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五节

了然于夕

<p class="ql-block">【说 明】在中国驻日使馆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说 明】在南山大学任教期间,每周二到名古屋广播协会(NHK)文化中心做2小时中国文化讲座。</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 第五节</p><p class="ql-block"> <b>博大精深需实承 </b></p><p class="ql-block"><b> 河汉斯言出虚恭</b></p><p class="ql-block"> 在中日民众日常所用的器具之中,有不少承载着两国的传统文化及友好史话的物件,扇子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驻日期间,随日本朋友去观赏夏夜“花火晚会“,发现不少身着和服的靓丽佳人都手持团扇。那情景使我顿悟,原来团扇不限纳凉驱蚊之用,还是美女饰物的配件之一。人说“伞下、月下、灯下”更显女士娇媚,依我看尚需团扇映衬。</p><p class="ql-block"> 2004年初夏,日本大相扑访华团来京表演,送每位观众一把团扇。朋友曾问,日本主办的一些展览会有时也送参观者团扇,其中有何寓意?此问提得好!因为团扇在纳凉、驱蚊、装饰之外还有第四功效:寄情。</p><p class="ql-block"> 其实,以扇寄情乃我中华传统文化之一。这一点在古诗中多有记述。晋•陆机有“寄情在玉阶,托意唯团扇”、唐•王昌龄有“且将团扇共徘徊”、清•杨静亭有“手摇团扇假斯文”等等。</p><p class="ql-block"> 日本团扇来自中国是确定无疑的,其中较为有名的是熊本县山鹿市鹿本町的“涩团扇”,已被当地政府定为传统工艺品,确认是中国大陆工匠于公元1600年经朝鲜半岛带至当地。因此,曾一度以“来民涩团扇”称之。取“涩”字为名是因为涂了一层名叫“柿漆”的红褐色液体,起防潮、防腐、防虫作用,是从涩柿子提取出来的。“涩团扇”不仅扇骨结实,经久耐用,而且扇面的红褐色愈久愈浓。以此物表达长久不衰、活力顽强、情深谊长绝无二选。难怪在日本,尽管团扇已成塑料制品,失去了早年“涩团扇”的“土里土气”,但依然常被用于赠送老人,祝愿健康长寿,赠送新生儿,祝愿健康成长,赠送新婚夫妇 ,祝愿白头偕老等等。商家向顾客赠送团扇,意在情谊长存,期待客户时常惠顾。此中寓意无需明言,售购双方心领神会。</p><p class="ql-block"> 因此,不管是大相扑访华表演,还是日企来华办展推销,他们都以为中日两国“文相近,诗相似,貌相同,给团扇的故乡人送上团扇,跟在日本国内一样,托物传情,无需多言。” 但哪曾想到,实际效果往往是“裤裆里放屁:气走到两叉里去了”,送者想的是“以扇寄情,世代友好”,收者想的是“嗯,做工精致,正好哄哄蚊蝇,煽风凉快凉快,挺实用,再要两把!” </p><p class="ql-block"> 曾有朋友听完这番话面生愠色道:“日本人只知道‘以扇传情’,不知道,如今咱们中国人说的扇是折扇!你看过黄梅戏《桃花扇》吗?把情谊题写在折扇的扇面上。他们根本不懂 !”</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这又是一次“裤裆里放屁”式的阴差阳错。日本人访华送咱团扇而非折扇,不仅因团扇寓意已在其国内深入民心,更因为折扇又谓“倭扇”、“本出于倭国也”是中国史料有载可查的,日本朋友以为唯有将团扇赠予团扇母国人士,才能既表报答旧恩之心,又表情好日密之意。可是,我们想的却只有《桃花扇》里的道具。</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在第二章第三节里说过的那句话吗? “要跟邻国之间在文化遗产上点得清家底、说得明家产、守得住家财、道得出你我。”如果我们连团扇折扇这两个小小物件都稀里糊涂,一再跟人家裤腿里边出虚恭,那我们整天放在嘴边上的“博大精深”四个字岂不是成了空话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