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夏好几天了,小雨依然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为寻找出游的“窗口期”,每天刷看天气预报不停,然而无果,也只能望雨兴叹。</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微信来问:湘江游好久没续篇了?我回:下雨呢!回曰:想走雨天也可走!说的有道理,现在就走着!</p> <p class="ql-block"> 沿着107国道和035县道,顺江北去。走着走着,雨居然停了,路边雨水沐浴过的树木,格外的青翠,生机勃勃,因为汛期,江水浑浊呈泥红色,全然没有了惯见的碧绿,但江面却更加的开阔,水流更加的湍急,展现了湘江野性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出了衡山县,湘江先是擦着湘潭县边缘进出(此段为湘江在湘潭界的南段),然后沿着株洲市的最西边匆匆而过,二次从湘潭县进出(此段为湘江在湘潭界的中段),然后穿过湘潭市区(湘潭界的北段),流入长沙。</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茶恩寺</p> <p class="ql-block">茶恩寺镇,107国道边,一块非常简易的指示牌,将我引入一个很不起眼的窄窄的小巷里,若不是事先做了功课,设置了导航,走过路过一定会错过的。</p> <p class="ql-block"> 拐过小巷,一排古树引来一块偌大的空坪,可同时容纳数百余人,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的红墙黄瓦,在三面青山环抱中显得格外醒目,“茶恩寺”三个金灿灿的大字高悬殿门之上,令人仰望,院内大雄宝殿飞檐画栋,木鱼声声,香烟缭绕。</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佛教徒,但依惯例进得佛门礼貌在先,拜上三拜,随缘小小功德。</p> <p class="ql-block"> 正巧和尚们和居士们聚一佛堂念经开饭,一和尚邀我一起,我笑辞后顺问寺庙前生今事,和尚引我见住持,不同于一般和尚的黄衣短打扮,住持身着灰布长袍,但都是宽额大耳,圆头圆脑的,一脸的福相,不知是吃斋念佛所致,还是入行挑选标准之故。</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茶恩寺是搬迁过来的,距离南岳衡山景区不到30公里,原址在湘江边上,靠近渡口,是北边过来的香客去往南岳朝拜的必经之地,香客一路走来逢庙祭拜,寺庙也为香客提供住宿饭食茶水。传说清乾隆微服私访,逆水而来,曾也在此登岸,恰感不适,被寺中老和尚的一碗清茶治愈,又闻听老和尚乐善好施,常以茶水给过路之人解渴。遂欣然提笔赋诗一首:茶待八方客,恩施四海宾,晨钟驱杂念,暮鼓点迷津。并赐寺名"茶恩"。为弘扬民族文化,历朝历代有志之士屡修寺院,维护古寺风貌至今。</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挽洲岛
</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是不知道“挽洲岛”的。
</p><p class="ql-block"> 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我的认知仅限于此。过了茶恩寺,我原本也想随同湘江一样从株洲匆匆而过。在做攻略时,无意中读到了一篇文章“建宁风物志,风的痕迹,水的模样—茶岭丹霞地貌”,文章中的山好水好,图文并茂,吸引了我的目光,联系作者寻求具体坐标,我便被拉入了“株洲建宁风物志总群”,说到株洲的风情地貌,网友们如数家珍,赞不绝口。我认真的拜读了每一篇文章,欣赏了一幅幅很专业的风景照片。于是决定放慢脚步,随同株洲人的图文认真的欣赏这里的山山水水。
</p><p class="ql-block"> 就从挽洲岛开始。</p> <p class="ql-block">挽洲岛位于湘江中央,上岛有两种选择,从龙船镇上岛渡船只载人,从衡东县上岛渡船可载人载车,导航选择挽洲村即可。</p> <p class="ql-block">其间有近十公里的乡间小道,导航失声,途中稀少路人,好不容易见着一个人还语言不通,全凭感觉熬过了这漫漫长路。返程时轻松多了,十几分钟走出。
</p><p class="ql-block"> 船载车,船家告诉我20元,我说我要来回,算个30元好了。江水风浪太大,估计我俩都没听清对方的话。江面风浪确实有点大,江面上老大老大的漩涡一个接着一个,旋的我有点头晕(据当地人说,早两天水位更高,浪更大,还好没来,来了也不敢上岛),我又不敢坐进车里,只好靠在车边仰望天空,任凭劲风肆意撕扯我的头发,仿佛想连根拔走似的。上岸时只能倒着走,有点紧张,也就没顾上付钱了,船家也没找我要,反正还要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岛上人都很友好热情,通过与他们交谈,得知挽洲岛面积比长沙的“橘子洲头”还要大,当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中国万里行,一个地区选一个点,株洲地区选的就是挽洲岛。网友们说,上岛有两个地方一定要去看看,一个是挽洲村小学,一个是系舟樟。</p> <p class="ql-block">相比衡阳的东洲岛和长沙的橘子洲头,挽洲岛确实大,道路四通八达但很窄,窄到仅能一车通行,好在车不多。当年拍摄纪录片时,挽洲村小学一个老师带了四个学生,被当做坚守教书育人的典型。现在校址还在,但已停办几年了,岛上现有居民一千多人,幼儿、小学、中学适龄孩子有十几个,全部到龙船镇上读书,且全部住校,每周一早上岸,周五晚回岛。</p> <p class="ql-block">系舟樟位于环岛路(江堤)西外侧,临江,传说唐代诗人杜甫路过挽洲岛,就将小船系在这棵樟树上,若传说属实,这棵古樟树也有一千多年树龄了,但至今官方没有给出确切数据,那么树龄和杜甫登岛系舟同样都是一个谜。
</p><p class="ql-block"> 古樟树确实老,从根部看是由两个主干组成,不知是两棵树一同生长还是一棵树早早分支,根部树心均已成空洞,貌似枯树,但十米之高的树冠依旧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自然现象留给专家们研究分析好了,凡夫俗子到此一游只能敬仰和感叹大自然的神力。</p> <p class="ql-block">江堤很高很窄,爬坡有点陡,过程有点小惊险,将来岛上开发成旅游区,建议限行自驾车,游人多了安全是第一。
</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我上船先去交钱,发现船老大换人了,我诚实告诉船老大说上岛的时候没来得及交钱,怎么办?老大简单回我:交20元。我还想说什么,老大收了我的钱便不再理我,专心开船去了。到现在我还没弄明白, 20元是来回,还是我少交了20元。</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朱亭古镇
</p><p class="ql-block"> 朱亭古镇在挽洲岛下游,与衡阳的衡东县毗邻与龙船镇隔江相望。
</p><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经此地码头歇息,受当地人相邀讲学,后人记事便将此处称为“朱停”, 朱亭因之得名,从而奠定了千年古镇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导航上只有朱亭镇,没有朱亭古镇。朱亭镇很大,景点也比较分散,但你走在街上那那都是写着古镇某某的,我问:这就是朱亭古镇吗?当地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指着一个方向——大码头(同样没有坐标),这才是朱亭人心中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大码头早已搬迁,岸上的石板路还在,绿树成荫,健身器材也一应俱全。只是水边的房屋早已人去楼空,风吹日晒雨淋成了危房,家家门上一把锁,仔细看锁上都贴有姓名。听说政府有计划改建此处,恢复古镇风貌,好期待!</p> <p class="ql-block">我在老码头附近徘徊,本以为这是一个湘江的回水湾,后走到回水湾的尽头,才发现那是一座大坝,大坝那边是一片宽阔的水面,水面波澜不惊,原来是条河,询问当地人河的名字,回说:小河。小河水量很大,水位也高,有时直接冲垮或淹没码头附近的房屋。于是修了一座拦河坝,同时压低水闸,保证码头附近的房屋安全。呵呵,小河不小嘛!</p> <p class="ql-block">三站地之间辗转,高速、国道、乡道来回切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乡道,满目翠林田野养眼,温润微风拂面养颜,清新的空气养肺,悠闲自在的驾车养心。
</p><p class="ql-block"> 走乡道县道有瘾,有雨也出发,感觉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