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们意识到:孩子自信还是自卑,早期教育中的鼓励和认可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父辈打击中成长下的年轻父母,更加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信、勇敢,不要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够了自卑的苦。</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一届家长比上一辈更舍得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你真棒”、“宝宝加油”几乎成为一种口头禅。</p><p class="ql-block">但这种鼓励真的能抵达孩子的内心吗?</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会发现,有时候孩子越鼓励,他越害怕困难,越是不敢尝试。</p><p class="ql-block">比如有的小孩玩积木,试了几次失败之后就不玩了,大人在旁边鼓励他:</p><p class="ql-block">“加油,你也一定会成功的!”</p><p class="ql-block">结果说了这句之后,孩子反而更加委屈:“我再也不玩这个破积木了!”之后,无论大人怎么劝,孩子怎么都不肯接着玩了。</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父母耐着性子的鼓励,对孩子却丝毫不起作用?</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所探讨的问题:鼓励固然重要,然而一旦方式错了,可能会起反效果。</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总说“你要加油”为什么对孩子没用?</p><p class="ql-block">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习惯对他说:加油。</p><p class="ql-block">我们忽略了,很多事真的不是“加油”就能成功,在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加油是一种无形的压力。</p><p class="ql-block">有位家长抱怨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有时候做不完,孩子还会哼哼唧唧地哭,她也舍不得凶孩子,只是在一旁给孩子加油打气。</p><p class="ql-block">可无论她怎么鼓励,孩子也没有任何改变。</p><p class="ql-block">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喜欢拖拉、磨蹭,而是他真的不会做,害怕自己做不完、恐惧自己做不好,他不愿意面对。</p><p class="ql-block">说白了,就是能力问题。</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一句简单的“加油”不能带给孩子任何信心,反而让孩子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加油”这句话表达的是父母对成功结果的期待,那么潜台词就是:</p><p class="ql-block">“你一定要做好。”</p><p class="ql-block">“你怎么可以失败”</p><p class="ql-block">但孩子并没有信心,反而在“鼓励”下意识到如果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待,父母会失望,对困难和失败越来越恐惧,最后出现了逃避和退缩的念头。</p><p class="ql-block">当孩子遇到不敢做的事情时,一是缺乏勇气,二是事情真的难倒了孩子。</p><p class="ql-block">他对你说:“我不会”、“我再也不要学了”,实际上是在说:“我觉得好难”,“我努力了,可还是不行”、“我真的做不到”。</p><p class="ql-block">一句简单的“加油”,是非常懒惰的鼓励,看不到孩子的“难处“所在,孩子内心的恐惧情绪其实是被忽视了。</p><p class="ql-block">《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负面的情绪不被理解、共情,鼓励就只会让孩子消极感更强。</p><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来说,“加油”这个词,也可以很伤人。</p><p class="ql-block">除了“你要加油”外,下面两种常见的鼓励句式,也会带来反效果。</p><p class="ql-block">第一种:“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到,你也可以。”</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感受:“为什么人家能做到,我却做不到。”对比之下,孩子的自卑感和挫败感越来越深。</p> <p class="ql-block">第二种:“这些题目很简单的,你再试一下就成功了。”</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感受:“我觉得好难,但是爸爸妈妈却说很简单,我根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有这样念头的孩子,常常觉得自己无能,很容易习得性无助,放弃努力。</p><p class="ql-block">这些我们常说的鼓励,往往无法给孩子真正的支持。</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孩子遇到难题,首先需要的是你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很久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手指被卡在水杯瓶盖口,半天抽不出来,父母带他到消防队求助,看到消防员拿出救援工具,小男孩被工具上的大钳子吓住了,不停地表示担忧。</p><p class="ql-block">这时,旁边的爸爸妈妈劝慰他:</p><p class="ql-block">“你是最勇敢的男子汉了!”</p><p class="ql-block">“你是男子汉了还怕什么?”</p><p class="ql-block">但这样的宽慰对孩子来说毫无作用,他哭着说:</p><p class="ql-block">“可是我还是小孩,怎么勇敢嘛?!”</p><p class="ql-block">孩子天真的话语,大人听着甚是可爱,但是他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p><p class="ql-block">脆弱、无助,本就是孩子的权利。</p><p class="ql-block">那些对大人来说稀松平常的小事,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挑战。</p><p class="ql-block">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恐惧、会退缩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我们逼他勇敢、让他加油,孩子的内心反而更加沉重,他会认为自己的感受是不该有的,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这些不被理解的孩子,是最可怜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加油打气时,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矫情、小题大作。</p><p class="ql-block">你只需要认真地听孩子说,把你的关注点放在他的情绪上,承认孩子的负面感受如愤怒、伤心、失望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p><p class="ql-block">孩子很焦虑地说:“我明天要考数学期末考试了。 ”</p><p class="ql-block">比起:“加油,放轻松。我相信你能考好。”</p><p class="ql-block">孩子其实更想听父母这么说:“你听上去很发愁啊,我打赌你肯定很希望现在考试已经结束,并且你也通过了。”</p><p class="ql-block">孩子有时候只是想让你了解他的感受,认真倾听或者帮他说出感受就会有好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因为你没有排斥他的脆弱和退缩,这种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就能缓解孩子一半的焦虑。</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孩子不仅需要“加油!”</p><p class="ql-block">更需要一个方向的指引</p><p class="ql-block">遇到难题,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畏难情绪。</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比起空洞的鼓励,具体的解决方法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这不是说口头上的鼓励不重要,但如果你能给孩子指出可努力的方向,才能真正地增加孩子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如果把孩子眼前的困难看成树上的苹果, 我们要思考的是,以孩子的能力,真的能够得着这颗苹果吗?如果孩子不够高,你说再多的加油也于事无补。</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设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聊到自己的比赛经验时谈到:</p><p class="ql-block">“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古怪的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p><p class="ql-block">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之所以害怕挑战,也是因为目标的实现听上去太难了,他是被困难吓“失败”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当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适当降低难度或者拆分目标。举一些例子:</p><p class="ql-block">孩子不敢上台演讲,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房间里单独练习演讲,再让孩子在妈妈面前演讲,之后增加观众,一步一步增加难度......</p><p class="ql-block">孩子考试不及格,设定80、90分的目标,对孩子的挑战太大,你可以先鼓励孩子下次考试争取及格,慢慢调整目标。</p><p class="ql-block">适当的难度,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p><p class="ql-block">正如心理学家吉尔伯特·布里姆(GilbertBrim)所说:“人类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在适当的难度下完成任务,既不难也不易。”</p><p class="ql-block">孩子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一般都是出现在第一次挑战新鲜事物时,比如第一次背古诗、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攀岩......</p><p class="ql-block">父母能耐心点,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无助,并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帮他迈出第一步,这比任何“加油”都要有用得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