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村故事

野渡(刘荣山)

<p class="ql-block">边村故事</p><p class="ql-block"> 刘荣山</p><p class="ql-block">野庄是个偏僻的边缘村。宣统年间,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小野庄出了一个惊天大盗。一天,周家老二窜至南通张状元家,见一小男孩项上戴着金项链和紫金锁,急不可耐竟然举刀刎颈,夺而逃之,终被拿住,扬州府将其斩首示众。周家本耕读之家,出此劣子,先人蒙羞。</p><p class="ql-block">大盗的儿子周治卿生得聪明伶俐,吃尽千辛万苦学得一手漂亮的泥瓦手艺。转眼到了民国,20年代初,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时,强盗的儿子手艺再好也养活不了自己,于是浪迹江南,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来了:龙潭中国水泥厂(当时交由日本人管理)正在扩建厂房,需要一批技术工匠。周治卿凭一手漂亮的瓦工活和灵活的头脑赢得了厂方的注意,后被招为工人。因为识文断字,渐渐的又被提拔为记账员。渐渐地也就发达了,在龙潭置业结婚。</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发生了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龙潭近在咫尺,一切都变了天,亡国奴的日子不好过,于是周治卿率家小逃回野庄。之后闯荡于周边营造界,成为当时公认的东乡十大名师之一。转眼抗战胜利了。1946年,野庄隶属吴桥区中新乡,新四军北撤后,还乡团开始反攻倒算。此时,周治卿的三个女儿也先后到了读书的年龄。他认为女孩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活得明白,活得有趣。白色恐怖的乱世环境,愈发坚定了他内心耕读传家的思想,他以为也许这样后人才能生活得更好一些。自己见多识广,于是亲自教三个女儿小学课程。可这费时费力的活儿不是自己所长,时间一长终不是办法。但是没有学校可送,没有老师可教,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其实挣钱办学,早在龙潭做工的时候,周治卿心中就有这个念头了。思来想去,他找来两位本庄有见识的同龄人,与之商量,准备以自己为主,请他们参加,三人共同出钱出粮请先生,反正房子不用愁,自家草屋还是有的。三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周志清打听到董官乡蕫岔村窦正清先生有学问,既懂《论语》《中庸》也懂地理、历史与算术,是个好先生,于是亲自去请,言明年脩金30担黄豆,外加节庚红包、派饭。</p><p class="ql-block">请好了先生,又去请学生。周治卿三人说服全村乡亲将适龄小孩不问男女都送来上学,时长不论,读一年两年随便,有能力的就参与先生派饭,交少量学费,没能力的全免。好说歹说,除了自家三个女儿,来了十来个学生,一年后学生数翻倍,甚至有周边村庄的家长慕名送小孩前来就读。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窦先生和他的学生全部过渡成为公立野庄小学。</p><p class="ql-block">三五年时间一晃而过,窦先生的学生纷纷考入大桥中学、江都中学、泰州中学等初级中学。又五六年过去,这批学生里,周治卿的三个女儿,大女儿周秀如1958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分至南京土壤研究所);二女儿周秀东1961年考进天津大学,(毕业后分进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成为技术骨干,80年代调至扬州曙光军工厂任技术科主任);三女儿周秀兰1964年考进华中工学院(毕业后从教)。1964年参加高考的,还有一个从野庄村塾(村小)走出去的学生,他是从高汉常家抱养来的,名叫常义林。常义林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后来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会士。2010年至今,他凭借研制成功大功率毫微秒窄脉冲发生器、矢量量化技术等成果,荣获科技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70年代,从野庄小学毕业后,不断进取的张小彪成为复旦大学著名医学教授,亚洲名刀。</p><p class="ql-block">野庄村塾(村小)除了能飞出金凤凰,走出大人才,还有一个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在周家三姐妹的影响下,带动了更多女孩上学,这在解放初期绝对是一个不一般的社会现象,以致若干年后,村民还无奈戏言:野庄嫁出去的姑娘都能读书看报、识文断字,娶进来的媳妇却是扁担扔在地上不识一个一字。</p><p class="ql-block">野庄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师多。光阴荏苒,时间已推进到公元2022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奠基者已去,后继者初心不忘。如今在不足300人的小小野庄,据不完全统计,在职和退休的从教者有近二十个(其中女教师6人),以周氏居多,其中大学教师、教授3人,高中教师3人,中小学教师近10人。(本文事实根据周治卿侄孙退休教师周兴庆口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