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字箴言: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呗(ba)、咪(mei)、吽(hong),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翻译成汉语就是“莲花里的珍宝啊”最后的“吽”就是一个语气词,表示感叹。</p> <p class="ql-block">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在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在《吠陀》所建立的问题思考框架的基础上对于宇宙人生思考的结果。对于宇宙本体,轮回,解脱,事物形态,因果关系,善恶,苦乐等问题的思辨以及所得到的结论就构成了婆罗门教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佛教是婆罗门教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支流,佛教所关注的问题和思考方式和婆罗门教大体上相似,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佛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因而其思想体系也就有了显著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 佛教否定一切感官经验的真实性,声称感觉到的是“空”。截断了理论和感官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得佛教成为一种即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思想体系。这样的立场使得佛教彻底丧失了婆罗门教引以自豪的“宇宙精神”,即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探究,佛教成为一种只专注于个人救赎的宗教。佛教和婆罗门教分道扬镖,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p> <p class="ql-block"> 依照佛法,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任何事物的真相,我们只看到了自己的成见,。佛教哲学中,二元观念是被否定的,大与小、美与丑、快与慢,所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二元概念背后都是空性。</p> <p class="ql-block"> 大致上说,西藏文化的源头有两处,一是承载于象雄文明的苯教泛神论,二是从尼泊尔和中原流入的佛教,至于它们的前身应该是四大文明中的印度河文明、再往上追溯就是人类文明的源头苏美尔文明。</p> <p class="ql-block"> 藏族笃信的藏密算是佛教,而从实质上说,它是由苯教、佛教、印度性力派相互融合,又经历了青藏高原独有自然环境的影响、长期本土化后的特殊文化产物,其形成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具备唯一性的过程,与略似形而上的纯粹佛教相比,显得更加世俗化、具体化。</p> <p class="ql-block"> 早在藏王支持下在西藏普及的汉传佛教,受到贵族支持的苯教的猛烈反扑,佛教一度汲汲可危,当时主事的汉人大德高僧提议从印度引入密宗, 改变传教方法来适应当时形势, 于是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传授密宗。</p><p class="ql-block"> 莲花生大师深知本土苯教的深厚基础和影响力, 并不是简单改变传教方式来对抗苯教,而是在密宗思想内涵的基础上, 加入很多本地人熟悉的苯教礼仪法会的形式, 有些与巫术形式相近的东西也被吸收进来,使佛教更容易被接受,按今天的话说叫成功地让佛教本土化了,自成一体。成为佛教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这是今天藏传佛教法会、法器等形式上与汉地佛教不同的历史原因。</p> <p class="ql-block"> 唐卡.莲花生大师像</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藏传佛教还保留着一些苯教的符号。如转山转湖、玛尼堆、法会、法舞、辩经等等。这是斗争、妥协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当然藏传佛教信徒转山转湖是顺时针方向,苯教是逆时针。</p> <p class="ql-block"> 至赤松德赞时代,密宗派印度高僧莲花戒和莲花生在与汉族高僧的辩经中大胜,汉传佛教开始衰落,藏传佛教从此以密宗为主流。</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也经历过一次大浩劫,就是朗达玛灭佛,长达百年。后来经过阿底峡弘法,宗喀巴正教,建立了更加严密的佛教组织和制度,藏传佛教得到复兴延续至今,这就是后弘期。今天的藏传佛教基本保留了那个时代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汉传佛教在之后的发展演化中,也吸收了道家文化和中国民间神话等元素, 佛像也越来越象汉人,就连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改变了性别。汉传佛教不同宗师和流派经过长期的演化, 逐步形成特色不同几个宗派。</p><p class="ql-block"> 归根结底, 差别是各自本地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 藏民族身上,一方面存在着让唯物主义者无法理解的虔诚的宗教信仰行为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藏民族的“灵魂幻想”,将生命付诸于一个无法预知的来世,以及生命存在的虚无和徒劳,让唯物主义者感到焦虑和沉痛。著名的人类学家斯特劳斯,对此作出阐述,“当人类只有一种文明作参照时,人类的灾难也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桑杰端增在《藏文化与藏族人》一书中,对藏族人格与佛教皈依进行多元分析。“佛教,在藏区成为主导地位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静止和无为,是其最高最终,最完善的道德思想,也是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其价值目标取向,行为类型,以及理想信念,千年来直接引导和支配着民族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藏民族将生存理想,寄托于来世。与世无争的观念,渗透人心。久而久之,形成藏民的基本人格。</p> <p class="ql-block"> 重来世轻现实、重精神而轻物质、重圣人而轻凡人、重忍让而轻抗争,听命意识强,而个人发展弱。进而惰性思想使藏民族处于沉思默想而不善行动,减弱了藏民族原有的积极进取心,磨钝了人们奋发向上的锋芒,助长了民族的惰性心理。于是,人们的生活被限定在最底层的物质需要,把自己限制在虚幻,麻木的心态中,过着无所事事的,怠慢的日子,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这种观点还是非常中肯的,宗教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同时也塑造着民族的精神气质。</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是个不与时俱进的落后宗教,我一直这么看,我想随着西藏的经济发展,藏族同胞的教育程度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不再认为活佛摸摸头就可以消灾祛病。看看现在的云南藏区就有感受,大喇嘛们都感叹咋年轻人都不来庙里烧香了。扶贫不仅指物质方面,精神层面的扶贫更为迫切。</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8日,扎什伦布寺庆祝班禅获得“嘎钦”佛学学位,班禅表示,今后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学经体系、仪式仪轨、传承接续、包括寺庙管理等,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规划,需要全体热爱藏传佛教、信仰佛陀教法的活佛高僧共同研究,担负起历史责任,完成好这一代藏传佛教的时代命题。</p><p class="ql-block"> 大师果然有远见卓识!藏传佛教同样需要世俗化的改革,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西藏地区的宗教氛围这么浓厚?信众如此庞大?</p><p class="ql-block"> 我想与经济、文化教育、生存条件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越简单的文化商业环境,越能造就信仰的执着。经济发达地区,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一个信徒被各种思想和其他宗教影响着。这样就会让他有比较,有思辨;有独立思考能力;</p><p class="ql-block"> 还有生存条件的因素, 越是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 越需要内在的精神力量, 以维持宗族生存下去的勇气。苦难越深重,信仰越坚定。</p><p class="ql-block"> 再有就是受教育程度。私下以为受教育程度越高, 辨别质疑能力越强, 越难做到真心不二。达克效应: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p> <p class="ql-block">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的名著《地中海世界》指出了山的作用。他说,山,远离文明世界,而文明是城市和低地的产物,山区始终处于缓慢传播的文明潮流之外,文明很难进入高地的世界,只能一点一点的渗透进去,山是文明的障碍,但是也是传统和自由的藏身之所,可以说,山排斥伟大的历史,排斥一切由他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山只是勉强的接受这些。</p><p class="ql-block"> 虽然布罗代尔说的是地中海沿岸地区,但用到青藏高原也恰如其分。理解了山,也就理解了西藏,理解了西藏的文化、宗教。</p> <p class="ql-block"> 《天龙八部》里的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心高气傲,武艺高强。鸠摩智的原型便是藏传佛教中极具重要的人物——鸠摩罗什。</p><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是当时重要的 9 位译经者之一,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伴随青灯古佛翻译了大量的梵文汉文佛经,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一代大师,也是卓越的翻译家。佛家经典《金刚经》就是鸠摩罗所译,据说1600年来未易一字。译经十二年,期间两度被逼破戒娶妻,忍辱负重,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70岁的时候在长安圆寂,临死之前他说道:“若我所译经典,合乎佛意,愿我死后,荼毗(火化)时,舌根不坏。”据《高僧传》记载,鸠摩罗什圆寂火化了两个多小时,肉体已灰飞烟灭,唯有舌头不烂。</p> <p class="ql-block"> 在藏传佛教中喇嘛有僧人, 也有不是僧人, 无论哪种修行方式, 只有到了那个境界才可以称喇嘛。佛是过去人, 人是未来佛。心中有佛既是佛, 您有向佛之心, 按佛教的道理, 此念一动, 三界十方震动。按照凡俗的说法, 您有佛缘。</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江孜.宗山堡</p><p class="ql-block"> 电影《红河谷》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江孜。20世纪初,英国人攻打西藏的时候,除了攻打江孜堡垒,还在卡若拉山口附近与西藏援军交战了几十天。此地海拔5000米以上,这场鲜为人知的战斗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的陆战了。虽然藏军更适应高海拔气候,但英军的武器装备、指挥能力和后勤保障都远远优于藏军。江孜和卡若拉沦陷后,英军得以长驱直入拉萨。</p> <p class="ql-block"> 抗英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位于江孜县城西南约四公里的班觉伦布村,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到十九世纪末,帕拉家族发展到帕拉家族在江孜县、拉萨、白朗县、亚东县、山南等地区拥有37座庄园、1.5万余亩土地、12个牧场、14000余头(只)牲畜、3000多名农奴,成为西藏十二大贵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 看一下旧贵族穷奢极欲的用具:喝水的杯子有明朝的永乐瓷器、英国咖啡杯、日本咖啡杯等不同种类。各种玉石、金银等贵金属制作的饮食器皿。生活用品是清一色的洋货,英国进口的威士忌、XO,世界各地进口洋酒、进口食品比比皆是。还有时髦的披风、LV包、收音机和欧洲进口的咖啡。据说女主人每天都要喝进口咖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可以说是非常的潮流。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更是琳琅满目。劳力士、欧米茄等世界顶级名表、万宝龙金笔、西洋眼镜等应有尽有。庄园的主人有很多健身器材,爱好打乒乓球、羽毛球,溜旱冰。</p><p class="ql-block">图四是黄金打造的马鞍,中间的皮革是印度青蛙皮所制。</p><p class="ql-block"> 农奴的照片就不上了,怕看了睡不好觉。“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哟……”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这首《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正是翻身农奴的肺腑之言。如今的藏独、疆独阴魂不散妄想卷土重来,想起了韦小宝说过的:什么反清复明,都是为了抢回我们的女人和银子,韦爵爷您圣明。</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它的名字意为“吉祥须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因为地位神圣,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是班禅大师的驻锡地。但据寺里的喇嘛说,大师平时都在北京住。</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318国道起源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中尼友谊桥,全程共长5476公里。牌子上面写着从拉孜县到上海人民广场的距离刚好5000公里。</p> <p class="ql-block"> 江孜白居寺</p> <p class="ql-block"> 此寺的另一特色是菩提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它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达十万余尊,因而得名“十万佛塔’’。</p> <p class="ql-block"> 独一无二的佛塔——白居塔。它的顶是尼泊尔式的,四面绘着佛眼,就像加德满都的佛塔那样,塔身则像一个立体的曼陀罗,层叠而上,白色墙面搭配着藏式装饰。这种混合着西藏和南亚的风格的佛塔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 白居塔也是一座巨大的壁画“博物馆”,七十多间佛窟分布在它的四面,每个佛窟画满了六百年前的壁画,有不同的主题:美丽的度母,雍容的佛陀,健壮的金刚、奇异的尸陀林、有趣的象头神等等。画工精湛娴熟,美轮美奂,是当年最顶尖的大师之作。</p><p class="ql-block">西藏过年是自己的藏历新年。他们有自己的日历算法,各个地区过得时间还不一样,比如拉萨先过,日喀则往后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 这位小师傅面相平和安静,心含慈悲,愿三宝加持,福慧双收早日证得菩提。</p> <p class="ql-block"> 清朝为了方便统治,推格鲁派教主为地方政府首脑,这是政教合一制度的正式确认。但为了防止权利过于集中,威胁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权,把西藏又划分成前后藏。大部分归达赖管理,小部分,既后藏,归班禅管理。设立双教主的目的,一看就知道是在玩帝王平衡术。</p> <p class="ql-block"> 藏区很大,不了解藏区的人总觉得藏区仅仅包含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这一块,其实不然。藏区不仅仅包含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还包含青海、川西、甘南以及云南西部一部分。早在元代肇始,藏区就已经归属元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当时的朝廷根据藏区语言、生活习性以及地域自然条件等不同将藏区分为三块:卫藏、康巴和安多。</p><p class="ql-block"> 这三块区域又称为:法域卫藏、人域康巴、马域安多,也就是人们通俗称为“卫藏的喇嘛、康巴的人、安多的马”。</p> <p class="ql-block"> 卫藏包括卫(前藏)、藏(后藏)、阿里三个地区,前藏包括拉萨和山南地区,后藏包括日喀则地区。由于卫藏地区宗教盛行,前藏有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后藏有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等诸多主要寺庙,一向都是藏区宗教的中心,因此被称为法域卫藏。</p> <p class="ql-block"> 康巴藏区,大体包括西藏的昌都地区,四川的甘孜州、阿坝州,以及云南的迪庆州,还包括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康巴最有名的是康巴人:康定的汉子丹巴的女子。康巴男人恩怨分明,彪悍神勇,崇尚横刀立马;康巴女人们,却是难以言状的妩媚,正因为长得好看,才被称为“人域康巴”,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让我们了解了康巴人多情和豪放。</p> <p class="ql-block"> 由于康巴地区处在汉藏过渡地带,在茶马古道川藏线横贯的康区,时至今日,康定情歌、丹巴美人谷、稻城香巴拉、德格印经院、色达五明佛学院、德荣太阳谷、迪庆香格里拉、德钦梅里雪山等美景驰名中外,构成“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安多又被称为“阿垛”,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雪山到青海湖一带,含青海黄南、果洛州、环青海湖地区。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北部和甘孜州色达县,安多藏族是唐朝吐谷浑、党项等羌系部落蕃化而来。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族和汉族影响极大,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等方面,也有这两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安多一带是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是藏地的最主要牧区,多出良马,因而被称为“马域安多”。</p> <p class="ql-block"> 到目前为止整个藏语至少有将近370多种方言,且差异很大,四川有些藏区的藏民说的话,拉萨的藏民就听不懂。但总体来讲归纳起来分属于卫藏方言,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当中。</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谢谢你能耐心看到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