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廊坊市第十六中学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义教新课标解读系列公益讲座活动纪实</h1> 2022年5月13日,廊坊市教育局和广阳区教体局教研室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推动教研工作实现转型发展,组织观看关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培训, 廊坊市第十六中学小学部组织全校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中,主讲人马云鹏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明确了“新课标”的核心要义。围绕“新课标”,针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进行研讨,引领教学实践研究方向。马云鹏教授首先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含义,从两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div><br><font color="#ed2308"><b>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b></font><br> 核心素养,即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良好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马教授详细讲解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包括长远目标,总目标和学段目标。<br></div> <b><font color="#ed2308">二、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内容结构化</font></b><br>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标准》在内容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下整合或调整了学习主题。主题结构化整合后,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各学段的主题变化较大。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这是本次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结构化特征,在内容设计上体现了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br> 马教授还就内容结构化之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谈了谈自己的体会,为教师们组织日常教学提供了基本思路。他指出:内容结构化强调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马教授以吴正宪老师的“小数意义”为例,帮助教师理解结构化教学变革的基本要素,具体如下: 之后,马教授和教师们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帮助教师们深度解读新课标内容,理解核心素养导向以及结构化的整合,以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总的来说,课程内容结构化为小学数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马教授希望各位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实践促进新课标的落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大程度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我校每位数学教师都认真听取、积极思考且做了详细的笔记。 参加本次公益讲座,使大家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老师们将会以新课标理论为标准,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打造有趣且有营养的数学课堂。 <div><br></div><div><br></div><div>撰稿:张亚坤、任思安</div><div>编辑:田珊珊、张艳玲</div><div>审核:徐美瑞</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