从“巴县”改名“重庆市”,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的潘文华担任了第一任市长。</p><p> 重庆城区最早只是在城墙之内,潘文华任职期间,扩大城市规模到城墙之外,甚至到了两江之外,大力修建公路、码头等等……为重庆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期间还曾协助刘湘创办了重庆大学。潘将军不但是抗日名将,后来还是起义将领,他为重庆早期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p> <p> 我们看到的他这一处山上旧居相比南山其他诸多重要人物的公馆别墅显得还是简陋了些,一座土墙青瓦的平房,据说还是他弟帮他修建的,他弟潘昌猷是一个金融家银行家和实业家,曾是民生实业公司的董事。</p> <p> 最后一站,刘航琛别墅旧址。刘航琛出生于四川泸县,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民国著名的实业家,是刘湘的“财神爷”,帮助刘湘做到了四川财政收支平衡。后因帮助李宗仁竞选总统成为经济部长。全国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为蒋介石所摒弃,在香港郁郁而终。</p> <p><br></p> <p>路过交通银行旧址</p> <p> 这张图片让人很有感触,一老一少的背景让我看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p> <p>小志愿者们非常认真的一路记录……</p> <p>合影中,大家齐喊“更多加与,更多保护”!</p> <p> 多年以来剑老师潘老师他们一直凭借一腔热忱与执着的信念致力于南岸文物保护,不断的挖掘与发现了多起重要文物遗迹……途中,与老师们一路攀谈,意外得知,位于黄桷垭老街深处的三毛故居也是他们多次探寻多方考证后最终确认下来的,因为解放后,之前的房屋都被分配给老百姓住了,房主可能也换了不知多少个,加之变化太大,当时三毛的姐姐曾回来过,但都不太能认出她们的旧居了。</p> <p> 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迭,许许多多的历史痕迹都会被时光掩埋。但有些人有些事是应该被长长久久的记住的,所幸,这群文保人他们担当起了这份责任,可敬可佩的志愿者!</p> <p>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秘“中国黑室”及抗战历史文化,但沿途一路都有各种往事及遗址,更难得有机会听取老师们的一路讲解,于是便逐一记录下来。</p><p> 触摸历史,感知文化……</p> <p> 文中图片多来自各位群友,在此一并谢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