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育”见美好一一海口市琼山第五小学开展线上家长学校培训活动

罗晓婉

<h3>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孩子学习的了解,搭建家长、学校友谊的桥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决定于5月15日召开“从‘心’出发,‘育’见美好”为主题的线上家长学校培训活动。</h3> 专家讲座 <h3>  季淑华: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系列丛书副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海南省关工委教育讲师团讲师,海南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海南省家校合作促进会会长,海南省妇联第七届执委,海南省妇女七大代表。</h3> 精彩 展播 <h3>  在海口市美丽的南渡江西岸,有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她就是美丽的海口市琼山第五小学。环境幽雅宜人、文化氛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施一流,是一所高标准、高品位的学校。学校于2003年落成招生,在一届又一届五小人的励精图治、努力拼搏下,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 走进校园,绿树成荫,四季美景如画,浓郁的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熏陶着每一位五小学子,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家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h3> 五(9)班精彩活动回顾 <h3>五(9)班集体照</h3> <h3>上学期成果</h3> <h3>所得荣誉——文明班级</h3> <h3>我们都是小画家——黑板报制作者</h3> <h3>升旗仪式</h3> <h3>跟着语文老师参加琼山区禁毒知识培训活动</h3> <h3>班会课</h3> <h3>阅读校报中。。。。。。</h3> <h3>数学早读时间</h3> <h3>有教具的课堂最好玩</h3> <h3>认真默写公式中。。。。。。</h3> <h3>数学综合实践作业展示</h3> <h3>语文综合实践作业</h3> <h3>《强国有我,自贸有我》——庞逸伟</h3> <h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h3> <h3>辩论赛</h3> <h3>名著故事会</h3> <h3>《草船借箭》课本剧</h3> <h3>演员</h3> <h3>读书分享</h3> <h3>语文课“民间故事大会”活动</h3> <h3>有趣的英语课</h3> <h3>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眼保健操时间</h3> <h3>核酸检测</h3> 优秀作业展示 班主任寄语 <p class="ql-block">一、班级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 1.学习自觉性问题 表现在极个别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没有时间紧迫感,上课不专心听讲,对学习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一遇拦路虎就放弃。</p><p class="ql-block"> 2.学习方法问题 部分学生知道要好好学习,但是学习方法不对。有的不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梳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有的不注重彻底弄懂平时的练习训练上做错的题目,做查漏补缺的工作,而是老做无用功,有的平时只顾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深入钻研,遇到的问题不及时请教老师。</p><p class="ql-block"> 3.作业不完成的同学,回家骗父母说完成了,回学校组长一检查,发现这些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 4.让背诵的公式,课文,反反复复一个月都没背下来,不重视知识点的积累。</p><p class="ql-block">二、希望家长们给予配合的几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 学校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从教育的全过程来看,无论是在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还是教育对象和情感上,家庭教育始终占有特殊的优势地位,其潜在能力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1.要掌握孩子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p><p class="ql-block"> 2.要全面而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3.要重视分数,但也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p><p class="ql-block"> 4.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p><p class="ql-block"> 5.不娇惯孩子,学会对孩子说不</p><p class="ql-block"> 6.多陪陪孩子,聊聊心事,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的成长,每年都在变化,需要家长的关注以及陪伴</p><p class="ql-block"> 7.抽空检查孩子作业,而不是问一句作业做了没,孩子也只会应付的说一句,完成了。抽空抓一下孩子写作业的习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习。</p><p class="ql-block"> 8.除了学习,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需要培养。多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p> 语文老师寄语 <p class="ql-block">  我把我的教学想法做法向各位家长作简要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改倡导孩子们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自觉读书,喜欢读书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2.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接受式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孩子们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状况。 </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点是我的一些基本理念,我做到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虽说现在都是高信息时代。推行“无纸化”,可能不需要写字,但是我觉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2.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能力。</p><p class="ql-block"> 3.注重孩子们语文方面的个性发展,促进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4.和孩子们做朋友,了解他们,和他们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在交谈中使语言生活化,同时教会孩子们会说话,说好话,说动听的话,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提几点要求:</p><p class="ql-block"> 1.放下手头工作,只需要半小时,你就能做个尽责的父母,每天傍晚抽些时间检查孩子作业,相信这样能提高孩子做作业的自觉性。</p><p class="ql-block"> 2.亲近一下孩子,不要觉得在你眼皮底下,他始终听话,其实每学期孩子们都在变化。</p><p class="ql-block"> 3.每天给孩子听写一下词语盘点。</p><p class="ql-block"> 4.督促孩子读课外书,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p><p class="ql-block"> 5.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不是学校老师一方面的问题,而是我们家校共同要做的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p> 英语老师寄语 <p class="ql-block">  重视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最后才落到写。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希望家长加以督促。第一:一定要多听课本的录音,包括单词和文本的录音。让孩⼦多听录⾳非常重要,在少⼉英语教学中,⾸先是加强听⼒训练和听读训练,然后才是读写能⼒的培养。听说能⼒弱,英语进⾏交际的目的就无法实现。现在的英语考核方向越来越具有应用性质,口语和听力一定会成为未来考核的重点。为此,家长⼀定要配合学校来要求孩⼦,要创造条件让孩⼦多听,起码多听课本的录音,多听纯正的少儿英语录⾳,听⼏遍、听清楚了以后,跟着读和说。这样不仅可以轻松应对我们40%的听力内容,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第二:让孩⼦⼤声读英语。孩子们要养成良好习惯,每天至少留出10分钟左右时间让孩⼦读读英语,不管当天有⽆英语课。我们要⿎励孩⼦⼤声地朗读、对话、问答,⼤声说,不害羞,这样有利于清楚地表达⾃⼰,建立语感和自信。因此,请⼤家在家⾥督促孩⼦保质保量地完成英语读书任务。该读的读、该说的说、该写的写、该记的记,及时巩固,养成良好的习惯。⽗母亲的良好榜样起着很⼤作⽤。孩⼦太小,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的,也不懂的学习的重要性。这时,⽗母亲对学习的态度,特别是⾏为,会极⼤地影响孩⼦。不能纵容孩⼦第⼀次说:英语好难,就任由他去。让孩⼦知道:今天,你花时间去养成好习惯,明天,你就可以更轻松获得理想的结果。积极鼓励孩子,适当的奖励孩子。孩⼦是每个家庭的重⼼和希望,“一切为了孩子”,我们现在的辛苦和付出,就是未来让孩子有更快乐的学习生活,更有成就感的人生。</p> 表扬篇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相处,非常感谢家长们的理解与配合!受疫情影响,填报信息,上交材料,大家都能按时完成,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同时特别感谢家委会的家长们默默付出,庞逸伟妈妈为孩子们打印材料,覃子涵妈妈负责打理班费。黄舒源妈妈,赵英涵妈妈,蔡诗语妈妈,曾广屿妈妈,黄玉婉妈妈,黄敏妈妈和雍锦桐妈妈为孩子们做护岗志愿者服务工作。 </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感恩相遇,感恩相伴。</p> <p class="ql-block">图文:罗晓婉 蒙琴</p><p class="ql-block">审核:符少敏</p>

孩子

学习

作业

英语

语文

家长

妈妈

学校

家庭教育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