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皆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i>课程视频</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i>课程讲义</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草坡中心小学的刘倩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双减政策”实行之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父母只有通过学习成长,才能真正让“双减政策”发挥作用,从而更有利于孩子成长。</p><p class="ql-block"> &nbsp;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所以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达不到其要求,就严厉惩罚,甚至打骂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性格。下面我们将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两方面展开交流:</p><p class="ql-block">&nbsp;&nbsp;一、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家长对孩子过分迁就,过于溺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现在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对其疼爱有加,不论孩子提出的要求合不合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可谓是有求必应,殊不知过于溺爱的方式往往会造成孩子依赖性太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会产生孤独、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行不一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对孩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存在着言行脱节的情况,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提出一大堆的要求,制定一大堆的规则,但是自己却不遵守,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仅教育不好孩子,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家庭教育中父母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品德教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认为学习好的孩子,一切都好,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的父母让孩子小小年纪就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不加筛选地学习才艺,使孩子小小年纪就感觉压力过大,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二、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一)父母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比如,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父母也要不断学习,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的修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家长要及时检查和督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位哲人说过:“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要21天”。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长久的坚持,而小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差,需要父母在旁边实时的监督和加以引导。如小孩子写作业老拖拖拉拉、不认真、做小动作,往往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拖到一个多小时才完成,这就要父母在旁边进行监督,或者实行强制性,每次规定一定的时间,到那个时间,不管作业写没写完,都不要写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就会得到改正,良好的习惯就会养成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家长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放在首位,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而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END</span></p>

孩子

行为习惯

父母

养成

良好

家庭教育

家长

培养

教育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